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在提高新生儿抢救水平中的效果观察

2021-11-28钟思霞吴宏清

保健文汇 2021年8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演练医护人员

文/钟思霞,吴宏清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有1.3 亿左右的婴儿出生,约400万新生儿出生后4 周内出现死亡,因新生儿窒息引起的死亡占25%[1]。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新生儿窒息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宫内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现象。若情况严重,未及时复苏,会造成新生儿不可逆的多器官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可见关键时刻有熟练复苏人员在场,选择恰当处理方式,尽快复苏成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势在必行。番禺区自2015 年起开展“三基三严”理论考核及成人心肺复苏、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考核。笔者作为我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师资,对广东番禺区新造医院80名医务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取得不错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广东番禺区新造医院80 名医务人员,包括产科、内儿科、麻醉科、社区医师及产儿科、内科、手术室护理人员。全部人员均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执业资格。按照随机方式将80 名医务人员划分为对照组40 名、观察组40 名。对照组中:中、大专28 例,本科及以上12 例;工作年限2.62 ~15.70 年,平均5.22±0.30 年;年龄23.62 ~40.70 岁,平均25.92±1.60 岁。观察组中学历:中、大专30 例,本科及以上10 例;工作年限2.63 ~15.69 年,平均5.23±0.29 年;年龄23.63 ~40.69 岁,平均为25.93±1.59岁。两组学历、年龄及工作年限比较,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复苏抢救和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复苏抢救和复苏后护理,针对新生儿窒息情况,快速评估,立即按流程常规保暖,摆体位,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擦干、刺激等处理,及时评估,并根据新生儿情况决定是否气管插管,胸外按压,药物复苏等。

1.2.2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复苏抢救和护理基础上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具体包括如下。

阶段一,师资培训:定期开办窒息复苏专项培训,开拓临床思维,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及各类交流活动,随时了解国际急救知识,把握国际水准的操作技能,结合番禺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操作流程,提高复苏技能,用作医院技术储备。

阶段二,院内理论培训:培训考核小组对相关学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理论知识的再培训。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再次培训补考。

阶段三,院内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采购技能培训中心教学模型及配套设备,教师示范讲解后,手把手指导、一对一帮扶,能反复练习,以实现分层教学人人都会的教学目标。

阶段四:急救模拟演练。设计各种原因导致的多种Apgar 评分的新生儿窒息的案例并分析,每个病种由师资调查及采样,写出书面报告,包括孕产妇病史、高危妊娠情况等,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病情演变的场景等,对新生儿娩出后评估,保暖、摆体位、清理呼吸道、使用T-组合复苏器、气管内插管、胸外按压、气道或静脉给药等串联操作及复苏后护理。应急演练活动成立:医教科负责人做主考官,师资副考官,主治医师、值班人员及助产士执行演练操作,其他人员观摩。演练者准确把握演练全过程的发展变化,严格遵循抢救的流程。演练选为各自工作岗位处,配备齐全设备。医务科负责整个演练流程,护理部、院感科一同对演练效果追踪与评价,真实模拟抢救,切实落实全部操作及医嘱,每次演练完毕,对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每个模拟案例多次修正,真正做好应对病情变化场景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1.3 评价标准

(1)培训人员考核,考核由笔试和实际操作组成,总分100 分,90 分以上表示优秀,80 分表示合格。其中,合格率=(优秀+合格)/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总人数。

(2)根据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实施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新生儿出生后1min 的Apgar 评分为4 ~7 分,表示轻度窒息,0 ~3 分表示重度窒息。根据窒息程度轻重选择不同的复苏方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复苏技能考核情况及窒息发生情况采用百分数表示,以x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复苏技能考核情况分析

观察组合格率100%明显比对照组的80.0%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复苏技能考核情况对比见表1。

2.2 两组窒息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轻度窒息发生率6.0%、重度窒息发生率2.0%均明显比对照组的24.0%、16.0%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窒息发生情况对比见下表2。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指从宫内缺氧至分娩后评估为无活力的新生儿,如无及时开放气道,吸氧,建立呼吸,缺氧将迅速进展,往往会发生多器官损伤,甚至死亡。致病因素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等各种因素,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致残和死亡关键的因素。当新生儿发生该情况,往往需要采取复苏方案,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使新生儿呼吸功能尽快恢复正常,如果窒息时间过久,很大程度上影响预后。新生儿一旦出现窒息,医护人员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复苏抢救,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当前许多医护人员仅从日常工作中获得急救知识,有时针对胎儿宫内缺氧严重,不能有效进行评估,不易及时做出正确判断,未能提前做好复苏准备,导致新生儿娩出后急救过程混乱,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使得治疗措施的滞后,这是引起医疗事故非常重要的原因,对此,医院需要开展系统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培训[2]。

产科、内儿科、麻醉科及社区医务人员一同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规范了一些医护人员复苏流程。如:(1)运用合适的负压吸引,短时间完成吸引口、鼻腔分泌物,清理呼吸道,控制好时间,减少过度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减慢心率导致窒息加重[3];(2)正确的开放气道,球囊面罩位置合理,EC 手法正压通气,适时配合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等,大部分新生儿窒息均能成功复苏;(3)杜绝滥用药物[4]。

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有效理顺过程,提升医护人员应急抢救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1)规范急救行为,完善各种流程,医生诊断、护理操作及医嘱更加有力、有序、有效推进。(2)早期识别和干预孕妇的状况,预见性地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及时合适的医疗救助,强化药物及抢救用物的使用监管,妥善准备接生前的人员准备及药物准备。(3)注重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培训,临床思维的开拓,提高急救人员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快速反应、迅速集结队伍,提升医护人员的评估-决定-执行能力,对疾病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推动整个急救顺利实施[5]。(4)病历记录层次分明,语句简练,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较好呈现疾病的演变特征。(5)针对“新生儿窒息”这类紧急性、长期性和针对性的危重症,各科人员彼此沟通与配合默契,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提高医护人员的协作能力。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增加抢救新生儿的信心,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更好的成功率,挽回更多的生命,减少远期并发症,巩固医疗质量安全,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案件。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合格率明显较高(P<0.05),且轻度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均明显较低(P<0.05)。这表明,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的开展,获得了较高的新生儿抢救水平,助产士考核满意度高,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使医护人员获得了良好的业务素养,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其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和沟通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演练医护人员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