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及质量通病治理
2021-11-28郭冰洁张燕
郭冰洁 张燕
(东阿县金鑫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200)
引言
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是企业、行业的根本诉求,质量问题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漏水、裂缝等质量通病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这就需要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建筑工程品质,为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现代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要想实现全面、有效的施工管理,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和保证。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能明确管理层中每个人的职责,有利于有针对地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一旦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可以直接找到负责人,不会相互推卸责任,这样就有利于管理人员恪尽职守,真正实现对建筑施工管理的全覆盖。但就现阶段的客观情况来说,管理制度明显不完善,很难真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某个人身上,管理人员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时常发生,甚至,有的管理人员,还从事着别的职业,因此,建筑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流于形式。管理上的松懈了解放纵了不规范行为的出现。
(二)施工管理模式滞后性突出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虽然建筑行业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表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就建筑企业来说,利润并没有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大幅增加,远不如人们预期所想。究其原因,与建筑管理方式的严重滞后性有密切的关系。就滞后性而言,可以说是我国早期计划经济的后遗症,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在今年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大部分建筑企业仍然受制于计划时期实行的管理模式,管理不规范、随便、粗放,而且是事后管控的方式,仍然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对抗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这就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用于施工的各种要素混乱无序,另一方面,事后管控的方式增加了问题被发现的时间,甚至导致一些问题根本没有被发现,一些质量问题没有及时被解决,随着时间的延长,随着有出现更大危害结果的可能,永远埋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
目前,在建筑施工方面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虽然施工时间较之前明显缩短,但是使用的技术主力仍然是传统的建筑技术,新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不能得到百分百的保证,所以很容易对施工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解决施工管理问题必然要涉及技术的改良优化方面。
(四)对施工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现阶段许多施工单位对保证施工安全性不够重视,十分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这一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中是比较常见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后续工作中一些安全标准难以执行到位,在实际中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因素,很多企业在施工现场的有效投资极低,甚至无法保证最为基本的安全与生活设施是合格的,这就容易直接导致安全事故增多了。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各种劳动力的工作分配不够合理,在施工出现问题时很难找到相关责任人了解详细情况。
(五)设备材料管理不全面
房屋建筑施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总体来说较为复杂,需要利用多种设备和材料。所以选择设备和材料也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一环。在施工过程中,普遍要用到的设备包括钢筋加工机、搅拌器等,这些设备一旦规格出现错误,也就是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加工出来的钢筋要么韧性不够、要么硬度不够,或者搅拌后的混凝土出现不均匀的现象,总之,经过设备处理后都是各种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用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进行施工建设,最后的建筑质量很难保证。
二、现代建筑施工管理优化对策
(一)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现管理优化的前提条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让管理人员的行为受到约束,通过这种外在的限制,帮助管理人员形成重视管理的意识。而要想真正落实制度建设这一工作,还需要领导层人员真正意识到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然后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另外,还要进一步健全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制度设计出来只是第一步,怎样将其贯彻执行下去也非常重要,这决定了制度规范的价值是否能够真正实现。配套的监督机制是推动制度落实的强力推手,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其纳入施工管理的过程之中。
(二)提升施工人员整体素质
现代的建筑施工还离不开人的作用,施工人员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了其施工的质量。基于这一原因,在选施工人员时不能太过随意,必须要有明确的选拔标准,在必要时,还可以针对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展开考核,确保施工人员队伍的水平。另外,即使是经过层层选拔挑选的人员也不能立即让其投入施工建设的工作,必须要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另外,进一步提升其技能水平,帮助其熟悉施工业务,总之,工作前的培训工作非常有必要,既可以巩固并强化人员的技术本领,又可以提高其思想方面的意识和综合素质。正式施工环节,应当把管理重心放到施工现场,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责令相关人员进行弥补,并在现场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对责任人员进行教育,避免类似问题不再出现。
