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021-11-28蒋玮佳
蒋玮佳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90)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了当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策略,对于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对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以往教师们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活动,具体表现为以教师为主导来向学生们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学生们被动的接受知识,最后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背诵笔记上的知识重点以应对考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很多都成为了“高分低能”型人才,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的水平较低,难以迎合行业需求。但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已经沿用了几十年,教师们普遍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突然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很多教师都会产生不习惯、不适应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导致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最终流于形式化,没有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而一些学生由于已经习惯了对教师的依赖,因此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容易陷入不知从何入手的困境,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对工程造价专业教育产生了畏学、厌学心理,降低了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可操作性较低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工程造价专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已经成为了很多学生们愿意选择的热门专业。而建筑行业对于工程造价岗位人才的要求较高,需要该岗位的人才应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工程造价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具备较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并对工程造价管理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一名专业的工程预算员应掌握基础的建筑施工工序、技术工艺、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标准等,并且要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常识、建筑施工的常用材料以及常用的建筑施工配套设备等,还应该对建筑施工的各项定额、人工或材料的预算价格以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计算技巧等加以掌握。此外,专业的工程预算员也要对建筑经济的各项法律法规、合同条文等加以熟悉并掌握。总而言之,要想成为工程造价的专业型人才,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还有很多,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虽然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但在教学设计上还缺乏科学合理化,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些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时,由于过度追求教学模式的形式化,从而导致教学内容虽然有所丰富,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设定好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手段根本难以实施,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教学理念,更是只能沦为纸上谈兵的状态,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工程造价专业所涉及的课程有二三十门,既包括工程类的课程,如工程识图、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等,还包括造价类的课程,如定额预算、清单预算以及钢筋算量等。因此,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时,需要将这些课程进行有效设计,使其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将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机融合,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并没有对这些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设计,从而导致很多教师依然还在遵循着教科书中的章节顺序来进行授课,虽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欠佳。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安排缺乏合理化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们的文化课水平与专业课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在数学方面,很多学生的基础水平较差,这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重心较为偏于实践能力,因此导致很多教师急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却忽视了让学生们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如在工程造价教学活动中,一些学生们无法解释在计算箍筋工程量时,为什么要在最后加两个11.9d,这就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的表现。因此,缺乏了理论知识支撑的学习活动,只会使学生们的学习显得死板而机械,难以灵活运用。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而使二者之间能够合理融合、共同作用,有助于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还在采用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主要表现为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测验,最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很多学生只要在考试之前临时背一背知识点,都能考出较好的成绩。而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由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单纯的书面考试很难检验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果,因此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化、急需完善。此外,很多高职院校一般会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安排学生们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活动,但却没有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进行跟踪与掌握,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即便在顶岗实习阶段已经自行离职并转行了,而学校却没有掌握这一情况,难以突显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首先,根据当前建筑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并加强对校内实训室的投入与完善,力求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环境。其次,高职院校可采用五年制教育的方式,在教学阶段的前两年将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教学目标,主要教授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CAD等制图软件,并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基础识读方法以及熟悉建筑工程定额计价。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训、施工图识读的综合实训等。在此后的两年,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升华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为教学目标,主要使学生们能够掌握项目实施结算支付的流程、编制施工图预算、编制规范的招标文件、了解安装施工图、掌握安装预算等。此外,学生还应该加强对CAD软件的掌握与运用,并考取高级制图员证书,且最少掌握一种土建和钢筋计量、计价软件的应用。与此同时,应加强学生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践教学、建筑CAD的综合实训、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的专项实训以及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实训等。在最后一年,应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与分析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具备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能力以及分析经济指标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造价工作的机会,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编写科学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材
高职院校应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知识层次,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编写或改善,从而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需求,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课程时,由于我国正在对建设工程造价行业的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因此,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重要作用也越发凸显,实现了传统定额计价模式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共同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教材可以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细分化编写,如工程招投标、合同价款的约定与调整、合同价款的争议与解决、工程计价资料以及档案等相关内容。此外,为充分发挥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还可以将课程调整为65学时,用45学时来教授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知识,用15学时来进行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训教学,再用5学时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软件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可以引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将课程内容分成不同的学习模块,并把每个学习模块作为一个大型教学项目,再将每一个教学项目分成多个小型学习任务来让学生们进行完成,从而使工程造价的理论知识内容能够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教师将合作企业中的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使学生们能够利用实际案例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些实际案例包含了工程造价的全部工作流程,能够将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有效串联,其中包含了工程识图、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预算电算化以及招投标等各项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后,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入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先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将学生们进行合理分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一任务,其中每个学生都要有专门负责的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此外,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根据自身所负责的工作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可以在遇到困难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互助,不但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构建完善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编写科学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等。文中所提的几点策略,对于推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