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鲜活的爱,找回灿烂的她
——记晨晨的转变
2021-11-28张晓晨
张晓晨
(浦东新区未来之星幼儿园,上海 201315)
背景:
九月开学季在闷热的初秋如期而至,适龄的小朋友在家人的期盼下来到幼儿园,当所有的孩子都在以鬼哭狼嚎的哭声宣告自己“不愿长大”,有一个爱笑、胖胖的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晨晨。
相比较其他刚入园的小朋友,晨晨的生活自理能力各方面都比较强,是一个让老师很省心的孩子,可是令人难以预料的状况总是突如其来……某一天早上不知什么原因,晨晨在学校门口哭闹不肯进幼儿园,任凭妈妈怎么哄,老师如何安慰,她总是以不停地哭泣,甚至躺在地上等行为拒绝上学。
第一阶段:不明原因的哭闹
一次和晨晨聊天,她竟然跟我说:“张老师,我不要上学,我想妈妈,我要陪妈妈。”我问:“为什么要回家陪妈妈呢?”原来在晨晨开学前几天,妈妈生了一个弟弟,我想也许是因为弟弟的到来,又看到家人每天对弟弟呵护备至的照顾,心里有了落差,开始有了哭闹情绪。我说:“晨晨在幼儿园有老师小朋友陪你,等放学了妈妈就来接晨晨啦。”
晨晨听了虽不哭泣,但情绪很低落,当其他幼儿活动时,她静静地坐在旁边。我突然想到当时刚开学为了安抚幼儿新入园的焦虑情绪,小朋友带了一张全家福,我马上找出晨晨的全家福,拿给晨晨,说:“晨晨,如果你很想妈妈,你就看看全家福,相信妈妈也是很想念晨晨的。”晨晨边抹眼泪边看着自己的全家福,看着自己甚是想念的妈妈。
分析——内心失衡,行为倒退
作为二胎家庭中的大宝,心理上可能会出现恐慌,嫉妒等现象。就像晨晨家,弟弟出生后,晨晨就出现很多行为问题,甚至是倒退回了一个小婴儿,不但哭泣、耍赖,甚至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晨晨妈妈也说过在妈妈给弟弟哺乳时,晨晨会凑过去说要喝奶,又或者会说讨厌弟弟,不喜欢弟弟,甚至在妈妈给弟弟哺乳时,出现用手掐弟弟的行为。
显然弟弟出生后,晨晨并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么愉快,晨晨所能够感受到的仅仅是被剥夺,因为弟弟,大人对自己的所有关注点也都被剥夺,于是她决定学习如同弟弟那样,用喧嚣的哭声去充分满足自身需要,用喧嚣的哭声去充分地吸引大人的目光和注意力。
晨晨的种种表现用心理学现象解释,可称之为倒退行为,为什么一个原本三岁的学龄儿童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1.新环境。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孩子在面对陌生的地方和人会产生焦虑和压力,可能会表现出一些行为倒退。晨晨进入幼儿园,从原本不哭泣转变成大声哭泣。我觉得这也是她缓解、释放压力的方式。
2.新成员诞生。当家中独一无二的“宝宝”的地位发现变化时,孩子也会出现一些行为“倒退”,例如原本不用奶瓶的老大也要求要用奶瓶喝水喝奶,有时还要去挤弟弟的婴儿床。
这两个原因恰好都被晨晨遇上了,九月刚上学的她,家里就添了个弟弟,也难怪她会出现倒退行为。
我的措施:和晨晨妈妈进行约谈
对于晨晨的情况,我立马找晨晨妈妈约谈。妈妈说:“最近我也发现了她的情绪问题,在家里她也粘着我,除了给弟弟喂奶,其他时间我就陪她看书玩玩具等。本来很懂事的孩子,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拒绝上学,我家里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对于晨晨现在这个情况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告诉她,作为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大宝更多地关心和重视,之前怎么对她,有了二胎之后还应该怎么对她;父母也可以分工,但是不要让家中任何一个人围着她转。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曾经有这样一段感叹文字:“我们人类分两种,和艾瑞卡一样至少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在来看婴儿的时候一定会多带一份礼物给老大。但是只有独生子女的父母或者从未做过父母的每个人,却只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他们的孩子。她们就询问关于婴儿的事情,丝毫没有留意到,她们开门的老大,只比她们的膝盖高一点点,正站在门旁不为人注意的地方。”
第二阶段:哭闹情绪愈发厉害
风平浪静的日子仅仅过了一周……
这一天当妈妈把晨晨送到校门口时,晨晨竟然做出了令人惊讶的事,那天正好是我在门口接送小班孩子入园,只听有老师在叫我,想是晨晨来了,立即跑过去,一看晨晨竟然咬着妈妈的衣角,用牙齿很用力地咬着,我和晨晨说:“把你的牙齿放开,不然你的牙齿会受伤。”但晨晨怎么劝都不听,不肯松口。当时又是小班幼儿来园的高峰,看晨晨妈妈戴着口罩,我说:“妈妈,这个情况还是你送她进去吧。”
有了第一次妈妈送她入园,下次妈妈送她来园时,依旧使用牙齿很用力地咬着妈妈的衣角,而妈妈在出于无奈之下,居然当着众人的面,用藏在背后的衣架,抽打晨晨的屁股……晨晨在面对妈妈的“暴力”之后也陷入了无休止的哭闹中。
就这样,这个情况持续了好几天。
分析——内心恐惧,无所适从
当一个人逐渐习惯于被另一个人悉心照顾时,会产生眷恋感,更何况在一个家庭中,这份亲子关系更加深刻。一旦那种共同照顾,被迫与他人分享,小朋友的心里自然而然出现巨大落差。孩子很难正确地理解:为什么本来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爸爸妈妈,一夜之间又转变成了另外一个宝宝的爸爸妈妈?我的爸爸妈妈是不喜欢我了?他们再生一个弟弟,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好?这些疑惑和问题全部来源于二胎家庭孩子身上发自内心的困惑,他们需要确信另一个宝宝的到来会不会改变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与疼爱,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赢得父母更多的爱和关怀,因此他会逐渐变得更加容易害怕、恐惧、无所适从。
