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效应

2021-11-28晏源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

晏源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引言

将协同理论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协同育人的教育效果。其中,形成育人环境、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育形式、拓宽教育载体、统筹教育资源是基于协同理论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为基础,并在相关学科中使用理论和技术,激励学生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认知、人际沟通、自我调节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思政课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思政课通过理论教育、探究式教育等,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在学习与实践中自觉践行使命担当。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对象都是学生,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科研究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区别的,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是交叉影响的,这体现在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多学生因理想信念淡薄,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对生活和生命丧失意义,“空心病”现象日益严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互为前提的。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同时,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也会影响学生人际交往的态度、应对挫折的能力及对自我的认知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中多元思潮的影响,在学习、生活、情感和工作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只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势必造成大学生的一些思想和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根本、有效地解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回应学生思想实际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心理困惑以及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的能力,是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同时抓,只有二者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兼容,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提升育人成效。

三、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一)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把“协同”理念渗透教学团队中

组建“育心与育德协同育人”教师团队,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形成协同育人专兼职教师队伍。双方通过沟通交流、学习,共同成长和进步,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各自领域中,提升实际工作能力。第一,强化“协同”理念,以研究协同育人的方法和机制等问题,使团队教师理解和把握“大思政”教育格局的重要性,认识到育心与育德融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二,加大对师资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重视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了解如何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待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方面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利用科学方法及时发现和科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思政理论素养或多或少会存在不足,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培训,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育人理念,强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确价值引领。增强教师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协同育人团队教师育心与育德协同育人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以课程为阵地,把“协同”理念渗透课堂教学中

2019 年3 月18 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和思政课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但两者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的目标导向是一致的,从根本上说都是做人的工作;两者的价值导向也是一致的,都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育人目标。把“协同”理念渗透课堂教学中,通过课程设置、实现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和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相互渗透,有利于心理素质的优化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思政课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的讲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团体辅导、个体咨询中的倾听、共情等理念运用到思政课堂中,做到真正地深入学生内心,感受他们的需要,结合他们身边的例子讲授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所学知识,主动地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心理健康课在传授知识,体验实践的过程中要有正向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面对遇到的问题,明白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中,明白只有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

四、协同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协同教育理念建立一体化的教育环境

高校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思想,突出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任务,树立科学的协同教育观念,提高全员对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的育人模式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认真做好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衔接和融合的机制,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体系,不断丰富德育和心育内涵。不论是课程教学还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高校历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础上要增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强调了大力促进心理育人,“育心”“育德”相结合,以期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思政”的建设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中,把“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的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政课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遵循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分析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将知识理解并内化的因素,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通过了解和掌握新时代党中央的各项政策方针、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指示等,引导学生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增强高职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互补。

(三)优化协同教育方式,丰富协同教育的综合实践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注重体验性的学科,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对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除理论知识学习外,也需要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支持。因此,可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协同”理念的实践模式,借助学校的“第二课堂”,大力发挥学生社团朋辈互助作用,创新和拓宽社会实践的路径,在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实践、学生演讲论文比赛、微视频制作等各类实践活动中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的团体辅导活动形式,提升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活动中学生的体验性、主动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高尚的道德认同和价值遵循,自觉地将道德认知和情感内化为个体的行为习惯。

(四)拓宽教育载体,创新教育形式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互联网时代,喜欢并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作为“育心与育德协同育人”教师团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B 站等网络平台高效开展学生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阳光的网络文化氛围;同时,以国家对青年寄予的希望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实现价值引领。

(五)统筹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

原生家庭和教育成长环境对学生价值观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思想上出现偏激或心理上出现问题,不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带病入学”的。因此,要发挥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就要统筹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作为学校,专职辅导员要加强与家长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心理和思想动态,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专职任课教师加强与专职辅导员的沟通、配合,共同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日常教育和课堂教学;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企业的联系,及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做到应社会所需,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积极心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坚持育心与育德教育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教育作用,促进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素质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