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与消解路径研究

2021-11-28王秋林韩馥檑段瑞瑞黄蓓蓓

魅力中国 2021年33期
关键词:扬州市体育赛事运动会

王秋林 韩馥檑 段瑞瑞 黄蓓蓓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172)

一、背景介绍与问题提出

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供给侧”改革标志着我国经济管理重心由需求调控转向供给调控,“供给侧”改革逐渐深入到经济管理和政策的诸多方面。“十四五”时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运动健身意识、体育价值认同感和体育参与度显著增强。公共体育是由公共机构提供各种体育产品、综合产品、功能产品满足公民的体育需求。供给矛盾是我国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通过政府的积极主动放权、社会介入以及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思路,提高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侧的精准化与集约化。“供给侧”视角的呈现和表达能够在“自上而下”的角度来进行体育共用模式服务的创新。运用供给侧改革理论,创新运河流域扬州段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满足扬州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升幸福指数,把扬州这个“好地方”建设好发展好,对“十四五”时期扬州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具有前瞻性意义。

二、我国公共体育供需矛盾的现状

“供给”与“需求”属于经济学领域的两个范畴,“供给”是指市场所提供的各类产品或服务的总体数量,“需求”是指购买者根据自身购买能力购买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1]。产品的供需矛盾是指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存在的一种失衡现象,具体指供给市场所提供的产品的质量、数量与需求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不匹配及不平衡现象[2]。公共体育供需矛盾是指,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不相匹配,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更多的是从需求侧发力,相对地忽略了对供给侧的调控。长期如此,造成了目前存在的供需错位现象[3]。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居民的体育需求呈现出更加高端化、个性化的特征,相比之下低端、低质量、低水平的体育产品或服务难以满足或不适应居民的需求[4]。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复杂性日益增加,传统类型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的挑战[5]。因此,有迫切的需要对传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进行转型,以满足目前更高水平的居民体育需求。任波指出,新时代体育产业的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供给端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体育人力资本供给不足、运动项目产业供给不足、体育产业制度供给不足、体育产业政策供给不足等方面[6]。多名学者还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等进行研究。胡庆山认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服务方式单一、服务供给保障不利等,都是构成目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缺乏的原因[7]。郑卫民指出,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活动旺盛需求与薄弱的体育公共服务物质基础及紧缺的体育公共资源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矛盾[8]。金梅认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面临供给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9]。

三、大运河流域扬州段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

(一)大运河流域扬州段公共体育服务现状

2015年4月9日,江苏省政府在扬州召开全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会议公布了6个省辖市、49个县(市、区)为首批省级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扬州市为省辖市示范区之一,扬州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逐步建立起功能明确、网络健全、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2018年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百姓满意度调查报告中》中,群众对扬州市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的满意度位列第三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2019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检测结果,扬州市在全国31个省(区、市)160个检测城市中,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位列第二,其中公共体育领域满意度排名全国国第一。截至2019年,扬州市已建成生态体育公园358个,全市66个镇全部建成多功能文体广场和室内全民健身中心,1022个村拥有“五个一”广场,959个村建成体育活动室,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3平方米以上,远超同期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以上数据表明,扬州市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等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位列前茅的。通过对扬州市体育赛事的分析发现,扬州市体育赛事尤其是运河流域扬州段的赛事设置仍有其局限性,参赛对象群体未能实行全面覆盖。因此,本研究从体育赛事着手,找寻运河流域扬州段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矛盾。

(二)大运河流域扬州段体育赛事现状分析

大运河流经扬州市的邗江区、江都区、高邮市和宝应县,因此,本文仅以扬州市级比赛和四个县区地方比赛进行分析。

1.大运河流域扬州段市级现有体育赛事的分析

为了推动全市城乡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进一步提升体育竞技水平,培养更多体育人才,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扬州市运动会(以下称市运会)每隔四年举行一次,并在2019年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三届市运会。通过对市政府公布的市运会通知发现,每一届的参赛群体划分都不相同。在近三届的参赛群体中,第十一届市运会将竞赛群体分为县(市、区)部、职工部、高校中专部;第十二届市运会将竞赛群体分为青少年部、职工部,其中青少年部又分为少年儿童组、高中(中职)组和高校(高职)部;第十三届市运会将竞赛群体分为学校体育部、社会体育部,其中学校体育部又分为高校组、中职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和幼儿组,社会体育部又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通过对以往三届市运会的参赛群体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参赛群体越来越多、划分越来越详细。 这表明,市运会在进步和完善,扬州市城乡群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在提高,体育产业在飞速地发展。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我们又可以看出,赛事涉及参赛群体的不完善。例如,第十一届市运会缺少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等;第十二届市运会缺少非职工部们组等;第十三届市运会缺少特殊群体人群等。

另观扬州市的其他体育赛事,例如扬州市中小学阳光体育比赛,参赛群体为中小学学生;阳光体育“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参赛群体仅包括中学生;扬州全民健身体育节武术比赛在参赛群体方面虽然涉及群体广泛,最小参赛选手的年龄仅有4岁,最高参赛选手的年龄高达86岁,但是,该比赛的参赛群体仅仅是热爱武术的群体,更多的不懂甚至不喜欢武术的群体很难参与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比赛,如扬州市健美健身中国体育体彩杯赛事、扬州市大运河城市足球精英邀请赛、扬州市2021年阳光体育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等等,这些比赛的参与群体仅仅是一小部分。

2.大运河流域扬州段县区级现有体育赛事的分析

(1)邗江区体育赛事的分析

邗江区政府连续举办了25届邗江区阳光体育全能比赛,但是该比赛仅分成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市政府举行了区级运动会、中小学田径比赛、少儿击剑比赛等等;不仅如此,各社区街道也成功举办多项体育赛事:蒋王街道举办第十二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竹西街道举办“扬州港”杯篮球邀请赛、新盛街道举办“盛美新城”文化体育节趣味运动会等等。

