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取消事业编实行聘任制的社会影响研究
2021-11-28金庆飞
金庆飞
(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一、事业编与聘任制的含义
事业编是一种体现职位、责任、权利如何划分的制度,也是一种各类社会资源如何分配的管理制度。事业编管理的主要特点是编制数量的核定。编制数量的核定决定了国家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经费投入标准。同时,事业编制管理具有比较强的权利性特点,具有编制身份的人员是国家的公务人员。
高等学校实行编制管理的出发点是精简学校机构、提高运转效率。历史上,实行编制管理对高等学校的建设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办学质量的不断优化,事业编制管理方式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事业编制数量的固化与高校师资需求增大之间的矛盾;事业编制管理的束缚与高校教师合理流动之间的矛盾;事业编制管理的僵化与高校发展需要活力之间的矛盾。
因此,新的历史时期,深化高校事业编制改革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人事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体制改革的总体趋势是淡化事业编制和取消事业编制,取而代之的是实行聘任制度和加强聘任合同管理制度。
聘任制是一种以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单位与职工之间基本人事关系的人事制度,即用人单位员工的身份属性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任合同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受聘人员拟任工作岗位或职务通过竞争取得,确定人事关系的形式可以是签定聘任合同,也可以是签订聘约,或者颁发聘书,甚至同时可以签订目标责任书。
那么,取消事业编制、实行聘任制度会给我们国家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二、取消事业编制、实行聘任制度对高校发展产生的影响
很多人可能会担心,高等学校取消事业编制后,高等学校的学费会不会大幅上涨?高等学历教育的经济压力会不会进一步增大?其实,我们是完全不必要担心这个问题。高校虽然取消了编制,但事业单位的性质仍然保留。事业单位的收费由专门的行政部门核准,而且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高等学校在学费这方面并没有太大的自主决定权。
取消事业编制,实行聘任制度,有利于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性和流动性,提高高校之间的竞争力,有利于实现高校人员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打破“大锅饭”机制,有利于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没干一个样、能力大小一个样的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困境。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凭本事吃饭,可是受计划经济影响,现行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实行的旱涝保收的薪酬体制,和“铁饭碗”式的人事管理体制,使专业技术人员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兢兢业业教学,按部就班地工作,几乎都成了稀缺人才,再加上职称评定的限制,许多人依靠老资格、依靠非专业的行政职位等因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称和地位。而真正埋头致力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教师,反而得不到应有的人才待遇。
专业技术领域的腐败,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僵化,是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大的障碍。众所周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幸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头衔。难道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平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水平还高吗?显然不是!根本原因就在行政管理体制。你没有符合某一个硬性规定,你就得不到应有的人才待遇,这就是规定,非常生硬,而又合理合法。如果专业技术人员之间没有良性的竞争,没有合理的流动性,没有和能力匹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造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高等学校人事体制改革,正是对专业技术领域管理体制的破冰,是对新的人事管理模式的尝试。高等学校人才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自由流动,与此同时高校也有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聘用权力。这是对高级人才最大的尊重。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高校优秀教学人员,在本校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肯定会不停地流动,找到认可和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是受编制限制,死死地守在一个地方,一辈子不能离开。如果一个职称高但教育教学能力不强、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工作态度不积极的老教授,因为聘任制度不得不面临失业、重新找工作,那么他对当前工作一定不会懈怠的。
三、取消事业编制、实行聘任制度对高校老师产生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高等学校教师没有事业编制之后,会失去稳定感和归宿感,容易造成大学人才的流失。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高等学校专业技术岗的教师一般都在30岁以上,大多数已经成家立业、拖家带口。频繁调动工作对他们来说不是太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同一层次的工作岗位往往在另外一个城市。如果是单身教师,那么影响不大。如果是有家室的教师,那么不同城市之间调动工作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毕竟从事业身份变为聘任制员工,这就意味着今后大学教师的稳定性更低了。如果一名高等学校教师自身水平能力不高,那么高等学校完全可以不继续聘任这名教师。在聘任期结束之后,他就会被高等学校扫地出门。因此,对于这部分教学业务能力不强、科研成绩不好的高校教师而言,失去事业单位编制身份,毫无疑问也就失去手中的铁饭碗。
然而,对于那些教学水平高超、科研成果卓越的高校教师而言,不管有没有事业编制的身份,影响都不大。因为虽然高校取消了事业编制,但是高校的事业单位属性还在。也就是说,国家对于大学的财政支持并不会被缩减,只要在校工作一天,大学教师的收入和待遇还是很有保障的。大家都知道,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工资性收入仅仅是基本收入,大学教师还有另外的收入来源,那就是通过研究课题和讲学授课等形式赚取收入。在大多数时候,这部分收入反而成为了教师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综合以上两个角度,我们不难发现,高等学校取消事业编制之后,对于能力平庸的高校教师而言是一种“威胁”,会导致这部分教师失去安全感。但是,对于能力出色的高校教师而言,学校和教师双方都可以双向选择。如果高校教师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校开出的待遇低,聘任合同期满之后,高校教师完全可以另谋高就。因此,取消事业编制,实行聘任制度对于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高校教师而言反而是一个重要机遇。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和高校的博弈中,可以选择待遇更好的高校,获得更好的人才待遇,铁饭碗从此也就变得更铁了。
四、结语
总体上来说,取消事业编制、实行聘任制度对于高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是一种双赢。一方面,取消了事业编制、实行聘任制度后,大学教师就变成一种合同制员工。也就是说,聘任合同到期后,如果学校给的待遇不好,那么高校教师可以另谋高就,选择待遇更好的学校;如果高校教师表现不好,高校也可以另外选人,选择更优秀的高级人才。在这种人事竞争体制下,高校有多种选择,教师有多种选择。教师为了自己的身价更高,也必然更加努力奋斗,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只有在这样竞争激励机制下,我国高校和高校教师才会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