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时代”——故宫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2021-11-28王雨霏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故宫文物转型

王雨霏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171)

如果从1998年成立故宫信息资料部开始算起,故宫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已经走过了20余年。之后,其全面数字化始于2000年,随着与互联网的接轨,2002年故宫建立了数字化资产应用研究所,开始了三维数字化的应用建设;2011年官方微博“故宫博物院”开通;从2016年开始,故宫进行“IP制作”, 一系列的App、数字导览、藏品索引等外围数字化的产品也开始上线。直到2019年,故宫的数字化传播方向开始转变,探索的方向将数字化运营到博物馆自身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文物鉴定、文物研究、文物修复等内容)。

一、故宫数字化转型特征

故宫数字化转型很明显是一直倾向于对青年心理的研究。尤其从2016年开始,不断的洞察青年的爱好,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方式,推出含有故宫自身文化属性的产品。其中包括采用动漫或二次元的方式来解读传统文化。当然,除了漫画,故宫与腾讯合作开发了一系列的游戏、表情包和音乐作品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除了对青年群体的研究,在数字化体验服务方面也已超出了博物馆的“馆”和“物”在物理和地理上的限制。故宫把博物馆的所有管理和业务内容全部转化到信息平台上。故宫把博物馆的所有管理和业务内容全部转化到信息平台上。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开始主要进行文物鉴定、文物研究和文物修复内容的输出之后,使博物馆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不断从“实物导向”转变为“信息导向”,把现场的服务拓展到超越时间、空间的虚拟服务上。这也就是我们之前说从2019年故宫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开始转变的具体原因。

二、故宫数字化转型的三个维度

2020年8月7日“数字故宫”小程序上线,其综合了上述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小程序、游戏、数字导览等等,不仅是通过对内容的细致打造,真正达到提高大众的文化认知、延续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也展现了未来发展的活性、活力与活化——三个维度。

(一)活性:打造数字文物库,让文物“永葆青春”

故宫之所以令很多中外游客趋之若鹜,与其拥有的两大资源密不可分:占地近106万平方米、现存最大的明清木结构古建群,以及1862690件院藏文物,它们共同构成了故宫无与伦比的文化“硬实力”。2019年,故宫博物院累计接待游客参观1933万人次,在世界博物馆中名列第一。但在汹涌的人潮冲击下,如何维持文物资源的活性,也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故宫的许多藏品“年事已高”,每次抛头露面,都会加速它们的衰老;而大量游客的涌入,同样使古建筑不堪重负。在此情形下,“数字故宫”让文物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在云端,赋予了他们永不朽坏的“数字身体”,永远以最完美的状态面对公众。例如,在其中“故宫展览”板块,用户能观赏参展作品,看到文字信息,更能借助VR获得不逊于实地参观的浸入式体验。“数字多宝阁”则打造文物三维立体模型,让用户体会古代士人把玩书斋清供的雅趣与惬意。经过超高清扫描,古代画作可以被放大到原画的40倍,让观众沉浸在超高清画面带来的冲击当中,体会“一画千面”的魅力,彻底告别线下走马观花的“打卡”游览。此外,“故宫名画记”还收录了名画的细节、笔法,一键就可以增加新奇有趣的知识点。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曾表示,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创新展示和传承的方式,更为故宫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故宫与腾讯等数字化企业的合作,数字技术将推动创造性转化,向广大公众提供更多数字化成果。

(二)活力:优化用户参观体验,扩大接触和普及

“数字文物”维持了文物的活性。而要让文物具有“活力”,延续其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则需要让公众与文物更多地接触,在普及中了解文物背后的丰富底蕴。

而当前,仅仅以传统的方式策划展览,早已无法让观众与文物充分接触,更谈不上深度理解。“排队两小时,参观五分钟”,故宫虽然精美,但长时间的排队;拥挤的环境,都会消解人们的获得感,使参观变成“到此一游”。如何玩得轻松有趣,还有所收获,目前“数字故宫”也为线下线上的游客提供一些方案:

对于线上游客,可以点开数字文字库的藏品目录,直接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藏品。“V故宫”,则可看到养心殿、灵沼轩和倦勤斋的室内全景,每一处细节都被精细地展现在眼前。更能“一键探索”,呈现各个宫门和宫殿的详细信息。

对于线下游客,“数字故宫”将在线购票、位置查询等功能进行扩充,让人们可以不再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买票找地点,而可以用心感受故宫的壮丽景观。“玩转故宫”板块的手绘地图、主题路线,还有AI导览“福大人”提供讲解,创新性地将科普融合在游览之中。

因此,“数字故宫”的以轻应用玩转厚重历史,以“小程序”展现宏大故宫的形式,不再单纯是进阶版的掌上语音导游,它更能帮助人们以全新的方式接触与体验故宫,并进而接受与理解故宫文化。它让游客摆脱过去的“到此一游”,在愉快的参观体验中就拉近与故宫的距离。

(三)活化:提升大众情感代入,让故宫进入大众生活

数字化是为了让文物走近更多人,让传统文化走进大家的生活,塑造大家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联和情感,只有当文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才真正得到了“活化”。

故宫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将“活化”历史文化,讲好历史故事作为目标。2018年故宫与腾讯动漫联合出品的《故宫回声》,以漫画轻松童趣的形式展现故宫文物南迁和西迁,辗转万里躲避战火的历史,唤起无数年轻人守护中华文脉的拳拳之心。

此外,8月6日上线的“畅游多宝阁”在“纹样”上也大做文章。“畅游多宝阁”选取了600件院藏珍贵器物,用户可以在浏览中去发现各式各样的精美纹饰,只要在六个常见的文物纹样中点选一个,就能查看其细节和寓意。

并且,用户在欣赏过程中还可生成“寻宝足迹”,分享到朋友圈,向朋友展示自己和故宫的故事。更能挑选心仪的纹样,以纹路为线索发掘文物间或隐或显的关系;这样的理念让每个“玩家”都成了文化传播的节点,也让每个个体都能拥有独特的“故宫记忆”,讲述自己的“故宫故事”。

简言之,故宫在“活化”的不断尝试中,既想让大家看到其在云时代的乘风破浪,也想要展现文博产业的“终极关怀”:希望通过数字化的转型与发展,重新唤回“人”与“物”之间鲜活的情感联系,让文物借力云端,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大众记忆的载体。

三、我对故宫数字化转型建议

(一)深入内容,挖掘本质

虽然故宫目前通过数字文物库、数字多宝阁、故宫名画记等小程序不断地对藏品的知识内容进行填充,但还是停留在基础的介绍层面,需要进一步挖掘文物的“背后”。比如,一幅画作,画中人物是谁?人物之间什么关系?在干什么?故事的背景又是什么?这些可能是游客在知道这幅画后最想了解的点。

(二)坚守核心,不断融合

故宫目前将文物鉴定、文物研究、文物修复等作为主要的工作核心,在未来,故宫可以通过数字故宫等方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互联网、多学科,以及社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跨界融合,从而创新博物馆的运营手段。

(三)紧跟时代,善用科技

未来故宫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但在数字化转型中也要必须坚守“善用技术”的原则,既要追踪最新技术动态,随时研究新技术应用于数字故宫的可行性,又要不随波逐流,不求最新,只求适用。

猜你喜欢

故宫文物转型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雪中故宫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故宫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