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难点以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1-11-28倪斌

魅力中国 2021年33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政治

倪斌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在新时代,我国教育体系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满足教育教学高质量需要,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育中所占据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伴随当前教育分工的日渐细化,思政教育课程与其他学来可融通性正在逐渐下降,这也导致思政理论课程无法与其他各类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说,将课程思政思想融入到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实际生活学习需要构成,它对于实现中国伟大中国梦是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1]。

一、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这对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概念也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应运而生,它同时推动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共同进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与接班人创造了巨大契机与无限可能性。所谓课程思政,它是将思想政治元素中的理论知识内容、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完全融入到不同门类课程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意识与行为举止。在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影响下,它希望分析课程思政的基本本质、理念、结构、方法以及思维,基于多个维度认知其丰富内涵,下文具体分析5点[2]:

(一)突出课程思政本质、强调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的本质实际还是教育,其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所以说育人必须先育德,在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它希望建立有机统一的育人育才机制,所以我在我国,教育是具有优良传统的,它时刻注重做人的工作,所希望解决的问题也十分之多,例如“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等问题都是它所关注的,我党和国家在优良传统与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价值作用,在高度重视学习德育工作、优化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过程中就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方针、原则,在培养人才方面遵循基本工作原则,确保课程思政中融入大量课程教育内容,注重宏观教育内涵,满足立德树人要求。所以说,课程思政必须始终坚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有效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优秀人才。

(二)注重协同育人教育、建设“三全”育人格局

就课程思政理念而言,它应该注重协同育人教育,实现对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展,满足协同育人要求,建设“三全”育人格局,它就包括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这也是加强并改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新要求。总体来讲,党的教育方针应该与国内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使命联系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合格建设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社会培育、输送人才,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发展重要指标。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方面,面向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应该追求有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互结合、综合,确保课程思政践行思想辩证统一,将学生良好的成长规律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将这一教育思想贯穿于学生的每一步成长过程中,真正建立“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确保利用思政教育来培养学生成为栋梁之材。

(三)建立立体多元课程思政结构、塑造能力价值观

在建立立体多元的课程思政结构过程中,要塑造学生良好的能力价值观,满足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过程,建立多元统一的思政课程教育发展机制。从某种成都将,它希望建立三者重新统一、回归的良好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实质性教育体系,在深度探索形成教育方针、原则过程中,它也希望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宏观思想体系,真正帮助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并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有效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下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价值观、历史文化观等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四)追求课程思政方法显隐结合、聚焦课程教学活动建设

在明确人才培养根本问题方面,它就希望实现对课程思政方法的显性与隐性有效结合,从根本上注重扎根教育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效明确,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教学、教材、学科以及管理体系,切实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效贯通,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与模式,建立具有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的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就希望打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保证将全面协同育人落实到细节上,特别聚焦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有效建设[3]。

(五)强调课程思政思维科学创新、实现课程思政创新发展

要强调课程思政思维科学创新,追求实现课程思政创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就要结合社会变革、文化大繁荣时代发展来树立良好的科学思维体系,注重创新思维有效发展,诚如习总书记所言,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切实建立“四个正确认识”,即要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问题来展开教育活动,结合观察、实践来思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优化,帮助学生把握历史与现代发展方向,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有效养成。[4]

二、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基本特点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就是寓德于课,通过德建立课程重要载体,建立教育之本,保证培养国家、社会与人民培养到位,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其次要追求人文立课,深度挖掘大量“人文素养”内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同时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特别将关怀要素融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

再次在价值引领过程中,应该注重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内涵,确保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抓好新时代课程思政内容,确保结合抽象内容融合价值引领内容,体现思政课程核心特征内容。

三、新时代课程思政的主要难点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的主要难点体现在对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存在一定难度,在把握、分析相关难点过程中,下文就主要分析了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几大难点问题[5]。

(一)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难点问题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中,其首要难点就是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因为专业知识侧重于教育求真,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追求真善美统一,二者之间的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是相当明确的。简单来讲,求真还是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关键难点,因为如果在课程中简单的回溯价值追求,探索知识内容是缺乏针对性的,它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确保切实做到对人文主义关怀内容的有效分析,深层次看待科学知识内容,如此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建立,并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破除难点问题,体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价值。

(二)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与建构难点问题

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与建构过程中,它也存在一定难点,这是因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客观因素并存,影响巨大,难以形成相对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这就说明了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过程是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的。例如教育主体——教师就可能无法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存在偏见,所以他们必须打破偏见壁垒,共同服务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合理优化制度安排与完整监督评价机制,坚实协同育人机制,解决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与建构难点问题[6]。

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有效策略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是注重系统性建设的,它其中所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若要真正实现“课程育人”还必须结合以下2点来做:

(一)国家、学校、学院三级联动保障机制有效建立

要在新时代建立课程思政建设新体系,确保建立三级联动保障机制,注重教育实践,确保课程思政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它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展开教学过程,确保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有效建设,为学生提供具有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的有效措施。在明确、细化课程目标过程中,需要建立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思政建设中坚力量结合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有效优化,确保国家、学校、学院三级联动保障机制建设到位,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机制,提供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机制。另外,可通过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主动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确保形成严格的、有效的考核标准[7]。

(二)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

要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注重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融入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优化方法体系与教学体系内容,保证做到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完善。首先,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必须追求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在深度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方面,需要基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次,在按照课程分门别类设计来完善课程体系,充分借鉴地方相应思政教育重点目标,建立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哲学社会学课程等等,确保为学生细化具体学科内容,注重课程方案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8]。

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需要精彩体现,注重教学特点与难点有效发挥,建立良好的教学应对策略,确保培养大量优秀人才为将来的社会、国家、人民服务,深度巩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机制,建立现代化思政课程教育价值体系,处处体现课程思政背景下综合人才培养的价值意义。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