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中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
2021-11-28刘鑫孙书佳
刘鑫 孙书佳
(佳木斯技师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一、引言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高职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有了新目标、新挑战、新要求。也就是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等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综合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学生道德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关系到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是满足企业对优质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校企长期合作的基础。
新时期,为落实高职教育“育人”的基本任务,学校首先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深化企业合作。并建立校企联合育人机制,将“爱国、敬业、诚信、友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的现代企业文化融入专业的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中,并融入高等教育中。融入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加强对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二、高职生职业道德现状
通过实习、就业跟踪、问卷调查等结果,发现部分学生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文化和职位缺乏认同感,部分学生消极。自由转换实习单位、过分强调经济利益等问题也得到了批准,哪些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资料加入原单位的竞争对手。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损害实习单位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对校企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三、高职生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影响,也有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专业大学生的影响是有原因的,但问题的存在暴露了新时代传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诸多弊端。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和企业都没有对职业道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德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理想主义政治教育。虽然企业在用人过程中非常重视职业道德,但大多数企业认为职业道德培训是学校的责任,希望兼顾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因此,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
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独立于学生的专业和工作,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基本以理论讲授为主,创造了职业道德理论和职业道德。没有实践教育的作用,就不能完全实现知识与行为的统一。同时,也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不合格的学生主体的地位。达到预期的目的。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德育教育、价值观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教育。内容比较全面,但不跟随专家。类别或行业。区分专业化和专业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所从事的职位没有关系。他们只是泛泛而谈,讲的职业道德适用于所有职业,缺乏个性。
师资建设滞后。由于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基本形成了以“双师”教师为主体,专业教师为辅的职业道德教育学院。但“双课”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知识,与专业关系不密切,不少教师以理论灌输的形式完成学业。专业教师课程的理想主义和政治观念尚未确立。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双课”教师工作的观点仍然普遍存在,他们或无心或无法探索职业道德所包含的职业道德要素。知识。
职业道德考核方式不合理,学生职业道德考核主要侧重于基于相关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的成果考核,强调理论知识的获取,而忽视过程考核。评价学生职业道德的主体是教师,不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或公司对学生职业道德表现的评价。
四、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有责任培养适应时代需求、面向市场、适应社会的人才。大学毕业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事业的继承者。教育在国家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高等教育的教育形式多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尤其是理论教育比重较高的院系。这通常会导致教学大纲多年没有变化,教育内容也没有更新。实验设备陈旧,实验方法落后、技术不完善等缺点,造成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先进技术脱节,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因此,许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不断地回顾我国的传统教育,寻找新的教育模式,探索不同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比较常见的方式是校企合作和校企融合。有的学校采取了半工半学的方式,有的采取了学徒制的形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帮助培养工匠和技术人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五、校企合作实施难
(一)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机制
在实施校企合作中,校企责任和义务不明确,没有形成规范的文件和协议,双方缺乏沟通,政府和行业在政策和法律方面对双方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合作各方,大部分学校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招收企业应届毕业生,正在积极派遣。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机在很多情况下,出于招聘或补充劳动力的,校企合作仍停留在形式上。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缺乏沟通与互动,互动少,相互影响有限。校企合作,企业只招工人,学校只招工,往往导致学校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不高,稳定性低,岗位变动率上升。
(二)很难与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
目前校企合作,大部分学校的目标是将毕业生送到企业,提供毕业实习或实习机会。对实习进行评估后,公司会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最优秀的学生。一些中小企业和知名度较低的公司合作容易,但大公司合作积极性不高。学校最好与公司密切合作,了解公司什么样的人才,努力培养符合公司的毕业生。人才培养规划、课程建设或专业课程教育活动的一部分。企业共同建设培训场所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但真正能做到如此深度的合作却寥寥无几。
六、培养工艺的现实意义
2014 年6 月,总书记出席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了如下强调,是人人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亿高素质的工人和技术人才。
工匠精神是一种结合敬业、专注、卓越和创新的精神状态。在我国,许多手工艺的例子从古至今流传至今。例如鲁班学义、宝鼎杰牛。都体现了工艺。精神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25 年随着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我国正从“制造国”向“制造能力”转变,企业追求卓越和品质提升,认真、敬业、耐心、创新是基本素质更多员工。扬起工匠精神,就是营造社会氛围,积累心理沉淀,提升行业精髓。
七、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的方式
(一)政府主导的企业和学校共同完善校企合作计划和方案
建立由政府机构牵头,学校与公司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合作项目合理化,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取决于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和培养计划,以及公司的。晚会思路清晰,为学员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培训期间实现的目标,制定一套考核方案和重点,检验培训目标是否实现。
(二)深化产教融合,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的目的,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优秀的培训体系,提升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质量。扩大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建立了多个培训中心,现代见习飞行员正在积极示范。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灵活设置工科院校的教育目标和培养内容,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技术工人进行短期、订单式培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还要作为有手艺的种子选手,选拔一批研究热情、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学生,继续专攻。本文给你具体的政策设置这样你就可以了。这对于手工艺的发展非常重要[4]。
(三)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职教师贝尔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高职教师的特点是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职业技能。高职教师可以通过产教结合、工研结合、校企结合,掌握企业先进的生产技能。通过在公司工作,参与生产实践,进行初级管理,可以获得丰富的企业经验,例如技术创新[5]。同时,职业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类教职工技能竞赛展示和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备战过程中培养学习、勤奋、创新的精神。这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会更加重要。可以设定目标,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方法传达给学生,培养和教育他们,并在工作和研究过程中培养敏锐的研究和卓越的工艺……
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的长期合作体系,学校教师出来,技术专家进来,聘请大国工匠、国家工程师、劳模等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组成一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科门类齐全。
(四)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劳动、生活都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享乐主义、货币主义和关系主义很普遍。忘记留下的勤奋、简单、勤奋和勇气。由的祖先。好传统。我国古人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房不治,天下何必为国。”还有一句格言:“是吗?”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祖国的精彩篇章,是几代劳动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等渠道在教育中实施劳动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弘扬工作精神,学生热爱工作,倡导劳动,引导劳动尊重劳动者。投机和喜悦的想法。在学校努力工作,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在实践中展示和增强自己的能力,工作后努力工作,诚实和创造性地工作,来自几个主要国家的工匠努力像往常一样实现自己的价值。
结束语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切实提高手工艺高技能人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形成榜样,“360 线,冠军要推动社会潮流成为可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关注,让年轻一代能够静下心来,去除冲动,努力工作,踏踏实实做一件事,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贡献力量,创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