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融于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2021-11-28吴昕嫔

魅力中国 2021年33期
关键词:学术思政理论

吴昕嫔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国家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强调了关键是在教师,提供的路径办法是“八个统一”。[1]总书记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层层深入的讲话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因此必须扎实学习思想理论的基本功,只有这样青年学生的成长轨迹才不会跑偏,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思想政治理论如何融会贯通于大学的课程之中,该如何促进我们学术研究的发展,便成为重中之重。

一、争做思政授业主体,明确思政受业价值

(一)坚持党的领导,深化价值取向

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打破旧社会的枷锁,经济社会水平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物质生活条件显现一日千里的飞跃,中国人民在党的正确带领下决胜全面小康,朝着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坚决拥护和支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挥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政理论才不会在浩如烟海的学术世界中迷失方向,学术研究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大众,任何背离党的理论研究都是徒劳无获的,都是缺乏生命力的,都是难以实现其本源价值和初衷的。因此,必须要在未来的学习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的精神内核,深入思想政治理论的学术知识,融会贯通,汲取营养,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二)坚持政治方向,深化理论基础

国家总书记在座谈会中不止一次强调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要往学术化的方向发展,[1]讲话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价值,如何把“政治立场”与“学术理论”辩证统一是目前大学思政课教育的实质问题所在。而我们所学的思政课很难讲理论应用于现实,很难满足以“学术”促“政治”的价值构想。基于此,授业和受业两主体就必须打破旧观念的束缚,力求创新,力求完善,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指导下,逐步实现“理论”和“政治”并驾齐驱,辩证统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格局建构,实现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深刻影响和现实意义。

之所以强调二者的辩证统一特性是有原因的。只讲政治不讲学术就会导致思想空洞、知识贫乏,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缺乏知识的支撑和保障,言之无物,学之无实,难以实现教育培养学术人才,难以成就学习强国的培养目标。只谈学术而不谈政治就会导致学术研究失去本来的方向。理论学习是我们的政治底线,同时也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旗帜,必须毫无保留地坚持和发展,把学科特色融入其专有特征中去,深入的研究发展。上好思政课我们必须携手共进,实现理论研究和政治立场的辩证统一,需要一场“有态度、有立场、有方向、有学术、有价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阔视野,充盈精神!

二、才学明体达用,厚德经世济民

(一)夯实学术功底,聚力教育发展

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培养祖国人才的后备军一直是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高度重视人才强国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更良好的学习条件并且创新教育方式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的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中国自古以来都重视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意义,古往今来倡导尊师重教、言传身教、授业解惑的价值观和价值趋向。在当前教育资源极度丰富的时代,大学生必须把握住教育时代春风的机遇,迎合时代的需求,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努力学习,夯实学术功底,摒弃不良的学术作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实现自身更好地成长。

时代飞速进步的同时,对我们的学识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化时代必须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中,理应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抓住学习机会,自主学习,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储备,构建多学科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更加珍惜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帮助,虚心求教,踏实刻苦,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将毕生所学服务于人民大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真正做到经世致用,厚德载物。

(二)思政指导实践,德礼责化于心

国家总书记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1]“思政”顾名思义就是用思想来规范和约束我们的行为,用政治来指导和引导我们的方向。青年学子必须具备综合素质和正义情感,做勇敢的“发声人”,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做新时代的“先行军”。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理论,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它们去指导实践;青年学子必须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观点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青年学子必须厚植与人文社科的浩如烟海的博学世界,以史为鉴,博闻强识,加强语言文字转化为生活语言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思政课就是“传声筒”,传递历史之声、传递现实之声、传递经世之声!

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是“复制粘贴”而是“匠心之作”。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能照抄照搬,不能直接用呆板固化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知识是固定的,但是学习是灵动的,不是呆板的,我们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提高自身的学习的主动性,将学与思相结合,提高认知与思维水平,如果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不加解释,照抄照搬原文表述,这样将难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基本的现实需要。这种学习态度将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不好的反作用。当代大学生要有思想、有思考,用哲学的角度去观察现象,分析事物,理解事物,将所获取的理论知识深度加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探索出一条固化理论应用于现实问题的发展之路乃是当务之急。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党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定会突破自己,创新思政发展模式,实现既定目标和宗旨。

(三)发扬思政精神,勇担社会责任

爱因斯坦说,“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思政课即使如此,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对民族教育和发展的深刻意义就是希望教育者播撒“思政”之种,植入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校园中对于方方面面的学习是给未来走向社会、顺利融入社会、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我们学习思政就是希望能通过思想的碰撞带给我们思想上的提升与帮助,培养我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我们能有更开阔的胸襟、更远大的抱负、更坚实的战略眼光的审视和看待这个世界,在面对纷繁复杂社会依旧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希望能给青年学生带来别样的精神层次建设。中国青年正处于新时代,拥有着无限的机遇,面对着充满挑战的世界,青年学子理应学会客观认识世界,用欣赏、包容、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于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中,依旧能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将理想信念变成追求进步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未来义无反顾,敢于开拓。事实证明,思政课已经潜移默化的在我们心中悄然绽放。

面对世界性灾难的新冠肺炎疫情,举国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在打赢疫情攻坚战的艰难过程中,不难发现青年学生的担当,青年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积极投身基层防疫志愿工作,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赶往武汉第一线搬运物资,年轻的护士、医学院的学生奔赴前线抢救患者,学生社团自发组织捐款捐物支持武汉等等。在抗击疫情的艰难过程中,青年学子勇担使命,不畏艰险,锤炼身心,追求进步,贡献青年的力量,用实际行动为中国青年一代代言。我们为祖国和人民深感骄傲与自豪,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根深与灵魂深处的思想指引着我们,呼唤着我们,那一刻,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价值得以生动地展现在世界眼前!

总的来说,我们青年学生成为思政课的极大受益人,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乐观上进的青年学生必将不断地鞭策自己,时刻追求卓越,培养创新精神,彰显思政情怀,既要充分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又要将这种精神品质落实到学术研究活动中去,既要有“大道无涯,吾道不孤”的强大自信,也要有“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的理性认识。我们青年学生必须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天下为己任,满怀报国之志,求学精益求精,在党和人民的期待中不负众望,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学术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