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路径
2021-11-28杨小龙
杨小龙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永川 402160)
前言: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或多或少地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认识造成的,另一方面,这也是中职学校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而在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中,针对学生的现状,如果要进行好的德育教育教学的引导,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难度。而通过中国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的优势,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挖掘传统美德在中职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美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就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传承并保留下来,就是因为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情感认同,在借助传统美德对中职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时,能够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引导,使优秀的传统美德和先进事例对学生起到榜样和引领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成长,以至于步入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学生面对诱惑和判别是非时,成为了学生取舍和坚持的关键。在长期的教学领导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将传统美德中的理念概念、思想、价值标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于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来说,主要是通过德育教育教学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如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对这部分传统美德进行的德育教育引导中,能够让学生将自身与时代相结合,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而传统美德中有着大量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在这一教学内容的引导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这种以美德教育融入德育教育的教学氛围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德育学习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将德育学习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学会协调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学生走入社会以后需要面临的重大难题,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的引导。如在《弟子规》这部经典的传统文学著作中,就提出了一些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构建方式,教师通过这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和睦相处,并且在自己闲暇时间学习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自身道德上的提升和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德育教育对自身的意义。
二、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容易受影响
从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大都有自控力较差的现象,容易在生活和学习中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参与其中,而严重的从众思想也使他们容易在他人影响下做出错误的选择。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少,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其他活动。比如出入网吧,沉迷网络游戏,这会对他们的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是使学生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生活。
(二)重视不够
在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影响中,一部分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对自身影响的了解不够全面,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缺乏目标和没有正确的三观指导的现状。如果学生长久地处于这种学习状态下,即使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学影响,缺乏了学生的重视和学习参与,德育教育的进行当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仍然保持着纪律散漫,没有目标和规划的情况。
(三)不知如何落实在日常行为中
对于一部分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在德育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想要通过德育学习来改变自身综合素质的想法,但是却始终停留在表面上。不知如何落实在具体的行为中。比如学生对于爱国之情的表达,更多停留在日常的口头和口号下,却不知道将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投入到日常生活中,还是德育学习促进基层发展正确的方式。
(四)心理素质方面存在偏差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认为只有升入高中的学生才是优等生,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就相当于被淘汰。因此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会使学生更沉迷于基础,差,学习差,未来没有前途的恶性循环中,尤其是在学生遭遇一些挫折或者是失败时很容易因这种心理健康方面的偏差,而导致在行为上出现一些极端现象。因此,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引导,加强学生对传统美德中优秀精神内涵的吸收,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心理调节。
三、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路径
(一)以大众传媒为引导,弘扬传统美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使用,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在海量的信息选取过程中,可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学生正处在是非价值观念还未定型的时刻,因此进行正确的网络使用的引导,能够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喜欢的大众传媒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方式,以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电视来进行学习融入,不仅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更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水平。
比如在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近期在思想道德素质所表现出的问题或者是存在的不足方面选取相应题材的电影电视。如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的于丹《论语》心得和《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在这种集体性观看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中华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对自身成长的意义,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反映历史题材的电影,如《甲午大海战》《开国大典》等,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学生在了解历史,感受爱国情感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在德育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美德
在中职学校德传统美德与德育教育教学的融合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促进传统美德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教师在管理的工作中可以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将传统美德与教育的融合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使传统美德在活动的进行中展现出生机与活力。
比如我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针对德育教育的引导组织学生开展了《弟子规》的朗诵活动,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美德的认识,以严格的要求来要求自我,促进学生的提升与发展。而在每周举行的班会的活动上,更是借助相应的平台能宣传相应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在点滴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思考自己在近一段时间内存在哪些不足,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出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变自我。
(三)以实践活动为主体,促进传统美德与管理的融合
对于传统美德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来说,最终还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并落实,因此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美德对自身的影响和提升作用。在进行教学管理的工作中,我积极推进以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比如近期我们举办了以感恩孝,敬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传统美德走进学生的生活,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流于形式。另外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能够做到的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进行传统美德与德育教育的融合,也是在德育活动中主要的教学管理方向。比如组织学生去社区,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开展帮扶活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仁”“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在参与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内心。再比如实习实训是中职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必要环节,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通过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学的引导,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在相应的实训环节的进行和每日的实训结束后,我通过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和加强实训后的思想鉴定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感受和存在哪方面的问题,以积极的引导和关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逐步适应社会、走向社会、提高自身技能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过程中,使得德育教育的工作落实于行动中。
(四)在实训课程中加入传统美德教育
实训作为中职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未来的发展中,实训对于中职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通过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学的引导,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为了更好地实现实训对中职学生的引导作用,在进行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结合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实训活动加深学生对于实训学习与德育教育的认识。另外,再次进行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实训中的德育教育引导与传统的德育教育引导有所区别,需要教师加以区分,教师应该从实训课程的特点出发,思考课程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方式。
比如,在《钳工》实训课中,就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真细致程度,引导学生做事不能只看表面,更要在细微之处加以关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引用在相应故事引导,有优秀的美德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与引导的过程中,提升自我。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以传统美德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让学生在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素质上有较大的改变,使学生在长期的影响过程中,逐步改变自我,将自身培养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