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出彩人生,创新中职招生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路径的实践探索
2021-11-28李绵品马玉康
李绵品 马玉康
(云南省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习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为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在面对生源竞争的严峻形势,中职学校必须树立健康的持续发展观,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战略,面向人生出彩拓展生源。
一、对“中职学校”招生艰难的认知
中职学校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首次出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也提出了“优化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中专教育的结构布局,加大力度支持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由此可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同于只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而是要把发展中职教育摆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促进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协调发展。目前,高中阶段的中职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中职与普高发展极不协调,特别是贫困地区对中职教育的认知偏差,重普高轻中职,普高扩招、普职比差距甚大,使原本社会影响力不高的中职教育办学活力、办学规模、办学实力不尽人意,再加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之间的无序竞争,导致了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举步维艰,惟有创新中职学校招生路径,持续壮大在校生规模,方可促进中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对“中职学校”招生路径的实践
中职学校的在校生规模集中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认可度,是学校的生存之基、发展之道。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是2018年9月由原云南省昭通农业学校、昭通市财贸学校、昭通市技工学校、昭通市体育运动学校整合组建的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合并三年来,学校不断探索招生工作的新举措,取得了新的招生业绩,特别是2021年超额完成招生目标任务。其经验主要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强化组织保障
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存在普通高中与公办中职学校、公办中职学校与民办中职学校以及公办中职学校内部之间的相互竞争。面对严峻的招生形势,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超前谋划招生工作,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及系部负责人、各县(区)招生组长为成员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招生工作方案,组织召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讨会议,分析招生形势、落实招生举措、解决招生问题。明确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挂片各县(区)招生工作,负责协调联系分管县(区)教体局的副县(区)长、教体局局长(或分管职教副局长),统筹挂片县(区)招生组切实有效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各县(区)招生组长,根据各县(区)中学数及初中毕业生人数,确定进校宣传的招生教师人数,并负责协调联系县(区)教体局职教负责人及各中学校长(或中学职教负责人),组织安排招生教师到各中学开展招生宣传,确保各县(区)招生工作统筹到位、组织有方、分工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运行高效。
(二)紧盯目标任务,压实招生责任
组织目标是激励组织成员的力量源泉。学校紧紧围绕市教体局下达给市职教中心的年度招生目标考核任务,紧盯市教体局下达给各县(区)教体局的年度就读中职学校学生目标考核任务,结合各县(区)实际参加中考学生人数及近三年到校报到就读的学生平均数,将学校年度招生目标任务上浮20%分解到各县(区)。各县(区)的挂片领导与县教体局领导对接,再结合各中学参加中考学生的过往成绩,将中职招生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中学,各中学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毕业班,层层签订目标任务考核责任书,压实各县(区)挂片领导、招生组长、招生教师及其各县(区)教体局领导、各中学校长及各中学初中毕业班班主任的招生责任,对完成市职教中心目标任务的各县(区)中学会收到市职教中心发出的完成目标任务接收函,做到重统筹、善协调、强联动、聚合力,协同高效落实中职招生各项工作。为激发中职学校招生宣传教师的内生驱动力,在具体招生工作中采取招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奖励绩效工资挂钩,对完成招生任务的教职工授予“招生先进工作者”,对完成目标任务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给予不同的绩效奖励;同时还组织班主任发动本班学生,回家乡及其原就读中学开展招生宣传,并给予学生每天数量有限的生活补助,让在校就读的中职学生引领初三毕业生积极报读市职业教育中心取得了明显招生成效。
(三)突出宣传亮点,注重职业倾向
为了完成中职招生目标任务,学校组织开展招生宣传教师培训,其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招生,让招生宣传教师向初三毕业生集中宣讲时,能正确解读中职教育的招生政策及惠民政策,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让学生及其家长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也是党和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宣讲中明确告知初三毕业生及家长,就读中职学校在毕业时,你既可选择直接就业,也可选择职教高考报读高等职业院校,录取就读职业专科、职业本科及未来就读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劳动者、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初三毕业生及家长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并行的、同等重要的两条成才通道,都能体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梦想。与此同时还要重点突出宣传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科专业优势、学校办学特色、学生就业与升学前景,关注学生个性,了解他们的职业倾向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因人施策引导初三毕业生筛选几个意向就读专业,再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学生未来最想从事的职业而正确选择就读专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校期间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毕业之时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敞开校门办学,增强社会影响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考不上高中去读中职,考不上本科去读高职”的观念,导致个别中职学校为争抢生源搞虚假宣传、虚假承诺、预收学费甚至有偿招生的违规违纪行为。除严厉打击中职招生违规违纪行为外,各中职学校要规范招生行为,从根本上扭转招生工作的被动局面,一是要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学校要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树立开放办学理念,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培养目标、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质量评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打造职教名片,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招生竞争力。二是敞开校门办学。诚邀各县(区)教体局及各中学的老师、初三班主任到学校实地参观,让他们亲眼目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切实增强对中职学校的认同感,让初三班主任回到班级对学生进行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招生效果。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可采取教职工离校下基层或出差或探亲访友或旅游观光或驻村工作,可利用职业教育周,深入街区,动员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社区群众,各地有关单位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周活动等等,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招生宣传,拓展社会对学校的知晓度;也可让招生宣传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建立的初三毕业生微信群转发招生简章及办学宣传片,提高中职学校招生的社会信誉度;还可利用中考结束到填报志愿的时间段,电话联系中考学生及其家长,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宣传填报“五年制”大专的优势、传统优势专业及新兴热门专业的就业前景、学校的办学特色,认真热情解答学生和家长的疑惑,以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五)稳控学生情绪,筑牢退学防线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少数学生不能很好融入新的职校校园环境,出现学生自信心不足,表现出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极易引发学生退学潮。为了有效控制学生退学现象,务必做好学生的控辍保学稳控工作。因此,学生退学必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班主任认可——系(部)主任同意——招生片(区)组长审核——挂片(区)领导审批等“四道”关卡防线后,方可办理退学手续,且每一道关卡都要求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父母之心育人,既要严管更要厚爱,真实记录并剖析学生退学的根源,做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困”的教育引导对策,收到了“平复学生退学情绪,让学生放弃退学”的控辍保学效果。同时,在各专业班主任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工作的基础上,组建招生片(区)班主任,以期解决各专业班主任不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不定期对片(区)学生组织开展专业思想、职业理想、人生成长、个人梦想、人生价值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稳定学生思想,筑牢退学防线。
三、结语
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必须面向人人出彩目标,外树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力,内强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创新中职招生对策,切实做到招生工作的高度组织化、目标引领化、责任明确化、生源精准化、对策灵活化,就能切实取得良好的招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