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2021-11-28宋发敏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街道党组织

宋发敏

(中共秭归县委党校,湖北 宜昌 443600)

面对新时代发展的形势和基层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我们要对基层组织建设和治理的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进行不断地提升,增加战斗力和凝聚力,缩短和人们群众的距离,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一、基层社会治理党建的作用

当今时代,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基层是党工作的力量支撑和保障,基层中存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要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进行创新,是我国发展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是时代变化、国家治理能力和机制的要求,满足基层社会治理的需求[1]。党建的质量水平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有直接的影响,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充分发挥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并能够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提高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主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把握好方向,进行正确的方向指引,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理道路,提高治理的成效。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要在党建的引领下,发挥党建的载体功能,保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向和道路,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引导社会各主体积极地参与治理,提升我国社会治理的专业能力。

二、基层社会治理中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不足

我国党员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目前基层党员队伍主要是社区内的党员为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党员队伍的成员面临年龄的问题,需要退休呈现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根据调查发现,城市基层党员队伍中社区退休党员占总数的一半左右,对志愿活动参与的党员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居多,党员队伍的建设力度不足,需要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力度,不断的充实和壮大党员队伍。另外,社区中党支部书记等领导干部面对即将退休或者存在超期服役的现象,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存在断档的问题,没有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储备人才。比如上海、北京等基层社区党支部的数据显示,街道和社区的党组织体系对党建工作的参与度较多,但是机关等在职党员参与度较低[2]。

(二)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不完善

目前,基层社会治理的党建工作制度不完善,需要根据党建工作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新时代国家的要求,对相关的党建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目前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没有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整治功能和核心领导地位,在实际的党建工作中存在流于形式,过于表面的现象。部分制度规范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在实施上和相关制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制度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成效。

(三)基层党建组织架构不健全

党的领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起到方向性引领作用,能够帮助基层社会治理规划正确的方向和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协调各方的关系进行各项政策的落实执行。因此,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要坚持党的一切工作领导。但是,目前街道党工委和党委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地理顺。区域化党建的模式尝试将各个领域的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性的覆盖,驻区单位之间不存在隶属的关系就造成了区域化党建的形式化,没有真正的发挥区域化党建模式的实效价值。另外,社区层面对党建工作有一定的忽视,比如物业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但是没有真正的重视党建工作,同时群团组织同样缺乏对党建工作的正确认知和较高的重视程度。

三、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策略

(一)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

目前,基层党员队伍力量薄弱,需要我们加大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力度。高素质、高能力的党员干部队伍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组织路线和相关制度政策的关键。首先,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人才培育计划、优秀党员干部选拔的严格规范制度、基层党员队伍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使用工作[3]。

然后,基层社会治理中要坚持党的一切领导政策,对社区居委会党组织加强建设的力度,不断地充实党组织队伍,加大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制定完善的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实际建设发展的科学合理规划,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对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配置进行优化,积极选拔优秀的党员干部,充分的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其次,党建基层党员队伍的建设要制定接班人的培养计划,对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鼓励优秀的年轻干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的积累自身的工作经验,通过不同的方式充实和完善自我的能力。

最后,制定社区党组织在职人员的工作制度,比如落实报到制度,进行双向的考核评价,提高在职党员社区的认可度,鼓励在职党员积极地参与到社区的治理,提高基层组织活动项目的实际效果,对相关的社区治理规划进行全面地落实,提升社区的环境,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增加新的动力。

(二)完善基层制度建设

第一,我们要加强对基层领导体制的建设,提高组织力,完善基层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区域化党建工作要加强对区域特征的凸显,以街道党工委为工作的轴心,给予一定的职能权利,对群团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帮助街道党工委对群团组织和党员的领导,形成制度性组织和工作机制相结合的区域化大党建新形态,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升级。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对新机制的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坚持以“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的新思路,推动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和支部对社区进行相关的行动,对党的建设和社区居民的生活问题进行解决[4]。比如:北京市对街道体制的创新和完善,进行“街道吹哨、部门报道”,充分发挥了街道的主导作用,对各项资源和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构建治理的新局面。对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

第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体制,提高在职党员的服务意识。基层党组织要对人们群众的真实生活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切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解决他们的现实利益问题,树立党组织的形象和威信。比如,社区的物业是社区治理的主要力量之一,党组织加大对社区物业公司的建设,促进物业党员为人们服务的思想意识,推进物业党员政治引领服务群众真实地走进社区居民群众之中,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组织架构

党组织建设要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基层社区居委会党委、村两委作为基础,社区内居民党群为网络联系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组织架构,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推进街道党工委队伍向社区居民党小组、党员骨干包楼门和自治单位进行深入延伸,能够将党建工作落实到最基层,促进基层党组织体系和社区自治组织体系进行高度配合,形成社区治理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基层党建组织架构,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利用党建资源推进街道管辖范围内的工商、税务和社会组织业务机构在党建的引领下进行健康的发展。

结束语: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直接反映了国家治理的效率和水平。本文阐述了基层社会治理党建的作用、分析了基层社会治理中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组织架构的策略探讨了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街道党组织
关于加强疗养院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清华党组织公开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热闹的街道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