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研究
——基于亲子乐园的游憩空间设计

2021-11-28徐娟娟陶万样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亲子儿童旅游

徐娟娟 陶万样

(汉江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第一章:绪论

城市越现代化,属于孩子们的空间就越少,街道被汽车占有了,小区也给孩子们更少的游戏空间,只有在硬质化的广场进行玩耍,新鲜的空气变得稀缺、原生态的环境和自然的游戏空间更是找不到。观光农业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人文农业景观、自然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活动空间宽敞有趣、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精神享受。农业文化包括生态、生产和文化,农业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成为最好的自然教育,是天然的教室,理应肩负起满足儿童游乐需求、实施儿童教育的重任。可是,现在的旅游开发项目中,儿童游憩空间不仅未能在各类儿童游乐场得到体现和重视,现状比较火爆的观光农业园发展建设中也没太多关注儿童游乐园的规划设计,成为被忽略的设计对象。爱游乐、亲近自然既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儿童健康情感的需要。因此,营造出既具有观光农业园优势,又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儿童乐园,是迫切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儿童成长的环境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乡村也变的现代化,左邻右舍缺乏交流,自然环境也被车水马龙的城市街景所替代。人们之间确实情感交流,变得非常陌生,传统游戏的环境也在慢慢消失,儿童则难以通过群体游戏去学习社会交往,这样的成长环境是有缺憾的[1]。

根据奥尔兹理论,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非常明显。儿童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机体对环境特别敏感,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心理发育等都会迅速发展。但这时是在一个比较差的环境下生活,就有可能会朝着一个病态的方向发展。有的研究者把3 到12 岁儿童称其为人的发展关键期或敏感期,所以要引起多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早期教育对儿童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也叫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教育不能忽视,会影响儿童的潜力挖掘和发展,还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二、基于乡村振兴的旅游开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中国的乡土文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文化优秀,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以农业文化为主导,农业文化包括生态、生产和文化,农业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乡土文化包括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民俗制度、节庆、手工艺品等。

目前,单纯的参与旅游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游客多元化的需求,旅游形态开始由观光旅游开始向休闲旅游升级,更加突出了旅游的体验性。近些年在我国出现了一些比较新颖的体育旅游项目,例如:岩体攀岩、森林探险、滑翔伞、攀树、浮潜和溯溪等。我国一些省市大力推动“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如:湖北省以举办世界传统武术节来推动武当山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上海市举办金茂跳伞表演赛来增加游客数量;江苏省以举办河上龙舟竞技提高苏州城市品牌等。

三、基于亲子乐园的乡村旅游项目

(一)项目特点分析

乡村旅游项目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儿童,以儿童带动家庭出游,形成既能放松心情,同时又能获得知识,在行走中研究与学习。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能使儿童去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这种科学的教育方式更有效果,学生更愿意接受。

乡村亲子乐园主要是依托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自然环境、建筑设施、传统民俗等,避免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让全社会都去关爱农村、关心农民、关注农村,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城乡交流。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大自然,通过这种形式的旅游,让儿童亲身体验和感受大自然、体验乡村文化、学习传统手工艺技术,培养他们保护环境、交际能力、热爱自然和机智勇敢的优良品德。[2]

(二)亲子游戏项目规划

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离不开农业文化的支撑,具有浓郁农村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可以让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农村的农耕文化、生活文化、民俗文化,这从客观上也可以起到对农业农村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作用。[3]

乡村亲子游乐项目规划可以大致分为四大块:

1.儿童游戏区

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泥巴土地,设置乡村乐园、玩水乐园、树林迷宫等具有农村特点的娱乐项目。不需要现代设施,能够激发孩子的天性和好奇心,培养团结精神。在空旷的草地上可以捉迷藏、玩游戏、丢手绢、跳房子、丢沙包等群体游戏,还可以作为节日聚会和表演的广场。孩子还可以到自然的小树林探险、玩耍、认识植物、昆虫等自然知识。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感受自然、主动去认识世界、愿意独立思考、认识世界的习惯。

