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良种早期生长性状对比分析
2021-11-28刘传辉
刘传辉
(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福建 泰宁354400)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针叶用材树种,具备生长速度快、材质轻韧、抗压防蛀耐腐蚀等优点,广泛用于构建房屋、制作家具器具等生产生活领域。我国杉木培育历史悠久,在生产实践中累积了丰富的栽植经验,据相关史实资料记载,其栽培利用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1-4]。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对杉木进行遗传改良,随着杉木育种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后,杉木遗传改良研究得到飞速的发展[5]。福建省对杉木良种选育研究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国内率先开展杉木第3代育种研究并建立杉木第3代良种基地,取得一系列显著的研究成果[6-10],累积了丰富的杉木种质资源和选育培育经验,使得我国在杉木选育、繁育及应用技术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11]。利用杉木良种造林,对林业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例如福建省光泽华侨国有林场以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播种育苗,9月苗龄的杉木第3代良种苗木出圃前,其平均苗高、Ⅰ级侧根数量、单株总生物量及Ⅰ级苗率较同立地条件下的第2代良种苗木分别多28.39%、20.02%、21.40%及4.29%,并且具有更高的一致性;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国有林场在当地Ⅱ类立地使用不同代数良种造林5 a后,杉木第3代种子树高较第2代、第1代和初级分别高0.21 m、0.43 m和0.91 m,平均胸径较第2代、第1代和初级分别高0.22 cm、0.59 cm和1.50 cm[12];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在当地Ⅱ类立地造林7 a后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到8.31 m和10.7 cm,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19 m和1.53 cm;用福建洋口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种子与柳州西山林场杉木第2代种子园种子在广西同乐林场的育苗试验表明,第3代良种苗木在苗高、Ⅰ级侧根数量及总生物量上都明显优于第2代良种[13]。已有研究资料表明杉木第3代良种在幼林期生长性状有明显优势,但增益水平因所处环境有所差异,因而探究良种生长规律,根据所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调整培育手段尤为重要[14]。为深入了解杉木第3代良种在泰宁县Ⅱ级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规律,结合前期试验数据,对8年生杉木第3代良种生长表现作进一步分析,为杉木人工林的营造等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材料取自光泽华侨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良种审定编号:闽S-CSO(3)-CL-013-2013,以下简称第3代良种),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第2.5代种子园良种(良种审定编号:闽S-CSO(2.5)-CL-022-2013,以下简称第2.5代良种),以及泰宁国有林场梅桥工区主伐杉木人工林(林龄30 a)混合种子(以下简称人工林混合种或CK)。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泰宁国有林场梅桥工区,26°54′36″N,117°11′29″E。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 775 mm,相对湿度84%,极端高温40℃,极端低温-7℃,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较长为300 d,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738.7 h,四季较为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适宜开展杉木人工林的培育试验。试验地为马尾松人工纯林采伐迹地,坡向东南,坡度10°~20°,海拔300~350 m,立地等级为II级。
1.3 试验方法
选择立地条件较为一致的山地作为造林试验地,并划分为3个同等大小的区块(区块面积在0.5~1.0 hm2),一个区块内种植一个品种,造林方式为片林,规划总面积约为2.67 hm2。2012年10月对马尾松采伐迹地进行炼山整地,按株行距2.0 m×2.0 m挖明穴,穴规格为50 cm×40 cm×30 cm,每穴施0.5 kg过磷酸钙回表土拌匀后回心土。于2013年1月用1年生实生苗造林,出圃时平均苗高0.42 m左右,初植密度2 500株·hm-2,并在外围栽植两行木荷为隔离带,在区块中间设置1个20 m×20 m固定样地,造林3 a后对每木树高进行连年调查勘测6 a,造林4 a后对每木胸径进行连年调查勘测5 a。单株立木材积估算使用福建省杉木二元立木材积公式(DB35T 1823-2019)[15]进行计算:
