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中职学校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1-11-28韦文华危常亮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学徒湖北省景区

韦文华 危常亮

(仙桃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湖北 仙桃 433000)

一、湖北省中职学校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目前,湖北省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将专业基础、实践需要和综合素质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全面考虑,课程重点不突出,体系不完善,极度缺乏科学性。课程与课程之间甚至还存在着内容方面的重叠,造成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同时,实践课程严重不足。

(二)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但目前湖北省中职学校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缺乏实践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过于拘泥于理论,忽略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教师队伍缺乏相关经验

目前,湖北省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队伍数量充足且专业性较强,但仍存在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只擅长理论教学,对于学生有关具体情境的具体问题给出地回答比较空洞,在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时,也很难以相关的案例来辅助教学。

(四)校企合作欠深入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核心得到了职业教育领域的一致认可,也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争相模仿和使用。但是,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执行的过程中,校企合作中经费短缺、企业缺乏主动性、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都已凸现出来,各方对于合作的深度、形式、责任、权利、义务等认识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

二、湖北省中职学校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培养目标创新

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看,还局限于眼前和个人,缺少对个人发展、企业和社会的关注。个人通过学习不仅要获取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吸收可迁移知识,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更大程度地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在设置培养目标时应当从个人、企业、社会三个角度出发。

(二)培养过程创新

1.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培养方式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湖北省中职院校存在多种类型的学徒制,成果与能力导向兼容,并且取得不错的成效。针对湖北省的实际情况,为了吸引更多人进入旅游行业,应该拓宽专业的招生人群,同时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以适应其个人需求。 针对初中阶段毕业生采取全日制的结果导向现代学徒制,学生兼具两种身份,在校是学生,在旅游景区是学徒。第一学期以在校学习为主,到景区进行为期2周的岗位认知学习,第二至四学期以企业实践训练为主,每周2天在学校学习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3天到旅游景区进行不同岗位的实践培训,第三学年到景区或培训中心实习。

2.建立湖北省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职教中心

鉴于湖北省旅游人才培养存在交流不畅、缺乏指导、标准不明等问题,可以设立职业指导中心,中心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应注意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了方便管理,并更好地展现其功能,可以以地级市为单位建立旅游服务与管理职业教育中心,下设培训中心,作为企业、教师、学徒的交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组织机构由市政府、市教育局、市职教中心、开设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的中高职院校、景区、旅游协会等构成。旅游服务与管理职业教育中心负责本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求有明确的学徒教学计划用作培训依据)、教材开发(包括配套的课件、教案、视频等)、网络课程开发、企业学徒培训资格认证、导游资格认证、培训中心教师资格认证、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监督管理等工作。

3.“导师制”的现代学徒

建立导师制度,给每位学生/学徒安排一位学校导师和一位景区师傅,做到学生/学徒在学校有导师,在景区有师傅。无论是学校导师还是景区师傅都不仅要对学生/学徒的学业进行指导,还要跟踪学生/学徒的景区实践情况,随时提供帮助,对学生/学徒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双管齐下,保证学生/学徒的学习质量,减少导致学生/学徒离开旅游行业的各种因素。

4.拓展升学途径

除了延续五年制的 3+2 或 2+3 模式之外,可以扩充其他升学方式,改变通过理论考试的录取方式,转为偏向重视旅游服务与管理实践。可以考虑学生凭借中专文凭,加上 1 年的培训中心或景点实践经验模式,取得师傅和专业教师的推荐信,参加高职院校的企业实践答辩和专业面试,通过后获得入学资格。这种升学方式可以改善职业学校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缺点,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教学组织形式创新

以学生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寻找相应的答案,并在接下来的企业培训中具体应用,检验成效,这种方式贴近学生的真实体验,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促进作用,景区师傅把培训内容分解成到若干任务中去,让学徒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训练,师傅在一旁观察学徒的任务完成过程,适时给予提醒和指导,让学徒在任务过程中得到锻炼,任务完成后,师傅要与学徒及时对开展过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增强学徒的自信心,帮助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职场,实现身份转换。

(四)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具备本科文凭,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培训,获得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教师资格证,且具有至少一年的企业经历。每年需到培训中心,或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职教中心安排到有资质的旅游景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岗培训,提升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并接受旅游服务与管理职教中心的监督和考核。

学校文化课教师在取得本专业本科文凭,中职或高中相应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也要完成学徒旅游服务与管理实践训练带队工作,形成对景区更直观的认知,增加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认同感,更有利于课堂上教学与专业的结合,以及对学生的职业引导。

企业师傅必须有三年以上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是旅游景区相关部门的骨干力量,经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培训,且经过旅游景区职教中心认证。

(五)校企合作择优

合作旅游景区对于现代学徒制能否成功开展具有重大影响意义,学校在选择合作旅游景区店时,一定要从旅游服务职业教育中心提供的旅游景区名单中进行选择,优先选择离学校较近的旅游景区,方便培训开展和管理。学校与旅游景区的合作既要具有稳定性,又要围绕着培养合适的旅游景区专业人才,适时调整合作旅游景区和合作方式等。为了提高旅游景区的积极性,政府应该采取减免税收、经费激励等手段,亦可通过评优秀、树典型、立标杆来提升旅游景区的荣誉感,帮其进行免费宣传使其获得隐形福利,这有助于合作旅游景区质量的提升。

(六)人才培养多元化发展

充分利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各种选修类课程,创建礼仪、口才与表演、普通话、音乐、体育运动、茶艺、调酒、咖啡等社团,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技能,形成良性循环。组织学生在校外进行专业相关的表演,并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争当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形象大使,对外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宣传职业教育,宣传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为专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增加专业自豪感和个人成就感。

(七)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旅游市场对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突出体现在对于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视上,因此,湖北省中职学校要利用“互联网+”打造信息化课堂,通过“互联网+”培养学生对旅游景点相关数据分析能力,通过“互联网+”来进一步创设旅游情境,增进学生对旅游服务与管理的理解。

猜你喜欢

学徒湖北省景区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魔术师的学徒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湖北省2015年3月生产资料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