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系构建

2021-11-28刘晓龙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产教教学质量

刘晓龙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引言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深度和扎实推进人才培养计划。以全面强化学生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对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系进行创新构建。高职院校要充分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情化、条理化、规范化、智慧化特点,利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增强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合理扩充和优化教学质量管理内容和形式。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和拓展教学质量管理功能,高效完成预期目标和任务。高职院校要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利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对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拓展和丰富,从整体到局部,做好教学设计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根据各个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特点,生成一套有效和系统化的新型管理体系。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点

(一)教学成效评价管理

教学成效评价,是客观和理性诊断管理问题的工具,对教师、学生、学校的创新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教学成效评价的管理水平,决定高职院校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办学水平的提升情况。管理人员必须动态的优化和完善教学成效评价体系,多元和多视角的分析工作问题,并关注学生学习和就业。根据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从教学和实习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高职院校应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蓝图,注重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结构,动态优化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系。部分与整体要协同统一,高效服务于学生成长和成才,继而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和教育管理价值。

(二)教学运行质量的管理

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和核心目标。教学运行质量的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要根据教学质量和外界反馈,不断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管理人员要注重监控和控制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做好质量把关和提升。同时,高职院校需全程监控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项目活动的完成情况,从中发现重要和核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和优化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和标准。教学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注重质量反馈,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信息,理性和客观的对比反馈信息与预期目标。针对结构性问题,要深入和全面地进行整改和完善,合理扩充教学质量管理内容,并匹配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

打造数量够、素质高、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从某种角度来说,师资队伍质量,决定人才培养效果,并关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优秀的教育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必须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要充分凸显“教”的现代性和科学性,以此才能提升学生“学”的质量。尤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需引导教师成为双师型素质教师。利用产业平台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并通过理论和实践双向推进的手段,落实教师岗位责任制,并联合全员聘任制,共同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深度和创新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活动提供智慧和资源支持。

(四)学生全面和健康发展的管理

学生全面和健康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方向。所有管理工作的推进,都是围绕学生学习和专业锻炼。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加强学生管理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有明确工作重点和要点,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战略性的构建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系,继而生成新工作标准、方法、规则,为学生创建开放和现代化的学习平台。高职院校要全程以生为本,对管理机制和运行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根据产教融合的问题和运行效果,不断改善和改进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并逐渐生成更具有现实适应性的规范制度和准则,最终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系构建的四个基本理念

(一)简捷

体系构建和优化的目的,在于简化工作程序和流程,有效的处理管理关系。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系构建,要充分体现简洁理念,改善既往的低效工作行为,进一步提升组织运行的顺畅性、流畅性、便捷性。依托简便的工作流程,快速和高质量的处理教学管理问题,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师生的个性化需求。高职院校要尽量减少内部的复杂性,做好运行流畅设计,协调各个部分和模块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

(二)结构化

体系由多个小系统构成,并各自发挥功能和作用。针对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系构建,要秉承结构化理念,对各项管理模块和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具有不同功能的各个模块,要与整体进行结构化的组合。部分与整体的连接,要形成管理合力,助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扎实和深度推进。

(三)流动

体系内部的规则、流程、方法程序具有一定动态性,在具体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弹性。不能固化的推进工作流程,更不要出现短视的教学管理观念。需从学生长远和健康发展角度出发,对教学管理机制的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不同管理模式和模块,要相互发挥作用和影响。各部分要灵活组合,根据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情况,做到多方面连接和深层次改革,充分体现体系的流动性特点。

(四)落地

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系构建,既要生成完整和层次分明的框架,还需制定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无论是优化管理机制,还是形成整体的管理体系,都要将具体的问题落地,不应停留于管理表面,要根植于学生和教师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不仅要形成整体的框架,还要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细化,从不同方向和目的出发,设计管理规则和方法。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系构建策略

(一)遵循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优化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系构建,要始终遵循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导向,处理好内部制度和机制革新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关系。要有效优化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视角和深层次的推进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要根据产教融合的实际问题和特点,设计多样和丰富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具体来讲,围绕学生实习进度、专业技能、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就业技能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此诊断教学管理质量。同时,高职院校须对评价范畴进行拓展和延伸,既要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还需对产教融合工作推进效果进行评价。跟踪和监督学生实习效果,并能科学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无论是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还是对具体问题的诊断和评价,都需真正体现全面性、动态性、灵活性。校方管理人员要在事前,事中,事后,依托完善和多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效把控管理过程和教学质量,确保教师积极和深入参与到产教融合教学活动中,带动学生主动交流和实践。真正利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二)合理引进和应用产教融合,构建开放和多元的人才培育和管理方法

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健康和全面成长,应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点。合理引进和应用产教融合,依托多样的理论教学模式,实战化的能力锻炼活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主动构建开放型和多元的人才培育方法,运用传统课堂、产业管理平台、企业实习等手段,对在校师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全面提升。尤其需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和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度融合后,更具有智慧性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而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利用活动载体,承载优质和多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还要关切学生就业和创业问题和痛点。将教学与产业转型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和广阔的思想成长空间,利用专业知识和生产线,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使令他们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力。

(三)加强专业设计和产业管理融合,科学设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和创业质量,体现的是教学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专业设计和产业管理的融合,根据学生专业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对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系进行优化和创新,围绕决策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监督反馈机制、评价机制,生成一套具有高效指导性和引导性的教学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决策机制,主要围绕专业设计、学生顶岗实习、就业跟踪和指导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指导原则。处理好教育教学与企业实习的复杂关系,确保各个部门协同运作,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实习提供有利条件。工作推进机制,要紧密围绕产教融合问题和效果,客观审视教育教学问题,有针对性的落实和部署管理工作。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监督和管理,生成具体和科学的监督反馈机制,确保各教育主体有效协同,共同深度参与到产教融合融合育人计划中。根据教师与学生的表现和能力提升空间,对教学管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设计规则、评价标准和指标,从态度、情感、观点、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和客观的评价。

结语

总而言之,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需在思想和行为上进行主动革新,勇于面对当前高职教育的挑战和困境。抓准核心问题和工作要点,有效调节教学质量管理的各模块运作节奏和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推进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产教教学质量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如何构建医院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