式中:V指单株立木材积(m3),D指胸径(cm),H指树高(m)。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良种间各林龄期树高分析
由表1的方差分析结果可知,良种间的平均树高显著性值在各个林龄期内(3~8 a)均小于0.01,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说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良种间树高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存在着时间跨度上的连续性,较为稳定。
表1 良种间各林龄平均树高方差分析Tab.1 Variance analysis of average tree height of different improved varieties at different ages
不同杉木良种调查期内平均树高数据见表2,结果表明,杉木第3代良种平均树高均大于杉木第2.5代良种和杉木人工林混合种(CK),在3~8 a林龄期内,杉木第3代良种树高均值比人工混合种高1.31 m、1.90 m、1.88 m、1.96 m、2.08 m及1.5 m,同期高出79.9%、73.6%、52.8%、43.0%、39.7%及22.2%;杉木第3代良种树高均值比第2.5代良种高0.62 m、0.79 m、0.39 m、0.52 m、0.48 m及0.29 m,同期高出26.6%、21.4%、7.7%、8.7%、7.0%及3.6%。LSD多重比较分析表明,调查期内,杉木第3代良种平均树高显著优于CK,并且在3~7 a期显著优于2.5代良种,而在8 a时,与第2.5代良种差异不显著。可见随着林龄期的增加,杉木第3代良种与第2.5代平均树高差异水平明显缩小,平均树高差异幅度降至3.6%。与CK相比,第3代良种的树高增益明显,至8 a林龄期,平均树高仍比CK高20%以上。
表2 良种间各林龄平均树高比较/mTab.2 Comparison of average tree height of different improved varieties at different ages/m
由图1可见,3~8 a期内,良种间在平均树高以及年均生长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且第3代良种在两方面表现均为最优,在造林第8 a,第3代良种平均树高达到8.25 m;其次为第2.5代,平均树高达到7.95 m;CK长势最差,平均树高仅为6.75 m。对各调查期内年均树高增长量进行分析,第3代良种年均生长量在0.98~1.12 m左右,第2.5代良种在0.59~0.93 m之间,混合种(CK)为0.55~0.84 m,总年均生长量在0.77~0.90 m之间,计算可得,8 a时第3代良种和第2.5代良种年均生长量分别比人工混合种高出22.6%和19.0%。总体而言,第3代良种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生长速率,其年均生长量年均生长量略优于第2.5代良种,在8 a时,两者十分接近且都显著优于人工林混合种。
图1 良种间各林龄平均树高及年均生长量Fig.1 Mean and annual average rate of growth of tree height of different improved varieties at different ages
2.2 良种间各林龄期胸径分析
平均胸径方差分析可知(表3),在连续的几个林龄期内,不同杉木良种平均胸径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平均树高方差分析结果相一致,说明该立地条件下,良种间在树高、胸径均具备选择优良品种的条件。
表3 不同杉木良种不同林龄平均胸径方差分析Tab.3 Variance analysis of average tree height of different improved varieties at different ages
表4 为不同杉木良种在各林龄期内平均胸径测量结果,分析可得,在整个调查林龄期内,杉木第3代及第2.5代良种平均胸径显著优于人工林混合种(CK),并且在4~7 a林龄期内,第3代良种平均胸径显著大于第2.5代。比较胸径均值可得,在4~8 a林龄期,第3代良种的胸径均值比CK分别大3.18 cm、4.21 cm、4.48 cm、4.19 cm和3.72 cm,相 比 增 大94.4%、91.7%、76.3%、59.2%及44.8%;比第2.5代分别大1.87 cm、2.20 cm、2.16 cm、1.67 cm和1.00 cm,同期高出幅度分别为40.0%、33.3%、26.4%、17.4%和9.1%。
表4 不同杉木良种不同林龄平均胸径比较/cmTab.4 Comparison of average DBH of different improved varieties at different ages/cm
由图2可知,在平均胸径及胸径年均生长量上,各调查期内第3代良种表现均为最优。在造林8 a后,第3代良种胸径达到了12.02 cm,年均生长量为1.50 cm;第2.5代良种胸径达到了11.02 cm,年均生长量为1.38 cm;CK胸径最低,为8.30 cm,年均生长量为1.04 cm;整体而言,试验林区总平均胸径达到了10.59 cm,年均增长量为1.32 cm。从数据上看,第3代和第2.5代良种在胸径年均生长量上始终保持着较高增速,平均胸径显著大于CK。
图2 良种间各林龄平均胸径及年均生长量Fig.2 Mean DBH and its annual average rate growth of different improved varieties at different ages
2.3 良种间各林龄单株立木材积分析
