APP下载

基于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21-11-28苏元平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2期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苏元平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创新,教育部门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很多当下兴起的教学方法逐渐被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品格,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充分发挥着规范、积极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探究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2-0107-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our country,education departments continue to introduce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and many teaching methods that are emerging now are gradually being used in actual teaching work.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urse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for students to ente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It can help students shape the noble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establish correct ideological values,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normative and active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is,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teaching mo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under the life-oriented thinking,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achieve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Life-oriented thinking;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Teaching mode

1.生活化思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意义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蕴藏着无穷的知识,而社会则是磨炼一个人成长的阵地,“生活+社会”能够使一个人内心富足、目光长远,使整个人更加饱满充实且具有内涵。从生活出发,将生活实践带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兴趣的铺垫下能够为学习助力,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能够顺利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生活中不断摸索,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性。生活化教学泛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生活融入课堂,以生活实际为重点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弥补了以往教学活动仅将知识点停留在课本内容的短板。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这门学科本身就具备诸多生活方面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将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将抽象化的内容转变为具体化、生活化,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收和理解,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开阔知识视野,打开学习思路,增长自身见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试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已逐渐淡化,素质教育时代已然到来,在新课程变革的理念下,教育教学手段要秉持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来开展。如果将教学目光始终放置在有限的课本教材上,那么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只有将生活之源引入课堂,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更多的信息,才能取得更多的收益,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感悟,探索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中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特思维。让生活回归课堂,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引导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更注重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注意力放置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部分教师始终沿用原有教学模式,因循守旧,在课堂上难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学习的知识范围只停留于课本上,缺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没有考虑到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过于被动,在学习上逐渐失去动力和兴趣。同时,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参与也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学生的生活相对单一,除了日复一日地与时间赛跑,在学习中度过,几乎与外界事物保持屏蔽状态。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开拓视野的学习平台,在学习中体验和感知,能够接触到更多新鲜的知识层面,开拓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思想格局,塑造综合型优秀人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的教师确实引入多元化教学手段,将知识点与生活有机融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的案例。有的教师会在课前采用各种方式去收集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们也观看得津津有味,即便结合了生活化,但是教学效果依然难以提升。要知道,在课堂上应当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不是将大量的案例摆在学生面前,通过观看这些案例从中吸取教训、明白诸多道理,而是要在观看案例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科学启发,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完善这一教学过程,结合课本内容与实践案例来进行探究、研讨,这样才能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1)引入时政热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数字化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通过一部手机,足不出户就能够一览天下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借助网络平台搜索时事热点带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有了足够的兴趣。通过引入时事新闻,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想法,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在此期间,不仅仅只是教师去收集资料,学生也要积极探索,自己发现最新新闻或社会舆论、话题热点拿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交流,大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小到社会民生问题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例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每天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把当天播报的重要内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记录下来,在正式上课时,学生可以男女生搭配进行课堂上的《新闻联播》播报。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时事新闻以及课堂内容进行全面巩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展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课堂上开展这样的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带动性和活跃性。在这样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投入政治课程的学习,对政治课程有新的认知,不再是以往死板的模式。教师在活动中认真观看,最后进行中肯地点评和补充,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展现自我。

(2)课前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致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叛逆期,他们通常性格叛逆、自我独立,同时对外界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丰富、多样,告別以往一成不变的老套模式,采用全新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使学生能够眼前一亮,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下功夫,以独特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每个环节紧密相连、自然衔接,让学生投入其中。新课程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以往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前导入环节难以提起重视,常常会一笔带过,表达的言语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反感的心理情绪,导致课堂氛围无趣枯燥,呈现出昏昏欲睡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通过生活中的问题、事件等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部编版《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节时,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懂得交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其学会如何建立好的友谊,真正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友谊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会尝试早恋,走进友谊的误区,所以在这节课中应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友谊、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了解真正的友谊。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会采用多媒体设备,以故事的形式播放短片让学生观看。以“高山流水遇知音”为例,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广为流传,教师让学生观看短片的同时,为了能够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还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素材,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发生的感人故事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再给自己的这段回忆搭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样会给自己和其他同学带来更多的感触。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互通,在讲授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氛围在学生的探讨下也会变得生动活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真实体验开拓眼界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打造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不再排斥这门学科,从思想上发生重大转变,成为其喜欢课程,并对初中政治课产生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中,案例分析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获取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呈现。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的座位基本固定,为使教学效果更均等,教师可以调整座位,并设置分组合作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划分有很多种形式,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让前后左右的学生围成一个小组,或者在课堂上将座位大换血,将课桌全部靠墙,学生围在教室的中央,围成两排大圈,教师在学生中间进行案例讲解展示;学生还可以自由组合,寻找各自默契的小伙伴,自由搭配成组来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再从各个小组中选出一名小组长。在师生共同努力合作下,学生积极踊跃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全身心地投入于课堂学习之中,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反复实践、不断思考,共同摸索出新的结论。教师通过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化解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让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他们才有更大的动力去继续学习。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生活化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是新课程教学革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综合型优秀人才的有力保障。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掌握教材主题,教学时灵活运用,只有在细心研读新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才能创设出新型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达到实践生活化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真正实现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涛.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

[2]余琦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思维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