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探究“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2021-11-28侯荣华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技能型以人为本育人

侯荣华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注重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把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转化

2015 年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非常关键。过去我们单纯注重技术的培训,强调技能型人才,这在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背景下是必须的,但是在当前我们追求世界制造强国的形势下,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支撑制造业强国目标。从德国和日本两个世界制造强国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光是具备一流的技术还不能算是一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基于“工匠精神”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日本的“工匠精神”培育中体现的比较透彻。日本秋山利辉在《匠人须知30 条》中谈到“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重要”。秋山集团培养的不是“能干的工匠”而是“有修为、素养高的工匠”,如果只是技能上突破的话,没有德行,就会有局限。文章分析“工匠精神”下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路的转变,探讨高职人才培养“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探索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为制造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国外对“核心素养”的界定

21 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是什么?21 世纪高职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素养”又是什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界定“核心素养”,以实现个人成功生活与发展健全社会为基础。欧盟在《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正式提出终身学习的八大核心素养。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在《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与能力的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立足本国、面向国际的核心素养框架。德国学者韦纳特对“核心素养”给出定义,从自我与个人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四个维度来界定“核心素养”。德国在职业教育中通过“双元制”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参考本人的研究论文《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二)国内对“核心素养”的界定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指出:“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王艳辉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建构及培养路径》(《职业技术教育》2017.08)中提出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核心素养框架,基于国外的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和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应该具备工匠精神、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能力、外语能力、职业规划发展能力等八大核心素养。政府、学校和学生必须通力合作,从人才培养目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课程、教学、教师、学风、个人意识等方面综合入手,全面推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认为“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1.自我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如果没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适应变化的社会。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创新的思维和拥有创新的能力。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某项技能比较感兴趣,在大学的目的主要就是熟练掌握某项技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走入社会后就变成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不能适应我国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要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职高专学生在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2.自我管理能力。

一个人的职业成功与人生幸福的关键在于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如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形象管理、心智管理、激励管理等等。要做好这些方面的管理,必须磨炼自己的心性,使自己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学习如何自我管理能力,如何锤炼自己的个性,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3.自我认知和交往能力。

交际是目前许多大学生缺少的一项重要能力。这个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是90 后00 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交际的锻炼;二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减少了人和人之间现实中交往的机会;三是由于电商的发展,许多社会交际失去了它的功能。宅男宅女成为普遍的现象。高职高专学生应该有针对的开展相关的活动,增加大学生交际的机会,使得大学生能够很好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总之,一个只是掌握了一项技能的高职高专大学生,他不仅不能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他也不会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和美满的人生。只有一个完全的人,拥有一项技能,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面对激励的竞争,创造幸福的人生。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如何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建构“核心素养”的框架,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培养途径:

(一)通过课程设置、设计纳入“核心素养”

目前高职高专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适应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过多注重技能而忽视了完整人格的培养,必须在课程上进行调整,加大相关“核心素养”课程的设置。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可以结合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设有特点的校本课程。比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地处广州后花园从化,历史文化悠久,有大量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加大文化育人的强度。

(二)通过全员育人落实“核心素养”

过去认为育人只是高校部分老师(思政老师、学生工作者)的任务,其他专业课老师只要上好专业课就行了,他们没有育人的责任。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加深对人才培养新理念的认识,让学生仅仅掌握一门技术远远满足不了“中国制造2025”的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今后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技术技能+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社会交往和认知能力的新的目标。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近几年推行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新举措,不仅仅是思政老师、学生工作者,专业课老师也要肩负起育人的责任。所有老师一起努力,形成合力,培养适应21 世纪的新的技能型人才。

(三)通过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变革落实“核心素养”

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还必须变革教育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不变革,还是会一成不变。评价指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的学,一个是老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习考核指标和老师的教学考核指标不变革,也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重分数的评价体系让老师只能以追求分数来进行教学。本人在《结合360 度绩效考核和KPI 关键指标法提高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绩效探究》一文中就如何变革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育人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索。

结语

要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最关键在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核心在于探索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回到最根本的以人为本目标上来。本文结合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区位情况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开发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校本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实践。

猜你喜欢

技能型以人为本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基于AHP的战略新兴行业技能型员工离职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