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外语专业土壤,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
2021-11-28相羽崔丽月
相羽 崔丽月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一、爱国主义内涵
2019 年1 月17 日,习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考察调研,围绕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多方面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在中国古代,爱国主义始终与维护大一统国家的目标相联系。近代以来,爱国主义是与“救亡图存”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任务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引导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1.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当下提到的爱国主义,是指要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2.要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新中国的成立,是包括汉族在内的无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共同创造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红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3.要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进入21 世纪以来,各国命运与世界命运越来越紧密相连。我们既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又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统一起来。特别是外语类学生,更要积极发挥语言专业所长,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三、培养新时代爱国主义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外语类学生思想活跃、在学习外国语言的同时,面临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做好外语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自1919 年成立的南开大学英文学科起,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百年发展历史中,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始终将培育外语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放在育人首要目标,着力将爱国主义深耕于外语专业土壤之中,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将南开外语学生切实培养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一)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笃信者、践行者——筑牢“党建+”阵地,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抗击疫情为鲜活课堂,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学院以党建项目为依托,扎实推进“四史”教育;以语言专长为武器,为抗疫贡献外语力量;以多语媒介为扩音器,传播好中国抗疫之声。
1.化史成风,扎实推进“四史”教育。学院坚持思想引领与专业学习相统一,推动“四史”教育有深度、有温度、有效度。学院将“四史”教育融入学风建设,积极发挥语言专长,组织师生共学共译;创新搭建“三维导师”机制,从政治引领、职业发展、生活帮扶三个维度引领师生共建共研;全面推进“1+X”合作机制,联系师生赴外共读共讲;开展“云端微党课大赛”“四史”知识竞赛、百年校史双语故事集编译、“百年译史”笔译大赛等活动,切实增强了“四史”教育的辐射力、感染力。
2.执语为甲,全员战疫共筑堡垒。2020 年3 月,随着全球疫情的快速扩散蔓延,我国防控境外输入压力加大。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分流了一部分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班,需要很多外语人才协助进行外国人的入境登记和流行病学调查。学院党员教师率先垂范,以非通用语教师党支部成员和本硕博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为主要代表的48 名在津师生迅速集结,成立“南开大学抗击疫情翻译志愿者突击队”,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入境人员和工作人员提供语言翻译服务,协助海关对世界各地的国际航班旅客进行入境检查、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入境集中隔离等沟通协调工作。先后派出104 人次赴一线开展语言服务,服务时长累计740 小时,共完成530 余名入境人员的服务工作,用外语专长参与到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防控工作中。关键时刻,彰显出了崇高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3.多语助力,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面对全球抗疫,学生党员以新华国际刊发文章的翻译、朗读为切入,发布“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合唱”多语视频,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合作推出17 语种演讲视频《你们本不是天使》,用语言搭建起对外沟通、为国正名的桥梁。俄日德法西葡意阿8 个系的16 名中外籍教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漫画版双语系列》8 个语种的译本翻译,提供全球下载,是全国涵盖语种最多的抗疫外宣图书,并以位列名单第一的成绩入选第十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出版战“疫”数字内容精品展。
4.师生同行,科研攻关服务社会。学院重视科研育人,积极打造师生共同体。语言学博士生导师主持“跨境濒危印欧语系调查与研究”,多次带领学生深入我国南疆地区开展少数民族语言田野调查,连续数月记录母语者的珍贵原始语料,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大利语系师生与意大利高校、媒体、企业联合开展“中意民航合作”课题研究,献策后疫情时代中意民航业、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交流。
(二)树立文化自觉,培养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打造“外语+”课程体系,让思政育人“实”起来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坚持“外语专长、人文素养、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南开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推动思政教育入课堂、品牌文化入课堂、党性实践入课堂,打造专业-特色-实践三位一体的同心圆课程体系,演绎思政育人协奏曲。
1.深挖专业课程,网络助推课程思政初具规模。成立“外语思政和思政外语”项目组,深挖外语课的思政元素,教师层面打造出一批“外语+思政”的金牌课程和王牌讲师,学生层面打造出利用专业特长宣讲中国故事的宣讲团,赴外宣讲数十次。此外,积极以宣传之力助推“外语+思政”课程的品牌建设,开辟“外语课的新时尚”栏目,推出一批外语思政网络课,以有趣、有用、有意义的创新形式推动课程思政见成效。
2.开发特色课程,文化品牌课程化之路焕然一新。依托丰富的品牌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外语+品牌文化”课程化之路。推动外文戏剧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改造外文剧社组织框架,探索外文戏剧教学与实践双轨结合的课程模式,开设专业选修课《外文话剧》,实行专业教师加专职团干部双导师制度,致力于打造《雷雨》等优秀剧目面向海内外公演,在锻炼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推动中国优秀戏剧文化走出去。
3.打造实践课堂,“外语思政一体化”建设渐趋完善。以理论宣讲团建设和实践队伍打造为契机,发挥党团骨干的引领作用与广大外语青年的社会服务能力,打造“外语+实践”课堂。与西部中小学联合共建,推进西部教育对口帮扶;与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外国留学生及多所高校党支部多维交流,研讨、宣讲外文“习式”金句,促进“习式”金句思想内涵的广泛传播。与天津市中小学共建外语课程思政一体化平台,与商务部等多平台建立多个外语教学研究实习基地,形成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坚持学以致用,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建设外语提升平台,让外语应用能力“强”起来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整合优势资源,建立基础——提升——拔尖立体化辅学体系,打造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对接学科发展、服务双一流建设的外语品牌活动。
1.夯实外语基础,培养外语兴趣。开展学风建设月系列评比活动,以班级学风建设为推手,开展各类专业竞赛和朋辈经验分享,营造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依托学院语言优势,开设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辅导班、8 语种外语零起点学习班,为英语提升需求者及小语种爱好者提供免费教学培训;开设阳光晨读和口语练习室,为学生提供交流和练习空间。
2.提升外语能力,扩展外语应用。作为学校智慧书院首批试点,扎实推进穆旦书院建设,开放专业课程荣誉学分修读计划、区域国别研究系列讲座等资源,并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会,促进跨学科交流。此外,整合优势资源,组织国际组织训练营、外交官风采大赛、中外青年交流会等外语节品牌活动,全方位拓展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3.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外语精英。设立“学科竞赛基金”并组建专业竞赛指导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定期整理各语种比赛信息,通过举办外文演讲比赛、口笔译大赛、诗歌创作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在校备战、外出实战的机会。
未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将始终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学院专业特色,对标“涉外事务的从业者,国际问题的研究者,沟通文明的践行者,语言服务的提供者”人才培养目标,全力筑牢立德树人战略高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