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21-11-2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1期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产后

杨 宇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原因主要与妊娠期间盆底肌肉长期受到重压有关,损伤盆底肌肉和神经,导致患者在产后出现盆腔疼痛和压力性尿失禁等不良症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早期做好康复治疗可避免患者出现子宫脱垂和盆底肌功能衰退[1]。基于此,本研究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100例,对照组(常规产后康复)100例,研究组年龄23~36岁,平均(27.83±4.02)岁;生产方式:阴道分娩46例,剖宫产54例;单胎72例,双胎28例;初产妇57例,经产妇43例。对照组年龄24~36岁,平均(27.95±4.14)岁;生产方式:阴道分娩45例,剖宫产55例;单胎70例,双胎30例;初产妇54例,经产妇4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符合《妇产科学》[2]疾病相关诊断标准。②无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史。③无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史。④知情本研究并签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泌尿系统急性炎症者。②合并有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病变者。③神经肌肉病变。④正在参加其他药物试验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产后康复干预,指导产妇正确深呼吸,吸气时收紧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及全身,每日练习20 min,连续锻炼3个月。

1.3.2 研究组 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肌肉群收缩功能训练:彻底放松腹部肌肉和大腿肌肉,练习骨盆底肌肉收缩,连续3次快速收缩,每次坚持3 s,放松6 s,重复练习,每次练习20 min,每日练习3次。②收腹提肛训练:指导产妇弯曲双腿,深吸气后收紧肛门,保持5 s,呼气时完全放松,坚持5 s,每次练习20 min,每日练习3次。在训练期间,产妇应注意运动强度,确保在肌肉收缩时尽可能多地产生张力,并观察产妇肌肉收缩持续的时间。在盆底肌康复训练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向产妇说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可以获得的效果和训练期间的注意事项,加强产妇对这项训练的重视程度,能积极配合正确展开训练。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每次训练前叮嘱产妇排空膀胱,饭后禁止训练。训练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训练强度为产妇感觉盆底肌肉跳动,但无痛感。训练间隔与生物电刺激相结合,每周3次,连续3周。产妇出院后指导产妇继续进行骨盆底肌肉训练,每次练习15 min,每日锻炼3次,可指导产妇于每次排尿时可以通过暂停或减缓尿流的形式对膀胱的收缩功能进行刺激。产妇出院后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询问锻炼的效果,并针对产妇在现阶段存在的锻炼相关问题进行指导。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通过盆底肌力测试的方法评价疗效,痊愈:盆底肌力分级达到III级或以上;有效:盆底肌力达到I级或以上;无效:盆底肌力较治疗前无改善[3]。②产妇1 h漏尿量:治疗前后通过尿垫试验进行测量,排空膀胱后使用尿垫,在15 min内喝下无钠液体500 mL,在室内缓慢步行半小时,小跑1 min,反复做坐下和站立的动作,对双手进行流水冲洗,弯腰捡起地上的物件,用力咳嗽,然后取出尿垫对漏尿量进行计算。③尿失禁和生活质量:采用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调查表(ICIQ-SF)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情况,分数越高尿失禁情况越严重[4],评分项目主要包括漏尿的频率(0~5分)、漏尿的量(0~6分)、尿失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0~10分),相加得到总分。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项目为尿失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共包括22个选项,每个选项分数区间为1~5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口腔清洁度、口腔愈合情况、并发症)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舒适度评分)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痊愈9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73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治疗有效率为83.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 h漏尿量及ICIQ-SF评分和I-QOL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1 h漏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I-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尿失禁情况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1 h漏尿量及ICIQ-SF评分和I-QOL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1 h漏尿量及ICIQ-SF评分和I-QO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产妇进行分娩这一生理过程时,由于阴道被迫收缩,破坏盆腔筋膜,提肛肌和会阴神经等局部自我控制,影响子宫体和阴道前壁的解剖结构,导致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引发各种并发症,导致产妇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6-7]。目前,临床在盆底肌功能锻炼上常用的方式主要是肌肉收缩训练和电刺激,效果显著,做好盆底肌肉训练有助于预防盆腔脏器脱垂,改善压力性尿失禁,促进产后产妇身体康复[8-9]。生物反馈设备辅助下电刺激的原理和肌肉锻炼类似,通过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可被动性收缩盆底肌肉。在康复训练前,需要对产妇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并在训练期间进行专业指导,教会产妇如何正确定位盆底肌并展开正确训练[10]。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产妇的锻炼积极性和配合度,从而保证可以取得良好预后[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康复锻炼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 h漏尿量、ICIQ-SF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可以取得预期的综合临床效果,但本试验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不足,由于时间、样本数量、检测方法、检测人员上存在较大差异,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入更多的试验方法,以降低研究误差,增加研究结果的说服力[12]。

综上所述,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盆底肌功能,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盆底康复训练产后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