(2)江都区体育赛事的分析

江都区人民政府也举办了江都区运动会,然而对江都区运动会近几届的分析发现,比赛分组较少,涉及的组别也不够全面,例如江都区第八届运动会仅设置四个分组,行业系统部、城镇部、学生部和中老年部。江都区还举办了各种学生体育比赛,像田径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棋类比赛等等。江都被誉为“长三角电竞之都”,近些年举办了很多电竞比赛,像2020CEST扬州赛区英雄联盟城市总决赛、省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电竞决赛等等,但是电竞比赛对年龄的限制比较严格,大部分的参赛选手都是青少年群体。总体来看,江都区举行的赛事面向的群体大多数都是中小学生,缺少面向其他群体的比赛活动。

(3)高邮市体育赛事的分析

与其他两个市区相比,高邮市运动会在群体分组方面就比较全面,不仅包括了职工部、乡镇部、老年部、学生部,而且还涉及了残疾人群体。高邮市各小镇在举办体育赛事方面也比较活跃,例如高邮市的送桥镇运动会、龙虬镇运动会、菱塘乡群众体育运动会;不仅政府和小镇举办相应的体育赛事,各公司部门也在体育赛事方面做了许多贡献,例如高邮市的江苏卫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举办职工运动会、人防办公会举办秋季趣味运动会等等。这类比赛的参赛群体仅仅包括自己公司或者部门的员工,参赛群体少,比赛项目不够丰富。

(4)宝应县体育赛事的分析

宝应县在县级运动会的分组上和高邮市很相似,包括学生部、行业系统部、镇区部,同时也包括了残疾人群体。宝应县各小镇在举办体育赛事方面也同样积极活跃,例如:宝应县的柳堡镇全民运动会、小官庄全民运动会、射阳湖运动会等。公司部门方面,宝应县的县12345平台举办趣味运动会、县房产管理局举办职工运动会、交通运输局举办职工运动会等等。

3.大运河流域体育社团现有体育赛事的分析

扬州市还存在许多单项体育协会,例如:扬州市民俗体育协会、扬州市足球协会、扬州市钓鱼协会、扬州市健身健美协会等等。这些单项体育协会在每年也会举办相应的比赛,能够激发扬州市人民的体育爱好,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让人们结识更多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但是单项体育协会所组织的比赛的参赛群体仅仅是对该运动项目有兴趣的人群,甚至是只有参与到协会中才有资格参加协会组织的比赛。

综上所述,不管是赛事主管部门所组织的市比赛和县比赛,或者各单项运动协会组织的协会方面的比赛,还是各公司部门组织的公司内部比赛,所覆盖的群体都不够全面,纵观之前所举办的体育赛事,学生群体占大多数,也有许多的比赛参赛群体涉及到社会上的各类群体,然而针对特殊群体的赛事相对较少,虽然有专门的残疾人体育协会,但是在综合性体育赛事方面,很少见到特殊群体的参与,这样可能会导致特殊群体心理产生偏见。因此,本文设计一项综合性体育赛事,参赛群体包括学生群体、社会群体和特殊群体。

四、大运河流域扬州段体育赛事的缺陷与不足

(一)赛事供给主体单一

虽然在赛事组织方面,有许多公司部门、社会办事处、单项运动协会的参与,但是这类比赛规模较小,参与度也不高,多数的大型比赛都是由政府一手组织和策划。当前我国体育资源供给市场化程度不足,社会资本很难进入到体育市场。虽然赛事主管部门一直鼓励社会组织要参与到体育建设之中,但由于开放程度有限,社会组织难以真正在体育资源供给中发挥自身作用。

(二)赛事项目缺乏多样化

以扬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赛事项目分析,在高校组赛事项目设计上,仅有7项,缺少常规的像田径、排球、游泳,武术套路等项目,中职组与高中组也仅有8项,幼儿组仅有快乐体操一项,考虑人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擅长项目的多种多样性,赛事项目过少,会导致部分群体无法参加。

(三)赛事对象存在局限性

通过对扬州市以及扬州市各县区的赛事分析发现,体育赛事面向的群体大多数为学生群体,特殊群体仅有高邮市和宝应县的运动会所涉及,这样可能会导致特殊群体心理产生偏见。单项体育协会举行的比赛对参赛群体的限制更严格,有许多对这项体育项目有兴趣但不是该协会的爱好者可能无法参加到这项比赛中。

五、对大运河流域扬州段体育赛事的对策与建议

(一)增加多元化供给主体

在我国,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面处于主体地位,这种“垄断”式的服务模式,不能对体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还会浪费更多的体育资源。政府应该积极放权,组织社会上各个部门参与到体育赛事的供给工作上来,增加有效供给,合理分配资源,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体育赛事供给模式。

(二)丰富比赛项目

在体育赛事设计方面,多设计符合各类群体的比赛项目,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比赛当中。

(三)覆盖更多参与群体

在综合性体育赛事方面,增加参与群体;在单项运动协会赛事方面,减少参与赛事的限制条件;在专项性体育赛事方面,可以增加一些专项融合的体育赛事。

六、结论

当前,运河流域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面临着供给主体不足、赛事项目缺乏、适用人群受限制等问题。解决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的路径是:增加多元化供给主体以带动社会更多力量,丰富比赛项目以适应更多人群,赛事覆盖更多群体。积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体育服务,对体育赛事设计进行完善,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赛事项目,更好地满足运河流域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开创公共体育新局面。(创新性体育赛事详情见附录一)

猜你喜欢

扬州市体育赛事运动会
扬州市出台《扬州市氢能产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春季运动会
春季运动会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扬州市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