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蒙医药古籍文献整理对民族医药文化保护的促进作用
2021-11-28祖文孙微
文/祖文,孙微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包含多民族、大融合、共发展的多维元素特色,为了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同时为了让民族医药事业更好地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蒙医药学也应发挥所长,借古通今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巩固学术成果的同时,反哺全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源记录了蒙医药事业的发展脉络,所以认真整理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源不仅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是具有促进作用,也是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与实践的。
1 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源整理的历史背景
蒙医药学的发展是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界和疾病进行不断研究、实践而形成的[1]。早期蒙医药学的形成是以游牧经济社会为基础,充分利用生产劳动与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灸疗正骨、马奶食疗、皮疗热敷、草药、矿物药等为代表的独特治疗经验和用药方法[2]。
随着社会区域与语言文字的逐渐统一,蒙古传统萨满教疗术与印、藏医学不断融合,出现了以伊希巴拉珠尔、占巴拉道尔吉、伊希旦金旺吉拉为代表的近代蒙医学派[3]。随后蒙医药学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以《都德泽希》、《斋萨日密格占》、《满阿嘎仁亲纵乃》这三部蒙医药学经典文献的相继面世为起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蒙药学基础理论体系开始形成,同时蒙医学校、医药学科、临床科室等方面的成就十分显著,至此具有以系统理论为基础,融汇多民族医学精髓,传承古代蒙药学传统治疗、用药经验的近代蒙医药学开始繁荣发展[4]。
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中蒙医研究所、中蒙医院、蒙医研究所、蒙医医院,以知名老蒙医为教学带头人,医院、学校、研究所开设进修班和学习班,旗县、嘎查地区公社组织当地蒙医大夫培养徒弟继承医术[5]。陆续翻译出版《四部甘露》、《蒙药正典》《方海》三部经典和《珊瑚验方》《蒙医金匮》《观者之喜》等数十部蒙医药著作[6],编著出版《蒙药学》、《蒙医学简史》、《蒙医学基础理论》《蒙医验方集》《蒙医验方集》《蒙医正骨学》等数十部学科专著,并多次组织各学科知名蒙医药专家系统性的研究和整理古籍文献资源,撰写、翻译老蒙医手稿、笔记、处方集等[7]。
2 蒙医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目前的蒙医药文化传承方式主要以医学院校的中高等教育学习为主,蒙医药学专业学生通过中蒙医院、蒙医医院、蒙药厂、研究所培养实践,通过不断汲取蒙医药学知识,锻炼成长为蒙医药文化传承人[8]。亲属传授是从古代至现代一直沿用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人向身边亲属学习诊断、治疗、用药等知识,不断积累蒙医药理论知识。在古代与近代蒙医药学发展进程中,拜师求学是主要的传承方式。在悠久的游牧生活历史中,萨满、僧侣、老蒙医等蒙医药文化从事者,走遍蒙古族生活区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交流学识,培养学徒,他们逐渐成长为新的蒙医药文化传承人[9]。还有一部分文化传承人的知识成就是自学而来的,在面对苛刻的自然环境,这些传承人通过生活中与疾病抗争的不断尝试,发挥民族医药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蒙医药民族文化。
不同的传承方式也面临着不同的传承保护问题。目前民族医药文化保护传承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医药院校的知识框架结构发展受限于课程教材的更新进度,教材内容的更新无法和医药学发展的进程对应。还有就是蒙医药临床人员并不能完全准确使用蒙医药经典诊断、治疗、用药等知识,究其原因一方面现代化西医知识技术的简单冲击,另外的原因还是因为在临床治疗时,蒙医药基础理论知识没有与病人的实际情况融会贯通。当然这不仅仅只是民族医药文化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但民族医药文化的实践性与传承性客观要求专业教育水平应与学科发展前沿联系紧密[10]。
民族医药文化传承队伍建设老龄化严重,伴随民族医药领域中一些老专家、学者的离、退休,民族医药学术带头人缺失,导致传承人员梯度建设不能有序发展,目前传承带头人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传承人自身的不断努力,而没有合适的培养途径方便他们全面细致的承接前人的研究成果[11]。由于制度条件的约束,传承大师的隐退后,也很少有合适的平台供其继续研究,他们的传承人也就没有了传承道路上的指引者。同时也存在着传承团队人才结构的单一化,以蒙医药多个省部级传承创新团队项目为例,各团队的人员构成基本是一套人才队伍匹配,导致项目长期发展缺乏创新动力,传承创新成果收获少[12]。传承培养机制中的种种问题导致传承人不能更好、更快、更全面的接过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火把,导致传承工作不能有序进行。
民族医药文化传承也存在着学术研究层次较低的问题,以蒙药学文化发展为例,现有的研究方向以毒理学分析、有效物质分析、剂型优化等方面为主,作用机制、分子生物、基因工程、新药开发等研究内容还不是很丰富,说明学科建设的顶层研究空间还很大,分析其原因,传承途径、语言文字、文化习惯等因素影响了传承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传承途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以祖传和师传为基础的传承途径,传承人仅能从特定的群体中形成,使得经典文化内核不能得以有效传播[13]。很多的传统诊疗知识都是依靠语言传承,随着时间的流逝,地方语言发生变化,很多民族医药文化慢慢消失了[14]。一些传统蒙医只选择符合自己授业习惯的继承者,传授的知识框架也是必须符合原创治疗和用药的文化习惯,如果没有符合习惯的继承者,那么该文化知识就面临失传了。
3 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源整理对民族医药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
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源整理的风俗性与科学性的属性密切相连,而目前民族医药文化面临着大量口传译文、手抄本、善本、孤本及刻有著作的碑文流失,古籍收藏条件的简陋、修复与保护手段的落后,修复技艺失传与专业修复人才的缺失,大量的珍贵典藏流失海外,很多医药典籍还存在着跨国籍困扰[15]。这些问题警示我们,做好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源的整理工作对民族医药文化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做好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源整理就是对民族医药文化根植土壤的保护。蒙医药文献古籍承载着蒙医药学科千百年来的辉煌历史,把脉断病、温针放血、药材炮制等经典理论与实践就是靠着一篇篇手稿、一部部著作传承发展,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16]。解读民族医药文化的溯源就需要对民族医药经典著作的不断剖析,无论是狭义上的阐明解释,还是广义上的合并概括,都离不开古籍文献的支撑佐证,所以一定要充分发挥古籍文献资源的民俗性,牢记保护文化就要保护好镌刻着文化历史的载体——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源。
做好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源整理就是对民族医药文化联系脉络的保护。保护民族医药文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人才的教育培养与传承实践,每一名传承人都是通过仔细阅读总结蒙医药古籍文献,来获得丰富的民族医药理论基础与临床经验,解析经典古籍的理论体系,理解学术经典的原创思维,深刻认识前人的理论核心与精神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民族医药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所以一定要充分体现古籍文献资源的科学性,谨记保护民族文化就要保护好传承学术价值的纽带——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源。
4 总结
在蒙医药学理论的体系奠基与传承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同时这些珍贵的传世经典书写了蒙医药学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整理与保护好这些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连线古人医药精髓,搭建起民族医药的文化长廊,拓展生命科学的发展边界,联系起全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硕果,巩固全民族融合的强大文化自信,一部古籍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中华文化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所以我们认真做好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源整理工作同样也是任重而道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