表5 为各个林龄内不同杉木良种的平均单株立木材积数据,可以看出,杉木第3代良种的平均单株立木材积优势较为明显,在各个林龄期内,其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均值分别比CK多0.0082 m3、0.0171 m3、0.0260 m3、0.0328 m3和0.0360 m3,同期高出幅度为410.0%、371.7%、292.1%、232.6%及148.1%;比第2.5代分别大0.0054 m3、0.0097 m3、0.0136 m3、0.0143 m3和0.0116 m3,同期高出幅度分别为112.5%、80.8%、63.8%、43.9%和23.8%。整体而言,杉木第3代良种与其他良种的最大差异幅度发生在造林4 a时,而与CK及2.5代良种的最大差异值分别发生在8 a和7 a时;在造林8 a后,杉木3代良种的单株立木材积相比于人工林混合种提升了1.5倍,相比于第2.5代良种提升近25%,显著优于CK,可见第3代种子园良种较第2.5代种子园良种和人工林混合种具有更强的速生性。
表5 不同杉木良种各林龄平均单株立木材积比较/m3Tab.5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 standing timber volume of different improved varieties at different ages/m3
2.4 多年度生长性状变异系数分析
进一步对不同良种多年度各生长性状变异系数进行方差(表6)和变异系数均值(表7)的综合分析,从方差分析数据可知,不同良种在多年度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的变异系数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表6数据显示,第3代、第2.5代及CK的多年度树高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18.74%、19.55%及25.39%,多年度胸径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25.58%、28.43%及29.32%,多年度单株立木材积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57.05%、67.89%及70.01%。在多年度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的变异系数上,第3代良种显著小于CK与第2.5代,而CK与第2.5代则无显著差异。
表6 各生长性状多年度变异系数方差分析Tab.6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variable coefficient of each growth trait in multi-year
表7 各生长性状多年度变异系数均值/%Tab.7 Vari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of each growth trait in multi-year/%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多年度的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期内(3~8 a林龄),第3代良种与第2.5代在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上都显著优于人工林混合种。造林8 a后,第3代良种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上为8.25 m、12.02 cm及0.0603 m3,比第2.5代分别增幅3.6%、9.1%及23.8%;比CK分别增幅22.2%、44.8%及148.1%。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树高年均增长速度最大的是杉木第3代良种,年均生长量为0.98~1.12 m,其次为杉木第2.5代良种,年均生长量为0.78~1.01 m,最后为人工林混合种(CK),年均生长量仅为0.55~0.84 m。胸径生长分析表明,杉木第3代良种与第2.5代年均生长量也显著优于人工林混合种(CK)。多年度生长性状变异系数分析表明,杉木第3代良种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74%、25.58%及57.05%,各性状变异系数均显著低于人工林混合种(CK),而第2.5代除树高变异系数显著低于人工林混合种(CK),其余性状变异系数与CK无显著差异。
综合各数据结果表明,在泰宁Ⅱ类立地条件下,杉木第3代良种相较于第2.5代和人工林混合种能保持较大的生长优势和林分整齐性,黄昌春[16]对杉木第3代种子园优良家系纯林早期生长表现的研究及詹新标[17]对杉木第3代种子自由授粉子代苗期的测定结果表明第3代良种在第1年生长优势主要体现在苗高、地径生长量以及个体间生长量的稳定性。在尤溪开展不同代数杉木种子园良种早期生长研究中发现[12],造林5 a后,第3代杉木良种树高胸径均与第2代和第1代杉木良种并无显著差异,但三者都显著优于初级种子园良种。本项目研究中,随着造林时间的增加,第3代良种总体林分齐性,特别在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上,第3代良种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已有试验表明,立地条件对杉木第3代良种生长影响较大[18],应进一步分析其立地情况,寻找影响生长的关键因子,以求获得最大生产效益。同时,继续追踪试验林总体生长情况,分析不同代数杉木良种多年度生长差异,为泰宁地区造林营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