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阅读变成“悦读”
2021-11-28陈琼
陈琼
【摘 要】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以思维导图的恰当运用为切入点,从“串联名著大致情节”“分析名著主要人物”以及“探究名著关键细节”这三个方面入手,依次对思维导图辅助、引导下的名著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大致情节;主要人物;关键细节
名著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富含哲理与智慧,能带给后世以精神启迪的经典著作。相较于普通的书籍,名著具备着极强的流传性、经典性,是我们人类历史上不可忽视的璀璨明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精心选择了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以带领学生们初步走进经典名著的浩瀚海洋之中,领略酸甜苦辣,经历人生百味,构建细腻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难看出,名著阅读教学成为了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高度重视名著阅读教学工作,更是想方设法提升其实际教育效率及其质量。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受益较多,也意识到了思维导图的恰当运用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所绽放出的突出价值。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初中语文教育实践经验,针对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发表个人认识与浅显看法,望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阅读终能变成“悦读”,引领着学生们实现更好的进步与成长。
一、借助思维导图,串联名著大致情节
名著大多具备一个非常凸显的特点,即篇幅较长,在大量的文字中营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精神世界。但面对厚厚的一本书,初中学生们很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在他们看来,厚厚的书一下子就将自己阅读的“胃口”给封闭了。试想,当学生们持有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时,不能全身心地融入到名著阅读活动之中时,其又何谈从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并由此获得精神的启迪与成长呢?具体到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便应当有意识地将繁琐的内容简单化、将较长的篇幅缩减化,以较为简单概括的内容加以呈现,这样可很好地消除学生们对于名著的阅读抵触情绪,从而带动着他们积极而主动地融入到名著阅读之中。思维导图具备极强的概括性特征,要求以短小精悍的文字添加其中,这便为学生们依托它串联名著大致的情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
在带领学生们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第五十九回时,我鼓励学生们率先进行自主阅读,边阅读边将所读到的内容用简短、概括性强的文字记录下来,待到对课文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借助思維导图,串联起整篇课文的大致情节。这一带有任务性质的名著阅读活动便充分调动起了学生们阅读、绘制思维导图的兴趣与热情。课堂上大家边读边想边画,当阅读结束之后,一幅幅有着鲜明特色的思维导图也诞生在了学生们的手中。以其中一名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为例,其中,“第五十九回”位于最左侧,由其延伸出两个分支,分别为“唐三藏路阻火焰山”以及“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由这两个小的分支再次进行延伸,又可以进行无限的细化。像“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分支便延伸出了“地点:八百里火焰山”“或延伸阻路 路遇卖糕人说缘由”“老者告诉行者火焰山方位”三个分支,“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延伸出了“大圣攀亲罗刹女恼怒”“须弥山行者借定风丹”“定风丹助行者再战罗刹女”“大圣变小虫入腹借假芭蕉扇”“假扇灭火火更盛 土地神指引牛魔王”……这样一幅简短概括的思维导图绘制下来,由众多篇幅构成的名著节选便以一种非常形象且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了学生眼前,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阅读难度不说,也让学生们更加清晰而概括的把握了《西游记》第五十九回的主要情节及其内容。这都使得学生们更加乐意展开细致阅读、认真探究,将阅读变成了学生们“悦读”的一项活动。
二、借助思维导图,分析名著主要人物
名著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刻画了一个又一个形象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让名著变得有血有肉,更让其变得贴合读者的现实生活,因此,较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也正因为如此,在名著阅读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从其一言一行中把握其性格特点,便成为了读者阅读名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延伸开来讲,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之中,语文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领着学生们去分析人物形象,去揣摩人物行为举止中蕴含的特性,并以此去更好地理解所阅读到的名著内容。思维导图具备图文并茂的特点,除了有简短概括性强的文字,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插入图片。因此,在分析人物时借助思维导图为每一人物呈现出其特有的图片,再延伸出其性格特点,无疑有助于学生们一一对应起来人物关系,并对这些人物背后的特点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与了解。