我的措施——点亮蜡烛实验“爱,是越分越多的”
首先,对于妈妈在众人面前用衣架打晨晨的行为,我立马制止,并且告诉她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有话可以好好说,同时我在网上寻找了一些关于如何解决二胎家庭中大宝问题的资料,其中有个讲到“爱是越分越多的”生动形象的视频故事,很适合一个4 岁小朋友去理解,它是以蜡烛为载体,以一个蜡烛逐渐去点亮其他蜡烛,向孩子说明爱是越分越多的,但是爱却一点都没有少。
我鼓励晨晨妈妈可以和晨晨一起看视频,甚至在家里做这个蜡烛实验,让晨晨直观感受虽然妈妈生了弟弟,但妈妈对晨晨的爱一点都没有少。
第三阶段:家园合力,让幼儿感受爱的流动
1.绘本讲述注入爱
绘本以其美好的故事绘画、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深入浅出的叙事方式而广泛地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这种绘本中所储藏和隐含的教育意义也更加地能被孩子们所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晨晨健康身心的培养和塑造上,我们可以考虑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或自由活动中选取一些绘本,通过绘本故事,帮助孩子认识和了解当你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挑战等,让孩子从自己的内心去接受,即使是父母把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小宝宝身上,他们也能深刻地理解为何爸爸妈妈会这样做。
比如说来自于2011 年美国的一部关于五岁儿童的家庭情感关系管理与家庭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培养的儿童绘本《我当大姐姐了:我和新出生小宝宝的故事》,在这本儿童绘本中,讲述了一个五岁小女孩因新生宝宝刚降生,作为姐姐所经常面临的家庭问题和情绪的巨大改变,当这个时候孩子们真正地发现了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与自己确实有着相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遭遇时,就更容易地将他们从写在书本上的情况进一步转化迁移到实际家庭生活中,排解自己的不良家庭情绪,学会如何更好地用心去认识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的家庭处境。
2.情感交流建立爱
情感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和心灵上的交汇,人们只有在彼此之间相信、尊敬的基础上,才能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针对彼此而言进行具体的表现和交流。幼儿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更多的是这样。
首先是教师、幼儿、家长三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人际情感纽带,创造一种情感互动交融的情感气氛,其次是教师与幼儿在进行互动交流时,以一种微笑的眼神、爱护的目光,以此来给予他们一个愉快而又安好的环境,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面对像晨晨那样内心比较敏感,缺乏关爱和关注的儿童亦是如此,教师通过与小朋友进行情感沟通,去仔细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了解他们产生不良情绪或逆反性行为的根本原因,找到自己的心结,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疏导自己的情绪。
再次,教师与晨晨家长进行交流,了解晨晨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晨晨的情绪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而且教师也可以将晨晨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家长交流,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协同配合,帮助晨晨有效地排除不良情绪。最后,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建立愉快和谐的氛围,父母百分之百地愿意接受他们,细听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是与儿童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例如,当父母计划要第二个宝宝时,可以先询问孩子的心理意愿,“你想要一个兄弟或姐妹吗?如果有了兄弟或姐妹,那么你就可以当一个姐姐(哥哥)了,你们可以一起做游戏”,这样才能使儿童深深地觉得自己应该是家里很重要的一员,产生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
3.生活情境体验爱
模仿自我学习技术既是人类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自我学习活动途径,又是一种推动其他人类个体进行自我模仿学习的重要科学工具。3-4 岁的孩子正好处于行为习惯形成和性格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可塑性也很强。
