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

2021-11-28银启刚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银启刚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第五中学,贵州 毕节 553300)

审美又称美感教育,主要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以美学理论为基础,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紧扣语文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健康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启迪智慧,以美育人,以美取乐,以美养身,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美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对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本语言的分析、归纳、揣摩和阅读,把美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逐步深化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审美可以辅翼道德”。王国维也曾说过“美育实施者不仅能够丰富人的情感,实现完美状态,而且有利于德育、智育的开展”。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心理学普遍认为,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分为三个:情感、意志与认知,文化心理结构主要包括审美心理结构、伦理结构与智力结构。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大力开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启智,以美育人,以美怡情,以美健体,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审美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在审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审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富有情感的审美比单纯的智力教育和单纯的思想教育更有优势,审美能合理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表达更加自然,从而培养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人。

三、挖掘美育元素,明确审美教育的针对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美育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名家名作,这些作品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元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庸俗教学观念,增强发现美的意识和激情,教师要依靠自己的专业洞察力,努力寻找美育元素。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文章体现了奇险美;《荷塘月色》等文章体现了幽静美;《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等文章体现了悲壮的行为美;《滕王阁序》体现了语言典雅美;《逍遥游》体现了浪漫美……

这些美育元素都是审美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根据教材中不同体裁的审美内容,教师要明确审美的针对性,注重教学过程,扩大和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让学生想象、感受、体验、接受美的影响,培养美的情操,进而学会欣赏美、评价美、表现美、创造美,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基于核心素养,加强审美教育的实效性

(一)贴近实际,深挖美的意蕴

语文教育是“言”的教育。要欣赏和鉴赏美,就必须掌握语言,让学生在语言的丛林中穿行,采撷鲜花和果实。我们反对用审美的名义把语文课变成美术课或音乐课。特级教师肖培东在培训教师时曾举过这样的例子:一位年轻语文教师作了一次关于《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讲座,他在课堂上谈论中外名画甚至中外名胜古迹,在介绍的过程中,他还加入了音乐。作为老师,他的角色变成了美术老师,语文课变成了美术欣赏课。因此,语文课堂的审美必须贴近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领略语言之美,游走于字里行间,沉浸于文字的魅力之中,通过朗读,深入挖掘文本美育的意义。

(二)创设情境,激发美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境密切相关。在审美过程中,教师要以语言为出发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如果能被学生所接受,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可以采用配乐朗诵、画面展示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春江花月夜”静谧之美,感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之美,感受“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的朦胧之美,进而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激活学生的审美思维,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各类资源包括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的情感。

(三)读写融通,引导美的创造

阅读是一种输入,写作是一种输出。审美创造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在语文美育活动中,要把读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观察、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使学生了解美、感受美、创造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热爱生活,有一颗炽热的心,用审美思维思考,用审美技巧表达,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批判生活中的假丑恶。

如学完了《逍遥游》,同学们对庄子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笔者给出这样的材料作文:庄周梦蝶的故事极为美丽,庄周做梦,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遨游各处,梦醒后,自己却不确定是自己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化成自己,说出时空和观念之间巨大的区别,因此,思想能够消除物我之间的界限,突破时空与观念之间的束缚,充分享受自由。学生都能认真审题,对人类的思想进行了思考,部分同学写出了很有见地的文章。读写融通使学生由审美感知、审美情感上升为审美创造。

(四)通过想象理解美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象是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在我国高中教育中,想象不再是简单的对事物的形象加工,而是对思维和认知形式的加工,美的层次也从外在的形象上升到思想内涵的层次。文学作品往往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美的理解和感知。形式转换、留白等是文学创作者常用的形式。例如,在教《孔雀东南飞》之后,让学生利用他们的知识,结合可能变化的时代和条件的背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剧本或小说片段的形式改编作品的结局。学生可以创造各种不同的结局:以这种方式检查学生对工作的理解以及形成和发展美学思想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美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美,并加深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五)通过诵读词句带领学生品读美

文质兼美的文章品首先要靠朗读才能内化,在字里行间的阅读过程中,您可以充分理解文章并品出词律的韵味。阅读好的词句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文学语言的内在美。例如,通过学习文章《滕王阁序》,学生可以安排反复的诵读,然后参加小组诵读比赛,以阅读文章的语言节奏的外在美。阅读后,找出您喜欢的句子并讨论该句子的特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例如,“云消雨霁,彩彻区明”“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学生可以在工整匀称句式可以感受到本文错综多变、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韵律之美。不同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通过阅读不同的单元、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论文形式,长时间积累学生词句之美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六)在多种活动中学习创造美

美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创造美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造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举办小报写作、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或提问竞赛等活动,既可以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实践活动,让高中生参加电脑绘画或创意造型等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又能充分挖掘高中生的创新潜能,释放他们的创新才能。

总之,审美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重视审美的意义和作用,充分挖掘各种审美要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