我在自身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便很好地带领学生们践行了上述观点。仍以《西游记》这一经典名著的阅读为例,我便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领学生们分析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首先,我将“《西游记》人物思维导图”几个大字写在了黑板上,然后鼓励学生们思考,文章中主要出现了哪些人物,学生们认为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是最为突出的人物,对此,我便遵从学生们的思考,将“《西游记》人物思维导图”后面分别延伸出四个分支,分别为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其各自附带有我从网络上查到的画像。然后我又将这四个人物分支后又延伸出了若干个小的分支,像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分支之后的小分支各自都为“身世”“本领”“优点”,而唐僧分支之后的小分支则稍带有一些小的区别,为“身世”“徒弟”“优点”。当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之后,我再一次带领学生们进行积极思考,对其进行无限的延伸与细节的补充。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中,《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的人物形象变得日渐饱满起来,而我则以关键词的形式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与延伸。如此一般,学生们对《西游记》这一经典名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获取了良好的名著阅读效果。
三、借助思维导图,探究名著关键细节
细细品读经典名著,其中的细节往往让我们佩服创作者的匠心与巧妙设计。这些小的细节看似不起眼,但综合起来却对理解与把握整篇名著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名著阅读中,探究名著中隐含着的关键细节与信息,便显得至关重要且迫切起来。具体到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们分析与探究名著中的关键细节,并带领学生们以细节为线索,走进故事情节,走进人物变化发展,走进创作者所精心打造的艺术世界之中。思维导图具有无限延伸的特点,且相互之间框架清晰结构分明,再适合不过对关键细节的分析与概括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便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细致揣摩与探究名著的关键细节,以实现对经典名著更好的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这一节选自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时,学生们需要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强烈反差形成深刻的认知,这是学生们感知范进中举后竟然疯掉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更是学生们对当时腐朽的封建社会对读书人的压迫形成直观理解的重要切入点。在教学中,我便鼓励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从“范进中举前”以及“范进中举后”两个方面入手一一梳理文本中所出现的细节性内容,并据此建构范进中居前后的强烈反差。其中一名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绘制了如下一幅思维导图,首先,“范进”作为该名著节选的核心人物处于整个思维导图的关键部分,由此延伸出三个分支,分别为“生活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对胡屠户的称呼”,而从这三者再次进行延伸,延伸出两个分支,分别为“中举前”以及“中举后”,像“生活状况”后的“中举前”的小分支又可以延伸出众多小分支,包括“每日小菜饭”“乡试无盘缠”“卖鸡换米煮粥”,而“生活状况”后的“中举后”的小分支则延伸出了“众乡邻奔走效力”“殷勤送礼”两个小分支;像“社会地位”后的“中举前”的小分支又可以延伸出众多小分支,包括“现实宝”“尖嘴猴腮”“卑微癞蛤蟆”“不三不四”“邻里无人理会”等略带有贬低色彩的称呼,而“社会地位”后的“中举后”的小分支则延伸出了“才学高”“天上星宿”“才貌好”“贤婿老爷”“张乡绅拜访百般拉拢”等众多小分支……一幅思维导图梳理与绘制下来,《范进中举》这一名著节选中所蕴含着的细节性信息便得以很好地展示在学生们眼前,而从泾渭分明、清晰且富含条理的对比中学生们直观地看到了范进中举前后其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基于此,学生们对作者借助范进中举所刻画出的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社会风气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束语
思维导图模拟人类大脑的思维,将不可见的思维以可视化的形式充分呈现了出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闪烁着诸多智慧的光芒,也使得初中学生们的名著阅读效果更加理想。在日后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探索思维导图融入其中的可行之道,以让思维导图推动着学生们更乐意阅读名著、更高效阅读名著,在阅读、悦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王丹.例谈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运用[J].启迪:教育教学版,2020(01):48-49.
[2]杨柯慧.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中的探索与运用[J].读写月报,2017(09):38-43.
[3]刘艳丽.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9(04):218-219.
[4]邱巍峰.思維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中的探索与运用[J].语文课内外,2019(11):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