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让晨晨以“大姐姐”的身份去照顾弟弟。经常可以让晨晨抱抱弟弟,和她的爸爸妈妈一起给弟弟喂奶等,还可以适当地让晨晨给弟弟讲故事,哄弟弟入睡。当晨晨发生那些预期中的不良行为时,给她以表扬或其他物质性的奖励。在晨晨经常与她弟弟接触后,她对于弟弟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就会由憎恶变成喜欢,很多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4.父母同心给予爱
儿童心中有一杆无形的秤,他们会通过观察不断评价父母是否公平公正。相信很多大宝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比你弟弟妹妹岁数大,你都不能让着他点?”往往这句话一出来,很多大宝都要背负所谓的“责任”。
所以说,父母一定要懂得给予自己的孩子同等关怀,不要让孩子背负所谓的亲情压力。在我们的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特别关注这些生活细节,给予两个学龄儿童平等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关怀。
比如在喂奶期间,妈妈就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弟弟身上,这个时候我们的爸爸就可以去陪晨晨谈心或玩游戏;在弟弟睡觉时,妈妈可以让家里其他人帮忙照看弟弟,然后去抱抱晨晨,聊聊她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感受到妈妈对她的关心和疼爱;当亲戚朋友来家中看望弟弟时,可以让晨晨带他们一起去看弟弟,同时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扬晨晨在家中帮忙照顾弟弟;购买玩物时要买二份,避免拿晨晨的玩物给弟弟玩,让晨晨觉得玩具被弟弟抢了。通过更加密切地关注日常生活各个环节,晨晨会深深地感受到对父母的关爱,把弟弟认为是伙伴而非“掠夺者”。
三口之家转型变成四口之家,不仅是人数增加,更给孩子的家庭格局、儿童心理都带来巨大改变。因此,我们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协同配合,关注细节,及时发现晨晨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用乐观积极的方法引导,相信弟弟的降生将会带来快乐而不是烦扰,也有机会能够让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第四阶段:用爱找回了灿烂的她
经过几个月努力,晨晨身上悄然发生了一些转变,进园时不哭闹了,愿意自己走进教室,如果有同伴从她身边走过,还会开心地和朋友一起手拉手,说说笑笑地走着。和晨晨聊天时,她告诉我说爸爸妈妈在网上给她买漂亮的新长裙,周末爸爸妈妈带她和弟弟一起外出,爸爸妈妈忙的时候,在家里帮着爸爸妈妈做些照顾弟弟的事,我发现晨晨在说家里的事,尤其是说弟弟时,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甜蜜的笑容……晨晨说原来我这么能干,我很开心能帮助妈妈照顾弟弟了。听了晨晨的话,我突然觉得晨晨长大了,我们的爱心、耐心、诚心等到了花朵的绽放,用我们鲜活的爱,找回了灿烂的她。
上次接到晨晨妈妈的电话,她和我说,自从上次和她讲了故事——爱是越分越多的,并和她一起做了蜡烛实验,她说,妈妈我爱你,我也爱弟弟,以后我会和你一起照顾弟弟的。听了她的话,当时我就哭了。我和晨晨说,晨晨,妈妈也爱你,你和弟弟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这段时间每天晚上也会和她谈心,听她说学校里发生的事,她说今天没有哭老师表扬她了,说今天和一个朋友一起做游戏了等,在家里晨晨还变成了一个小大人,争着抢着照顾弟弟,情绪也好了很多。放学回家,先去房间看看弟弟,陪他玩,弟弟饿了,就拿起奶瓶泡奶粉给弟弟喂奶,弟弟哭了,就抱着他唱歌,哄他睡觉,弟弟要换尿布了,就拿着尿布跑过来说,我来给弟弟换尿布。换尿布时嘴里还嘟囔着,我是你姐姐,等你长大了,我陪你一起玩呀。
妈妈说晨晨变了,变回原来爱说爱笑的晨晨。老师谢谢你,谢谢你的辛勤付出,也谢谢你当时及时告知我们她的情绪变化,给我们出谋划策,使用了有效地解决对策,爱说爱笑的晨晨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你那么有责任心有爱心,我真心为晨晨有你这样的老师感到幸福,为老师点赞。我和她说,晨晨妈妈,其实除了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更重要的还有亲子沟通和家园合力,你和爸爸对晨晨的理解、鼓励和支持,你们也用鲜活的爱,找回了灿烂的她。
结语
相信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像晨晨这样的孩子,面对那些因某些原因缺失爱的孩子,用我们鲜活的爱,去走进孩子的内心,读懂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世界,去找回灿烂的她。也许他们有时会闹情绪,耍脾气,但请相信他们,给予他们理解、鼓励、支持,告诉他们:”孩子,你很棒!”
就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未来悠久的教育道路上,我愿做一棵树,任凭风吹雨打,我将始终以我的爱心,去珍爱我的每一片叶子,让每一片叶子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充满激情,生命活力的教育去感染每个幼儿,渗透到他们的内心深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