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山东省应急物流体系要素优化研究

2021-11-28高红

魅力中国 2021年33期
关键词:储备公共卫生物资

高红

(山东现代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物流的特点及应急物流体系简介

(一)应急物流体系的概念

应急物流体系以应急物资供应时效性最强,人民群众受灾害损失及不利影响最小为目标,由政府、企业、军队、民间组织等主体利用物流设施设备,先进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对应急物资实施采购、储存、运输调度、配送优化、调拨处理、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等功能的要素活动,以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在这个体系中,各相关主体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对应急物资实施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不均衡性、且具有紧迫性特点的复杂的物流系统[1]。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向防疫物资供应机构提出了巨大挑战,为了防止受灾群众扩散,很多地方采取了封道等措施,物流通道收到较大影响。而人们对应急医疗物资和生活保障用品的需求是不能等的。这就对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重时间效率和公益性,轻经济效益,是应急物流的最主要的特点。以下是应急物流的几个特点:

1.突发不可预测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怎样的规模发生,这些都是不可预测的,2003年的非典到如今的疫情,都是突发的不可预测的,因此响应的应急物流活动也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为了减少病情的扩散和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食宿,应急物流体系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畅通物流网络及运输配送路线,选择高效运输工具及最优化的运输路线,保障医疗物资,救助设施设备、消毒用品、生活保障品运输到需求地。

2.需求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由与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不可预测性,灾区对应急物资需求的种类、数量也就有随机性,大多数应急物资需求在很短时间内爆炸性增长,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在储存各种物资时无法参考以往仓储的品类和数量,大多数医疗物资是口罩和消毒液,而防护服、护目镜、呼吸机、等物品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这就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时间的紧迫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时间就是生命,这就要求应急医疗物资和生活保障物资以最快的速度运输配送至需求地。应急物流首先是将应急物资储备库的物资快速发运,以灾区满意度和高效率配送为目标,希望以最优的运输工具,最短的路径,最快的速度将质量合格的应急物资送到灾情最严重的地区。

4.弱经济性。普通物流需要组织合理的运输、配送、物流中心的调度、运输路线的优化,车辆的合理配置等以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避免造成运力的浪费,增加运输成本,而应急物流更注重的是公益性。医疗物资和器械,灾区人民生活物资的发放更强调时间效率,时间就是生命,通过航空运输保证这些物资的紧急供应就是应急物流的物流效益,不再过多地考虑物流成本,人民群众的生命才是最主要的[2]。

5.非常规性。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配送方案的制定,物资的调度分配,都与普通物流不同,许多流程的指挥决策权在于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山东省政府成立省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研究应急物资储备有关政策、规划和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用一些医疗物资满足灾民需求,加大运行的通行车辆,协调开通被封道路,保证应急物流的绿色通道。

6.多主体性。应急物资保障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物资一方面来源于国家的应急物资储存,另一方面来源于企业和社会捐赠、国际救援组织的援助等。参与救援的主体有政府、军队、医护人员、广大志愿者、国家干部和广大群众。

二、应急物流体系要素构成分析

应急物流体系以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为目的,物流系统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速、流量和流程和时间七个要素[3]。其中流体包括应急医疗物资、设备、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物资;载体包括运输工具、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运输设施等;流向为供应地到需求地;流速与时间紧密相关,弱经济性决定了在选择运输方式与运输路线时重点考虑物资供应时间的紧迫性。应急物流系统连接了物资需求方、物资储备中心、物资供应方和应急物资管理局。各个部门有应急物资管理局统一指挥协调,保障信息双向正确的传递,做好物资的筹集、运输、配置和短途配送工作,将正确数量和品种的物资供应到需求地。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行需要及时的监测与预警、各个部门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政府的统一指挥协调、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应急物流“绿色通道”、和雄厚的储备基金及库存[4]。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物流存在的短板

(一)应急法律法规及监督体系不完善。法律保障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着重要的作用,它具体规范了政府部门、物资生产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此期间应履行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我国的应急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2019年),这些法律法规大都是2003年非典之后颁布的,对政府的职责规定过于笼统、含糊,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规定相对抽象,容易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影响响应效率。

(二)缺乏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归口不统一,沟通不畅,协作效率不高。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政府部门和媒体需要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而公众作为直面危机的当事人,掌握着最真实的信息,公共信息平台需要从下往上逐层收集危机信息,通过采集、挖掘应急信息,然后开放共享,政府、企业、社会互通有无。而目前的信息平台缺乏透明度,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不通畅。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公众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实时传播资讯“快餐”,经常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社会恐慌,海量的信息让公众难辨真假,各级政府需要搭建应急物流大数据平台,让各级信息通过这个平台统一收集、整理、分析,发布最真实的数据,互通有无。

(三)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不科学,储备资金不足,物资储备库布局不合理,物资品类数量不足,缺乏科学的规划及实时的更新库存,储备管理方式落后,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水平低。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应急医疗物资、设备、应急生活保障物资的需求是急剧增长的,目前我国的医疗物资储备大都是医院以实物储备的形式储备的,应对几何式的增长需求是杯水车薪,而很多医疗用品需要全程冷链,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刚刚起步,很多规范标准未达到相应水平,应急储备资金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拨款,应急物资财政拨款不均衡,且资金不足,物资储备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员,机械化智能化作业较少,库存管理效率不高。各地政府应对下面应急物资需求时,缺乏统一调度,容易造成部分物资重复、过度供应,没有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库,容易造成库存的积压及损坏等。

(四)应急物资产能、布局不合理,缺乏柔性制造及敏捷生产,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应急物资供应链体系。应急物资供应链分析显示出我国应急物资产能不足,生产企业与原材料生产地布局不合理,生产的弹性、柔性有待加强。

(五)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不到位,公众缺乏危机意识,以家庭为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较少,政府组织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不到位。平战结合和平急转换能力较差。

四、山东省应急物流体系要素优化对策

(一)以系统思想,提高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开展应急物资生产的工业企业基础能力调查,加强企业的增产转产能力,在各个省份统一建立应急产业示范园区,山东省选址临沂,建立鲁南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该项目建成可满足两万人一个月的医疗救助物资储备。各省政府统一监督,实行应急物资统一生产调度,规范应急物资质量标准,调整优化储备的品类和规模,收集以往的需求数据,分类确定储备的结构,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模式,完善统一的配送运输网络。

(二)完善应急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应急物流队伍建设[5]。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进入紧急状态的程序,细化各级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规范其权利和义务,加强法律层面的防范预警,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源头预警到防控控制整个过程细化应急法律法规。从上级指挥到应急物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选派具有物流专业知识的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大数据平台。利用应急信息大数据平台,应急管理部门从下到上快速采集信息,通过深入挖掘分析应急信息,整个平台开放共享,省应急管理厅、市应急管理局、与企业社会互通有无,有助于应急物资在各省、市、县区快速高效调度分配使用。

(四)畅通应急物资运输的“绿色通道”,构建统一高效的指挥调度平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很多地方封路,必须借助政府的行政权力,畅通各地方的应急运输“绿色通道”,航空、铁路、公路运输各自发挥其优点,助力应急物资及时畅通输送到各需求点。

(五)从整体全局的观点出发,协同应急物流管理、组织、运作,从上层的管理体系、中层的组织体系到基层的作业体系统一进行构建和优化[6]。

猜你喜欢

储备公共卫生物资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被偷的救援物资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救援物资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