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
2021-11-28袁乙琴
袁乙琴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铜仁市和平初级中学,贵州 铜仁 554300)
孔夫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由此足以可见启发的重要性。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创新策略,发挥有效提问的价值,促进教学师生互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打开数学思维的阀门。因此教师要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用有效的提问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开启学习思路,促进教学有效实施。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科目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从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到了初中,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学习方式会发生改变,加之数学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增加,学生会对数学学科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存在畏惧、逃避等消极心理。此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这些问题:教师提问多而杂,变相给学生灌输知识;提问方式随意、简单,提问对象固定,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短;在提问反馈时,教师不注重课堂知识生成等[1]。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就精彩的数学课堂,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探究
(一)问题情境中规划性设问,在趣味中凸显学习主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前设置好相关的问题教学情境,问题设置要注意趣味性、引导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有启发作用的问题情境,并且根据问题情境设计相关的问题,让问题融入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有多种方法,比如用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辅助,引导学生想象并提问;或者是用有趣的故事来引发提问等。总之,教师要注重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寻找有效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课题导入,教师讲述如下小故事:一天,老师来到了教室门口,竟然发现洁白的门上印着一个大鞋印,就问学生是谁做的,结果没有人主动站出来承认。于是老师让大家想想办法,如何用数学知识来破此案。一名学生急中生智,用一张纸将门上的鞋印复制下来,与学生的鞋进行比对。“作案”的学生顶不住压力,只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教师说:“这就是全等的魅力。”紧接着,教师提问学生:“那么,什么叫全等呢?”教师通过这个生动的破案情境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但是问题情境中却没有包含任何问题,因此教师在结尾时提问学生“那么,什么叫全等呢”,问题情境中就包含问题了,并且直指本节课的主题,教学由此自然而然转向讨论全等的概念,且在生动的问题情境之下,学生对全等含义的讨论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并对知识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精心控制提问内容,提高数学问题的质量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要对提问的内容进行控制,提问的内容过难会让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学生的思维则得不到锻炼。一般情况下教师提问的内容以学生经过思考和计算后能回答上来的标准为主,这样的难度才是合适的[2]。另外,教师在问题设置上要贴近生活实际,在提问时也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性。问题的跨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得出结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问学生“有理数和自然数的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联系性的掌握程度,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学生要把新的知识和以往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
(三)把握好教学提问的时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课堂时间方面把握提问的时机。课前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进入课堂学习,在听课时更有针对性;课中提问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小结,在提问中归纳学到的知识并加以反思。从教学内容方面把握提问的时机。在概念教学时,用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新知,准确认识概念的基本特征;在数学知识类比学习时,对相关联知识进行提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新知应用时提问,引发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思考。因此,把握好提问时机,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结论:课堂有效提问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艺术,提问的策略受到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问的内容和时机的影响,提问的成果也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问题情境进行提问、把握好提问的内容、找准时机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营造积极主动的数学活动氛围,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