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普通话朗读教学设计探究

2021-11-28龙海艳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普通话立德思政

龙海艳

(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长沙 410000)

朗读教学是高校普通话教学的重要内容,朗读不仅可以改进语音面貌、提升语感,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增强自信。然而,受现实因素影响,特别是应试下的朗读教学往往静态枯燥,而“课程思政”为朗读教学打开了新局面。

一、朗读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内容

(一)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教学观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所有的课程教学也都应具有传道和授业解惑的双重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有意、有机、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课程教学不至于在航行过程中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课程思政又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将思政元素融入普通话语音课程的教学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思想培树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提升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课程思政资源

普通话朗读教学属于对我国语言文字的学习,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及评价机制等方面都是非常值得挖掘的。教学目标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朗读的乐趣,进而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上,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兴趣为引领,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广泛阅读、有感情地朗读。熟悉普测作品同时,一方面适当增添学生感兴趣或切合时政当下的朗读资料,建立“好作品”资源库;另一方面学生自选作品进行朗读,优秀者可入选“好声音”资源库。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普通话朗读教学设计方法

(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成功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让全中国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人民的伟大。引导学生诵读英雄故事、感受英雄事迹,感祖国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激扬青春、点亮梦想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脊梁,应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感受不同时期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将自身的发展与祖国建设融为一体,激发爱国之情。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校是一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的师范学校,正处于转型升格的关键期,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立德对师范生来说尤为重要。朗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学习朗读技巧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传达的精神内涵。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丑石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建筑师莱伊恩的对科学的坚持与追求等,都是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的。

(四)少年初识愁滋味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教育过程中也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的一个特殊群体,处于亲密对孤独的心理发展阶段,一方面希望获得亲密关系,而另一方面又太注重自我,很难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相融合。不愿自我牺牲,也就不能发展出亲密,人就会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就会孤独,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朗读教学中通过朗读分享喜爱的文字、抒发情感、排遣情绪、寻找共鸣、消解孤独,为学生提供一种特殊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展爱的品质、健全人格、提高自我修养。

(五)每逢佳节倍思亲

亲情本来是一种自然生发的情感,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都跟家人比较冷漠,主要表现在不愿与父母交流甚鄙视嫌弃父母。在朗读教学中根据当下的情境,融入道德修养的思政元素,诵古诗词中的思乡之作、读名人家书、忆往事,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朗读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兴趣导向法、任务驱动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新媒体技术,实行网络课堂、传统课堂、校外课堂三课堂融合,把朗读嵌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朗读的魅力。

普通话教学特别是应试下的朗读教学容易枯燥死板,学生课堂上机械地反复训练停顿、重音、节奏、语调等朗读技巧,效果往往不佳。以兴趣为导向,教师推荐提供一些主流媒体的经典朗诵片断、央视新闻播报、感动中国颁奖词等音频或视频资料,学生观看朗读技能示范教学视频后,在资源库中选择喜爱的作品进行创作或模仿,上传至学习平台,相互学习打分。传统课堂中发现问题、总结知识点,交流训练方法。课后多人合作商定作品集体研讨共同编排,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另外,还可以通过朗读比赛、朗读会,朗读进社区、朗读进幼儿园等志愿服务让朗读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从好玩、好学、好思中逐渐掌握朗读技巧、热爱朗读,感受到朗读的美好,培养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品格,增强自信心,也让思想道德教育如春雨般无声地浸润到学生心田。

考核方面,融合网络课堂、传统课堂、校外课堂学生的表现,把学生的思政表现纳入到考核标准中,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六)拓展普通话教学广度和深度

在普通话的语言技能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把握好一个大原则,就是主次原则,我们应该清楚每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还要处理好传授专业知识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不能为了融入而融入,要找好切入点,把握好时机,适时融入。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性语言,它不仅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把“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在普通话教学中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其中,不断增强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

明确了思政教育内容后,在哪些教学环节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也是我们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普通话实践教学中可以在两个环节融入爱国主义思想。一是在阐释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时融入爱国主义思想。二是在朗诵教学过程中选择爱国主义作品。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学习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国家的主权意识和民族团结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每位教师的头脑中都要时刻绷紧一根弦儿,那就是在每一次课程中主动、合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有效素材,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将语言技能的培养、文化习俗的普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普通话朗读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取得良好成效。

三、结语

“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课程思政”为立德树人明确了方向,也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新命题,如何让思想道德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需要我们上下求索。将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朗读教学内容中,在课本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把思政元素自然地渗入课程,以专业教育课程知识为载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普通话朗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普通话立德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