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进展
2021-11-28韦家仁
文 /韦家仁
小针刀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将中医与西医进行有机融合,运用小针刀对病变部位进行切割、剥离,来解除患者病痛,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此种治疗方法易于操作、创伤小,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1]。本文将对小针刀治疗膝关节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合,现综述如下。
1 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理
1.1 松解局部组织粘连
在临床诊治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大多存在外伤、慢性劳损等疾病史,使得患者的关节软骨出现受损及退变,而这种情况会诱发关节周围组织炎症,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将出现粘连、瘀痕、痉挛等情况,严重时还将导致变形,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膝关节不适症状。小针刀治疗可以对局部组织黏连予以解除,改善患者肌肉痉挛症状,调节患者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韧带、肌腱弹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
1.2 恢复生物力学平衡
生物力学失衡是引起膝骨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原因,患者的膝关节张力不平衡就容易导致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患者的关节和周围组织失代偿,关节负重面积相较于原来有明显减少,在内部出现高应力点,骨小梁的压力显著升高,从而导致微小骨折的发生,患者的软骨营养供应不足,因磨损而出现退行性改变,导致骨关节错位骨刺、关节间隙狭窄等情况的发生。小针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膝盖病理状态,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作用,恢复软组织张力,从而恢复生理力学平衡[3]。
1.3 降低关节骨内高压
膝骨关节炎患者在初期,关节滑膜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渗出增加,骨内的血管活性下降,就导致骨内压力升高,关节与骨之间的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动脉灌注受到影响,无法实现正常供氧,酸性产物堆积,关节软管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从而加重关节退变。小针刀治疗可到达患者病变深处,形成新鲜创面,消除骨内静脉回流受阻情况,调节骨内循环状态,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关节受限等情况。
1.4 消除炎症反应
患者的膝关节在关节改变刺激下出现炎性反应,导致关节肿痛,而这种症状会导致患者关节负重不均衡,从而加重膝盖损伤,使得关节损伤与炎性反应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加速患者的病情发展。而小针刀治疗可以打破这种循环状态,通过消除骨赘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使得患者的疼痛症状逐渐消退,膝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提高[4]。
1.5 疏通经络,增强痛阈
小针刀治疗可以形成针刺效应,且相较于针刺针感更强,可以得到非常明显的针刺效果,对患者的穴位形成刺激,从而疏通经络,减轻患者关节炎性反应,改善细胞因子水平,实现止痛、活血的效果[5]。
2 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2.1 单独小针刀治疗
针刀医学至今为止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其临床疗效是大家所有目共睹的,其刺激效果相比于针灸要更好,同时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其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所形成的创伤性小,具有其独特的医疗优势[6]。在修忠标[7]等学者的研究中,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针刀松解治疗和针灸治疗,结果得出:针刀组疼痛改善效果、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以及膝关节下肢力线和关节间隙改善效果均优于针灸组(P<0.05);针刀组TGF-β1、NO、IL-1β水平优于针灸组(P<0.05),证实了针刀治疗要强于针灸治疗,可以保护患者的软骨,减轻关节退变,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2.2 小针刀配合手法
针刀治疗可以对患者病变组织予以松解,于此同时对患者的周围穴位进行手法按摩、推拿,来促进患者局部微循环,发挥舒筋活络、止痛活血的作用[8]。冯润枝[9]学者对7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常规组采用药物治疗+推拿手法+推挤髌骨+点穴按摩法予以医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法,治疗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针刀同手法相配合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2.3 小针刀配合中药治疗
牛志军[10]等学者的研究中,分析小针刀治疗与中药热敷联合治疗对寒湿痹阻型膝骨炎患者的影响,联合治疗组同单独小针刀治疗组疗效优良程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为中药热敷可以起到祛风止痛、散寒除湿、活血通痹的效果,与小针刀治疗联合应用可以解除粘连,恢复力学平衡。韩清森[11]学者则将小针刀治疗同中药熏蒸联合在一起,设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3.02%)明显低于观察组(96.30%),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甲组,HSS评分高于甲组(P<0.05),表明了小针刀同中药熏蒸治疗的有效性。
2.4 小针刀配合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可以调节TGF-β1、NO、IL-1β水平,实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将其与小针刀联合应用,可以提升康复速率,减轻患者膝盖不适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徐杰[12]等学者的研究中,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予以分组研究,两组均予以温针灸治疗,联合组增加小针刀治疗,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温针灸结合针刺和艾灸,对患者足三里穴、血海穴、鹤顶穴和犊鼻穴予以刺激,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实现温通经脉的作用。
2.5 小针刀配合运动疗法
膝关节周围的组织以及韧带可以缓解外界的冲力,从而保持关节稳定,避免关节受到损伤,而当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患者的关节稳定性降低,关节受损风险增大,将会增大对膝关节的磨损,痛炎症反应共同作用下将导致膝骨关节炎。赵军[13]等学者的研究中,对38例Kellgren-LawranceⅢ级膝骨关节炎均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两周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评分以及Lequence膝骨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徐冬康[14]学者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予以分组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周波治疗,实验组予以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骨关节功能均有改善,实验组的骨关节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对于提升患者膝骨关节能力、促进患者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2.6 小针刀配合其他疗法
李刚[15]等学者对小针刀联合臭氧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采用两者联合治疗优良率(92.5%)高于对照组(80.0%),存在明显差异(P<0.05),将臭氧同小针刀联合治疗可以及时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具有临床价值。
3 小结
膝骨关节炎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疾病,疾病呈进行性发展,在患病的早期患者膝关节有轻微钝痛感,随着关节损伤的进一步加重,患者膝关节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伴有关节僵硬、骨擦音、肌肉萎缩、关节肿大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学者从不同方面探究小针刀以及小针刀同其他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证实了小针刀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重要意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对于针刀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尚不完全,对于小针刀治疗和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没有一个清晰的适应症标准,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将这些问题作为研究方向,以提高小针刀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