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有机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1-28薄秀娟
薄秀娟
(吉林省双辽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吉林 双辽 136400)
引言:水稻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稻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水稻的产量与质量。有机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保障,这些优势也是传统水稻种植技术所无法想象的。而水稻的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若要让二者真正发挥作用,则需要进行认真执行。
一、水稻有机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的选择,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决定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选择正确的水稻品种,能够实现水稻的高产、高质量。
不同品种的水稻,其特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种植地的土壤、气候、温度和降水等实际情况,选择与之适配的水稻品种,通过发挥种植地的天然优势,实现水稻的高产,保障水稻的质量。
除了选择与种植地相适配的水稻品种外,还需要加大对优良品种水稻的研发力度,通过对新品种的不断开发与推广,以满足不同种植户的需求。
(二)土地管理
种植地对于水稻的生长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合适的种植地,能够为水稻提供更为适合的生长环境,从而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生长,真正实现高质高产。
有机水稻的种植地管理应注意种植地的选择和整理。一方面,应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主要表现为平坦的地势、适宜的气候条件、适中的降水量和良好的光照条件,同时,在环境方面,注意水资源是否有污染和土地是否有较为完善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在对种植地进行前期整理时,还应满足田地平整、土壤松软等条件,以确保水稻发育生长的正常进行。
此外,在进行土地管理时还要对土地进行预处理,通过将土地翻耕与消毒,清理土壤内所存在的病原体,同时去除可能携带有病原体的杂草,为水稻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降低被病虫害影响的风险。
(三)播种与生长
水稻在播种和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也有着一定的学问,其对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水稻播种阶段,需要对种子进行前期处理。首先,筛去存在问题的种子,确保种子出苗率;其次,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抗性;最后,使用清水对种子进行浸泡,以确保种子在出苗时拥有充足的水分。
在水稻的生长阶段,需要做好灌溉和肥料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准备工作,保证水分和肥力的充足,同时,还应选择对土壤和环境污染较小的肥料,并在病虫害防治时,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四)水稻收获
收获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后的环节,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四点问题。
第一,水稻收获时间过晚会发生掉穗,因此,最佳收获时间为水稻九成熟的时候;第二,收获时要注意所用设备的整洁性,同时,在完成对水稻水分的处理后立刻贮存,以免发生变质;第三,水稻成熟期需要注意天气变化,以免影响对水稻的收获;第四,水稻收获时通过对机械的合理使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主要病虫害
水稻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有螟虫、稻水象甲、稻瘟病、纹枯病等。这些都会造成水稻的减产,同时,影响水稻的品质。
螟虫会造成水稻的枯心,并且还分为大螟、二化螟和三化螟,其中二化螟的分布较为广泛,除了水稻外,还会对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造成危害;稻水象甲为外来入侵物种,能侵入并蛀食水稻的茎部,成虫啃食水稻叶片,幼虫则会对水稻根部造成危害;稻瘟病主要发病部位为水稻叶部和节部,发生后会造成白穗,引发大幅减产,严重时会减产近五成,甚至绝产;纹枯病为真菌性病害,在水稻的任何时期都有可能发病,造成水稻空壳,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植株枯死倒伏,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除了以上四种病虫害外,水稻的病虫害还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曲并等,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二)非药物防治
在对水稻进行病虫害的非药物防治时,需要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在选种阶段选用对病虫害有着较强抗性的稻种,并筛去染病稻种,以免播种时发生传染现象,将病虫害遏制在初始阶段;其次,要对种植地进行预处理,对田地进行翻耕并清除杂草,以切断害虫的食物链和病原体;最后,要保护生态环境中害虫的天敌,为青蛙、蜘蛛、步行虫等生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非药物防治时,还可通过信息素对害虫进行诱杀,或通过杀虫灯和吴丽隔绝进行物理防治,以及通过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此外,需要注意对水稻病株的处理,一旦发现病株,需将染病部位进行摘除,避免病情进一步扩散;若情况较为严重时,则需将病株拔除,并进行无害化销毁处理,并将种植地进行翻耕,避免病害在稻田传播。
(三)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不同,其主要通过真菌、细菌、昆虫病毒等微生物活体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此方法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且对人畜较为安全,其原材料也更为丰富,生产成本较为低廉,是一种安全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式。
生物农药可对种子进行抗病性预处理。通过浸泡药物,对种子进行消毒,并提高其抗病性。所使用的药物有乙蒜素乳油、石灰水和绿僵菌等非化学合成药剂。
对于水稻秧苗的带药移栽,在进行移栽前,需要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和除虫菊素乳油,可对稻瘟病、一代螟虫、稻水象甲等病虫害实现有效预防,遏制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生物农药还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对稻瘟病、枯纹病、细菌性病害等病害有着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时对环境不会造成太大污染,也不会对人畜造成太大危害,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式。
三、其它事项
(一)加强知识宣传普及
水稻的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离不开相关知识的支持,其能够为后续的实践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进而真正实现水稻的高质高产。因此,加强相关的知识宣传与普及有着很高的重要性。
部分种植户因为对水稻的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相关知识的匮乏,使得种植户在进行水稻的有机栽培时不得要领,或者在面对病虫害时不能进行有效应对,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需要向种植户普及相关知识,使其能够对水稻的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拥有较为明确的概念。
在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的过程中,可通过发放传单、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向种植户普及相关知识,使得农户能够对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能够拥有最为基础的概念,并通过后期的培训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使水稻种植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高产。
另外,由于部分种植户依旧采用传统观念进行水稻的种植工作,其操作往往凭借自身的过去经验,缺乏相应的科学理论,因此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能够更好地转变部分种植户的传统观念,使得水稻的种植能够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进行。
(二)强化技术培训
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工作中,。因此,除了知识的普及,相关的培训工作也必不可少,其能够加强种植户在水稻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实践能力。
首先,可通过对农户进行统一的相关知识的教育工作,讲解关于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相关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对知识的讲解为种植户日后进行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可组织农户进行实地培训,通过实际操作加强实践经验,以更好地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最后,在完成每个阶段的培训任务后,需要进行总结,对培训与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进行归纳,实现更好的进步。
此外,当地农业部门还可与农业院校开展合作,通过院校的师生资源,为种植户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还能够提供人才资源,使得水稻的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才支持。院校的教授能够为种植户提供培训与教学方面的支持,而学生则能够为相关人才诸如新鲜血液,从而使得水稻的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得以更有效地开展。
(三)建立完善机制
在进行水稻的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对相关工作进行管理,使得相关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在进行有机栽培的过程中,需要对品种选择、土地管理、播种生长和收获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每个环节做到严格监管,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在种植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好的效果。在品种选择时,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并在种植前将土地进行预处理,并在播种时,选用颗粒饱满且对病虫害有着较高抗性的稻种,筛去有问题的种子,同时确保生长过程中水分和肥力的充足,收获时注意收获时机和储存方法。
而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强调预防的作用,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测、预防和治理机制,通过各个环节上的严格把控,降低病虫害所带来的损失。在检测过程中,检查种植地区是否有使得水稻植株受到病虫害,并排除种植区域中可能会导致水稻感染病虫害的因素,如病原体、虫卵等,同时在选种时选种对于病虫害有着较强抗性的品种,降低种植过程中水稻感染病虫害的风险;在植株遭遇病虫害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理,以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如果植株病害情况较为严重,应整株拔除并进行无害化销毁处理,以降低病害扩散的风险。
结论:我国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水稻的有机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运用,为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对品种的精心筛选与严格的土地管理,并在播种、生长和收获环节的把关,以及各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并促进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