(三)强化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
科技进步是推动管理工作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推动科技与实际管理工作的深度结合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比如,3S 技术和BIM 技术的应用使整个施工过程完全透明化,实现了对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和管理。GPS 技术用于人员管理身上,能够大大降低人员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的支出。使工程的施工更加透明化。与此同时,伴随着各种新技术、新科技的引进与应用,还要相应地开展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尽快熟悉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新技术和新科技,让二者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建筑施工质量的提升。
(四)做好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当今时代的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应当体现出“以人为本”这一先进理念,这也是建筑行业跟随时代不断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证明,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则可更为直接地体现出施工单位对这一理念的重视。在以往的一些实际施工工作中,很多人会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以及节约施工成本而降低对安全管理的要求,然而在后续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又需要重新返工,这可以说是适得其反。只有每一位工作人员将“安全第一”放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现场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笔者认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此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保证所有施工程序能够得到规范化管理,还可在工作人员这一方面起到一个制约作用,督促他们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施工标准来执行操作,可大大提高工作人员应用施工技术的可靠性与施工项目的安全性。然后就是需要开展巡检工作,一般来说可分定期与不定期两种方式来进行,若为定期则可以增加检查范围,不定期则为抽查即可,检查对象应当面向所有的施工程序,一旦发现有偷工减料、消极堕落等行为则要及时指出并监督其纠正,对于问题严重者可给予适当处罚并监督其检讨改过。
(五)加强对设备和材料的管理
设备和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所有建筑施工都涉及的内容,也对建筑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影响。所有,要加大对二者的重视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设备管理:对设备的管理要贯穿施工始终,施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验,特别是设备的性能方面,可以进行简单的测试,保证设备质量合格,符合施工的规范要求。使用过程中,设备操作人员要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对于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操作人员最好能够掌握基本的设备维修和保养技能,这样才不会耽误过长时间。二,材料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几乎都要用到混凝土和钢筋,这是建筑施工的基础材料,因此,也必须加大材料方面的管理。首先就混凝土而言,关键是要保证其调制的比例控制,混凝土必须严格按照比例进行调制,既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另外,配比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直接决定了配制后的混凝土质量。对于钢筋这一建材,其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员的维护和保养。比如,存放钢筋时,要选择通风条件良好且湿度不能过大的场所,如果遇到雨季,还要采取措施防止钢筋生锈。
三、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的治理对策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治理对策
混凝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配比问题和搅拌不均匀问题。混凝土的调制比例不是固定的,往往要根据施工要求决定,振捣时间和密实度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特别注意混凝土保护层的间距、厚度和数量等指标。浇筑完混凝土后,还要将其进行人工抹实和抹平,确保混凝土表面保持光滑。另外,完成浇筑的混凝土后续还要进行定期的养护,尽可能地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等问题。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质量通病的治理对策
钢筋存放位置的选择非常重要,既要远离腐蚀性气体或液体,又要保证湿度不能过大,防止钢筋生锈。另外,在使用钢筋时,如果钢筋有位置不正的情况,要将其进行校正之后再投入使用。要特别关注混凝土和钢筋的结合处,保证衔接位置准确。另外,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时刻关注钢筋的位置,确保钢筋不偏移或者错位。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填充墙裂缝的治理对策
建筑工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墙体填充这一工作,为了建筑混凝土时气泡可以顺畅排出,可以提前将墙体上的排气孔预留出来,这也是提升墙体密实度的关键步骤。浇筑孔的选择也有规律,一般如果墙体或者柱子高度超过三米,那么也就成了浇筑孔的目标。填充墙体材料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选材、填充等各个小环节才不会出现差错。
(四)建筑工程施工中渗漏的治理对策
混凝土结构往往会出现极其细小的缝隙,这也成了水流的集聚场地,在水域房屋建筑工程中出现渗水现象的频率较高。渗漏可能发生在房屋建筑结构的各个位置,一旦发现,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因为渗透过多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施工人员往往是先精准找到渗水位置,然后根据渗水情况和所在位置,制定一套科学的处理方案。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仍然需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直面现有的普遍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从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技术管理、人员管理、以及通病治理多个方面共同发力,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