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2021-11-28邬文秀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群体战略农民

邬文秀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要进一步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推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把控政治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就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向,只有充分发挥和落实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政治优势,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现状分析得出部分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和认知程度的差异,对于国家大政方针缺乏了解,甚至有一些农民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导致集体主义观念的缺失。因此,要加强国家大政方针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真正了解我国实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让农民从心底里产生认同、自觉接受,不断深化自身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克服由于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和认知程度的差异而导致的错误思想和做法,使得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推进。为此,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要重视发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把控政治方向。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精神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群体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行之有效,首先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了解这一战略的最终受益人是广大农民群体。其次,在坚持党的领导下,根据每个乡村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方案,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农民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能够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环节当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建言献策。乡村振兴战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要真正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升农民群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还能依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调整,为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注入精神动力。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农民群体的科学文化水平,进而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让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扎根并且开花结果,离不开农民群体的支持,更离不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总要求,致力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体的共同努力,而受制于文化水平和思维模式等因素的限制,农民群体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助推呈现出乏力状态,这也是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转换其思维模式,尤其要让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摆脱以往“等靠要”的思想,从思想根源上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念。而农民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自身科学文化水平及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同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经济的过程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重视不足、理念落后、载体单一和时效缺乏等困境。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因此,不仅要将着眼点放在改善农民群体的物质生活上,更要关注农民群体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基层党组织还是农民群体自身都将关注点更多集中在如何发展经济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要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要克服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这一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体树立正确的信仰。近年来,农村地区高价彩礼现象、封建迷信活动、诚信缺失行为时有发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广大农民群体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精神层面依然处于相对贫瘠的状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依旧是小农意识占主导地位,缺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意识。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做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发展。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作为教育主体的基层党组织、农村人口结构、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改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由基层党组织担任,工作队伍中专业性人才缺乏,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数占比较大,理论水平受限,导致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落后,无法及时更新。此外,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重理论,轻实践,单纯的对农民进行理论灌输而忽视了发挥农民群体的主动性,同时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出空泛化特点,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忽视了不同地区农民自身条件的差异性,这也削弱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农村基层德育理念落后会使农民群体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和效果。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单一。目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依托宣传栏、广播、集会和拉横幅等传统载体开展,这种传统的、单一的载体多为单向的、被动的输入,内容相对而言较为枯燥,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导致农民群体的参与感下降甚至容易产生抗拒心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国家对“三农”问题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有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兴建起一批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如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以期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平台。但是当前农村地区的基层工作人员还是以老一辈农民为主体,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和新兴载体的接受能力相对较慢,思维模式相对稳定和固化,不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新兴载体进行整合,缺乏与时俱进和探索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载体的意识,导致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单一、效果不佳。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时效缺乏。当前农村地区还是更加注重物质文明建设,有关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是比较缺乏,对于我们党一直以来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正确方针没有在农村地区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多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集中表现为对理论内容的抽象阐释,农村基层党组织采取说教式方法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和农民群体的实际情况,缺乏创新性、时效性。另外,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譬如在面对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高价彩礼现象、封建迷信活动、诚信缺失行为等问题时,不善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融入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这也是缺乏时效性的体现。不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和农民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不足,进而减弱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向前推进提供了思想保障。针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加强重视度、革新理念、丰富载体和提升时效性这几个方面去优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要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首先需要纠正忽视农民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错误观念。自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实行以来,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善,尤其是在经济领域更是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被忽视。因此,农村基层工作者要加强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发挥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导向、协调和激励功能,鼓励农民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其次,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为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提供组织保障。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不断提升基层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修养;鼓励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环节当中,让农民在实践中感悟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

革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首先,要打造一支具备专业性人才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此,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过:“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面对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这一困境,需要发挥人才优势。近年来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对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革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村官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推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此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革新之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具体目标为遵循,不断探索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丰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首先,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电网、广播电视和网络宽带的安装和使用,为更好地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铺路架桥。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利用新兴载体,如当前社会上盛行的微信、抖音和快手等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增强农民群体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文化礼堂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在很多农村地区都有覆盖,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一些贴近农民实际、解决农民困惑的文化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体在文化活动中感受国家对于农村发展寄予的殷切期望以及各项惠民政策的帮扶,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凝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伟力。只有不断丰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改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才能更好地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首先,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正确方针,尤其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识到精神文明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结合农民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农民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此外,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将国家最新政策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农民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的差异,做到因地制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接地气的方式解决好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高价彩礼现象、封建迷信活动、诚信缺失行为等现实问题,让农民群体认识到国家各项政策的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标杆,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筑牢思想根基。

猜你喜欢

群体战略农民
耕牛和农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农民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
为特殊青少年群体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