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科学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2021-11-28钱晓雯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2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策略探究深度学习

钱晓雯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教育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浓厚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能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去探索未知世界。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具体学情,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借助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生活体验。让幼儿能自主地发现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并逐步地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模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活动;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2-0065-02

【Abstract】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science education i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art. Because young children are young,they are full of curiosity about everything around them. They hope to explore the unknown world through self-inquiry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the laws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connect with children's actual life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fic learning conditions,and use scientific activities to inspire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 Let children discover the real problems in life independently,and try to solve them,promote children's deep learning,and gradually form a good scientific thinking mode.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Scientific activities;Deep learning;Strategic inquiry

在傳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更注重对幼儿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够,学习过于表面和浅显。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以及家长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教育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浓厚的猎奇心理,他们希望能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去探索未知世界。教师要能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幼儿的具体学情,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借助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生活体验。让幼儿能自主地发现生活当中真实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并逐步地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模式。

1.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所谓的深度学习,就是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围绕着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过程中,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想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就要能研读教材的内容,根据科学教材特点,整合科学学科资源。根据幼儿具体实情,指导幼儿深度参与学习活动。

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其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理论水平,真正将科学活动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促进幼儿探索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敢于探索与实践,能设计出有利于提升幼儿个性发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真正引导幼儿进行深度探究性学习。

2.巧借科学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也就是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联系幼儿生活实际,调动幼儿的参与度,让幼儿感知科学的过程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教师要能巧借科学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1)激发幼儿自主探究性欲望

教师要想利用科学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首先就要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点燃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让幼儿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并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教学大班科学《声音》时,教师要能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并且能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在课前,教师要能准备好活动的器材:一面大鼓,大米、豆子,串铃、响板等乐器。首先,教师让幼儿先闭上眼睛,自己再发出说话的声音、敲鼓的声音等,并让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声音。教师让幼儿明白他们所听到的声音,有的是通过喉部,经声带、嘴巴变形后发出来的;有的是鼓面振动发出来的。再让幼儿用自己的手去触摸一下自己的喉部,发出不同的声音,进而感知喉部声带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随后,教师再让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拿着不同的物品进行实验。幼儿要能动脑筋,想一想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物品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总结自己的实验结果。接着,教师可以播放不同的音乐,可以是好听的音乐,也可以是杂乱的音乐,让幼儿说说听后的感觉。幼儿通过分辨之后,明白噪声是对我们身体有害的。因此,平时我们不要大声说话,要保护好声带,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让幼儿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在尝试各类活动和操作时,能激发出其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明白不同材质的物体是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的。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

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因此,教师要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幼儿只有通过细致、耐心的观察,才能真正有所发现,才能进行深入思考,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真正具有实效性的。

比如,在教学小班科学“有趣的豆芽”时,教师要让幼儿提前一个星期种一些豆子,并且让幼儿能仔细地观察这些豆子生长的过程,对幼儿的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种的豆子成长的过程以及外部的特征,让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种的豆子是怎么发芽的?豆芽又是长什么样子的?自己种的豆芽,又和别的小朋友的豆芽有什么不一样呢?”等等。然后,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豆芽,让幼儿能帮豆芽宝宝洗洗澡,并能提醒幼儿在一边洗的时候一边仔细观察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要能鼓励幼儿自由地进行讲述,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特征。再让幼儿将黄豆芽和绿豆芽,分别分在两个点心盆当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豆芽生长过程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动画的形式,更为形象生动地呈现出豆芽生长的过程。最后,教师还可以出示事先炒好的豆芽,让幼儿用眼睛去观察一下烧好豆芽的样子,闻一闻豆芽的气味,尝一尝豆芽的味道,等等。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合作在植物角种植豆芽,让幼儿每天能进行细致的观察。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幼儿了解到豆芽的外形特征以及生长的过程,知道豆芽是有种蔬菜,有着丰富的营养。还能让幼儿学会将豆芽进行分类,并且尝试着品尝豆芽,养成良好的吃蔬菜习惯。此外,幼儿在亲手種植豆芽的过程当中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种植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同时,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心中会不自然地产生疑惑或者问题。教师不仅要让幼儿主动地发现问题,还要能帮助幼儿梳理相关的问题。毕竟幼儿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绝对不可以剥夺幼儿的主导地位。

(3)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幼儿要进行深度学习,就要能进行深入思考。而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更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散。教师要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特征以及年龄爱好,创设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

比如,在教学中班科学《浮力——文彦博取球》时,首先,教师可以出示浮萍的图片,让幼儿了解自然界当中有些物体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明白在生活当中,人们常常将生活在池水中或者湖中的植物叫作浮萍。然后,教师出示各种生活物品的图片,让幼儿猜想一下“哪一些东西可以浮起来的?哪一些东西却能沉下去?”等等。接着,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操作实践,将自己实验的结果与之前猜想进行对比。同时,教师还要能明确实验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让幼儿能安全有序地进行操作。最后,教师通过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出问题,让幼儿动手尝试操作解决,引发幼儿能将自己该学到的本领来解决故事当中小朋友遇到的困难。教师还要能指导幼儿自主探究如何利用浮力原理进行取球实验,让幼儿能获得真实的成功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进行活动的延伸与拓展,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聪明睿智的好孩子文彦博,并且能跟文彦博学习,利用自己学到的本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符合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到了故事之中。以故事当中小朋友取球这一情景启发幼儿积极地进行思考,充分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有目的地进行操作与观察,并且通过了各种教学手段,主动地去探索与发现。培养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幼儿创造的意识。

(4)巧妙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为有限。教师要想牢牢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要能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图片或者是音频、视频资料等,刺激幼儿的多重感官,真正抓住幼儿的关注点。

比如,在教学大班科学《小蝌蚪与青蛙》时,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能鼓励幼儿搜集有关小蝌蚪和青蛙的知识,同时,教师还要能做足相关的实验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出示实物小蝌蚪和青蛙,让幼儿仔细地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变化的过程。再结合图片启发幼儿说一说两者之间的联系。为了让幼儿更为直观地去了解小蝌蚪与青蛙的生长过程,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教学,刺激幼儿的感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教师通过故事“青蛙的自述”,让幼儿了解青蛙是捉虫能手,为农民伯伯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从而帮助幼儿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专注情绪。还能让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明白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此外,教师要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更主要的是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能自由地进行探究,并且在此过程当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幼儿只有充分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他们才能获得更为直接的经验,也才能愿意主动进行参与。

教师在创设科学活动时,还要能体现幼儿科学教育当中对幼儿尝试精神的培养。幼儿只有在不断地操作与实践的过程当中,真正去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进而再尝试。这样在反复的尝试中,不断地进行发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实现了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更让幼儿学会了调动自身的多重感官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知识,增长技能,获得知识体验。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巧妙地借助科学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必须要能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充分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尊重幼儿认知能力;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

参考文献

[1]张蓉蓉,马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科学活动“土壤里的秘密”有感[J].教师,2016(36).

[2]袁晓飞.探秘自然角里的微观世界——提高大班幼儿自然角观察记录能力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

[3]许琼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优势、问题及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4]朱佳佳,董雨果,吴航.大班幼儿携物动作发展现状调查——以湖北省武汉市25所幼儿园为例[J].幼儿教育,2019(12).

[5]刘峰峰.让多彩的世界闪亮起来——幼儿观察力的发展[J].家庭教育(幼儿家长),2010(02).

[6]江家发,章晗,余捷.中国近代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流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2).

[7]吴荔红.建构主义价值取向的幼儿科学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

[8]莫冰.拳头不再举起来——幼儿移情教育(个案追踪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8).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策略探究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