2.体能训练区

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的山体、土坡等地形,设置攀爬类的游戏设施,比如绳网、绳梯、隧道等,在平坦地设置秋千、梅花桩、沙坑等具有挑战性的游戏设施,让孩子爱玩耍的天性和自由奔跑的心情得到释放,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探险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

3.农耕体验区

可以设置一些菜地,以游客租赁的形式,平时菜农管理,游客有时间就带孩子一起耕地、种植、采摘,体验植物种植和生产的过程,认知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让孩子感受的劳动的艰辛,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4.科普教育区

这个区域主要是以自然和人文环境为教学素材,设置科普类项目,包括动植物认知、民俗文化体验、学习科普标牌等。

第二章:乡村文化旅游与儿童的关系

将儿童户外活动延伸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中来,拓展来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丰富和完善儿童户外游乐理论研究体系。不仅弥补了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理念中的儿童游乐区研究的不足,而且丰富了儿童对乡村文化认识。与父母一起参与耕作、种植,在享受亲子活动的同时感受到劳动的乐趣。通过这个乡村旅游项目帮助人们亲近自然,放松心灵,提高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引导儿童参与健康的户外互动,同时也讲对项目地的文化经济生态产生深远影响。对农业文旅项目的立项评价进行研讨,有助于挖掘农业文旅项目潜在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本文分析并解决了项目立项评价过程中的信息缺失、信息模糊等问题,有效提高了评价的精确性;本文构建了农业文旅项目立项评价模型,为项目后续的开发与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促进农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文旅与经济协调发展。[4]

乡村旅游模式发展和儿童游戏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最后到心理需求。农村旅游模式从20 世纪80 年代数量非常少,多以吃穿用等物质需求为消费主体;然后到20 世纪90 年代逐步发展,开始产生观赏性的精神需求;到20 世纪初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参与体验项目大量产生;到21 世纪初期,更多的是需要满足回归乡土的心理需求。儿童游戏的形式却是从自然性、群体性向科技性、个体性发展。在古代依赖自然,自然游戏种类丰富;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原因,很多游戏项目被迫停止;到改革开放初期,游戏形式政治特色、自然性、群体性强,多数在室外活动;到了21 世纪初期,自然性群体性降低,游戏时间减少,商品化电子化程度提高,主要是在室内活动,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减少。因此,营造出既具有观光农业园特点,又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儿童游乐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三章: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开发途径

本文对已有的文献整理分析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亲子旅游的现存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得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亲子旅游关系的规划设计策略,并将策略运用于实际案例中。武当大明峰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丹江口市官山镇境内,东望武当主峰天柱峰金顶,西连车城十堰,南通房县、神农架,北眺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处于“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东方底特律十堰市”、“道教圣地武当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四大著名风景旅游区的中心,是连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一江两山”黄金旅游线路的枢纽和桥梁,在大武当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亲子游戏乐园的乡村旅游模式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以农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载体,以乡村原有的场地、房屋的院子、种植作物、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为孩子创造自然的游憩空间、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得到释放,充分接触和感受自然。对于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而言,亲身体验自然游戏有助于充分感知自然、感受乡土文化、学习传统手工技艺、增强社交能力、培养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和勇于冒险的优良品德;对农村而言,新模式充分尊重农村现有的自然环境、房屋设施和传统民俗,也为吸引年轻人留在家乡从事农林相关的生产活动,为农村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

家庭出游的亲子客群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亲子游戏乐园主要是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参与体验的活动方式,给大人工作之余带来身心放松和回味童年的乐趣,更是陪伴孩子、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感情的机会。

(一)以农耕文化为依托,开发亲子乐园,这种体验式的文旅具有休闲游憩功能、教育示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社会交流功能。

(二)体验式的文旅项目,可以带动传统的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周边产业也能快速发展起来。

(三)结合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项目,更具有乡土性、科普性、参与性、文化性等特色。

猜你喜欢

亲子儿童旅游
旅游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六·一”——我们过年啦!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