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食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
2021-11-28郭明杰高幸
郭明杰 高幸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乡村美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乡村美食文化是构建新型乡村文化、提升乡村关注度的重要途径。美食类短视频因其独特的视听语言、文化内涵深受创造者和观众的青睐。观众既可以欣赏炊烟袅袅中的优美田园风光,又能在简单的场景、故事中感受淳朴的乡亲乡情。
一、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受关注的原因
美食类短视频凭借其短、平、快的特点,快速进入观众的视野。抖音平台所拥有的日活跃用户数是巨大的,美食不止能“吃”也能治愈心灵,向大众展现生活烟火气的同时,也以食物为纽带将温暖传递给大家。据资料显示,抖音平台美食类短视频每条的均点赞率是其他视频的1.6倍,美食类短视频的博主以占整个视频量不足百分之二的量,带来了整个视频平台接近一半的播放量。
(一)传递正能量,给观众幸福感
美食类短视频秉承着中国核心主义价值观,给观众传递正能量。美食类短视频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小事赋予创意,有意思的内容,通过平台传播出去。平台提供留言沟通,充分满足了人们的互动心理,分享欲,进而愉悦大众的心理,形成积极的影响。
以“蜀中桃子姐”为例,蜀中桃子姐原名“龚向桃”,她的走红不靠美颜滤镜,不靠团队包装,就是靠着原生态,也可以称之为“烟火气”。桃子姐的视频里则是没有任何修饰的农村土屋,简陋的灶台需要用木头烧火,做饭的时候猫会在上面墙沿爬来爬去,琐碎的家庭对话“包立春别睡了,去接娃放学回来吃饭”,未经滤镜处理的镜头,一切都显得很真实。对比李子柒“仙气飘飘”的视频,桃子姐的视频则显得热气腾腾。桃子姐的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经常可以在桃子姐的评论区看到当代大学生留言“必追剧”。粉丝们将桃子姐的短视频当作电视剧来追,即是在追人间烟火气,也是在追心中的乡愁。白岩松曾评价:“她也是典型的自己努力在做,摄像机在拍,而我们乐呵呵地在看。大家看李子柒是在看远方看中国,看一个美丽的田园画镜,而看桃子姐更像是看身边看熟悉的人,甚至就是看自己的生活。”
(二)内容聚焦现实生活
短视频的观众绝大多数是普通人,普通生活场景更容易引起观众共情。以李子柒为例,李子柒作为2021年抖音美食类排行榜粉丝量的TOP1,截至目前为止她拥有5509.1万的粉丝,美食视频中会出现很多当地的美景,带奶奶感受桃花满山的春天气息,做季节性的美食,相比起其它表演味儿浓重的视频,李子柒以真实打动观众,记录日常生活,当地美景、美食,令人心情愉悦。
每个美食博主的走红都并非偶然,例如@陕北霞姐的作品是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一开始的并不露脸,到后来慢慢地露脸,再后来微笑、自如地面对镜头。可以说大众见证了她的成长,她并没有多么好看,但对比其它博主胜在真实,她的优势在于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一家人非常有爱的互动,朴实的行为很容易让人想起默默为家庭付出的父母,以及在老家盼望儿女回家的老人,达到了一种共情的效果,也让人对农村生活心生向往。
(三)多平台联动营销
在互联网时代,匹配优质资源,多平台联动营销才有利于传播,每一个优秀的案例背后都会有一连串的增加热度的途径。短视频主人公常常是视频主角,这个视频会出现在抖音上,也会出现在微博上、B站上,做到之后成为热门账号可以去进行直播带货,拥有自己的淘宝店铺,在提高关注度的同时,减少了品牌宣传的费用,增加了收益,让拍视频的爱好变成了事业,然后逐渐做得更好,让流量在各个平台共享。
以桃子姐为例,桃子姐在抖音、B站、微博等等平台上都投放自己的美食视频,扩大粉丝群体,同时多平台定时直播与粉丝互动,多途径带货,引流到自己的淘宝店铺,增加收益,提高互动传播效果。
二、美食类短视频存在的不足
(一)内容题材共性化
现阶段的美食类短视频层出不穷,但出现了其制作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大体相同,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视频,由此导致了用户的审美疲劳。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大多数用户就会直接看转发率、评论量、点赞量来决定自己是否继续看该作品。所以创作者一定要想清楚做什么样的内容会深入人心,要注意内容题材不要共性化,要差异化,要明白给观看者留下印象很重要,找新意,结合自身的长处去做内容,那样才会做得更加长久。要清晰不同平台的受众特点,平台内容选择、传播策略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理解美食类短视频关注度高的原因,在分析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思考怎样更好的创新传播。。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治理,也是互联网治理中的重要一环。
(二)表现手法固化
现阶段的美食短视频小作坊式生产普遍存在,表现手法固化,缺乏创新。短视频平台为吸引更多普通网民成为内容生产者,降低进入门槛,视频数量的几何倍数增长的背后是内容环节被流程化,剪辑方式被模式化。作品没有创意,表现手法一味模仿,就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更无法成为爆款视频。
曾经有部很受关注美食类短视频,讲述一个年轻人毕业后独自生活、工作,然后在抖音上用短视频记录生活:回家的路,一条大路、一盏微黄的路灯,路灯下自己孤独的影子;一个人去买菜,一样买一点点,空无一人的房间,独自回家关门;独自做饭、处理菜……等过程。当这部作品走红后,很多人纷纷模仿,照搬已有作品的场景、动作、神态。更有甚者直接搬运别人作品中的录音,和自己录制的视频拼凑在一起。
这种照搬情况的出现,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创作者缺乏专业制作能力,有的是主观上想为自己节约时间,还有的是因为创作者认为改变风格是冒险行为,毕竟受众的喜好是很难预测的。比较关注度较稳定的“李子柒”、“桃子姐”、“川香秋月”和新近创作者的作品,不难发现,后起之秀要吸引受众,需要有自己的个性或独特内容;而要保持与受众地粘度,则需要有稳定的作品风格及质量。
三、美食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
美食类短视频要增加热度或保持热度,要注重分析受众心理、内容的多样化、保持账号垂直性。
(一)注重分析受众心理
分析受众心理可以从分析点赞、评论,从网友的互动中得到反馈信息。点赞多、评论量大说明受众喜欢这一类视频,反之则不然。如同吃播博主@密子君,通过在评论区回复留言、直播、参加线下活动来增加粉丝黏度。抖音账号@蛋黄派根据观众的反馈,不断推出新颖的食物,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分析不同的受众心理来进行精准的受众传播,多维度的去增加用户的黏度去更好地传播。
在和网友互动的方式上,网络直播是极其有效的方式,也是目前被很多主播采用的方式。比如“川江秋月”,通过直播回答顾客关于产品使用方法、保质期、对产品的意见等问题,第一时间获得顾客对产品的评价,为今后的视频内容、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二)视频内容多样化
美食类短视频主要分为教程类:美食制作,例如抖音里的李子柒、桃子姐; 测评种草类:美食试吃、美食探店,例如抖音里的密子君、张喜喜、小贝饿了;展示类:新鲜水果、海鲜、地方特产,例如抖音里的满城红、昊哥海鲜甲天下等等。美食类抖音爆款短视频需要题材内容多元化,常见的制作食物的过程、吃饭的过程以及后期采摘采买食材的过程。
题材内容的多元化可以让观看者感到丰富,会更吸引观众,多元化的题材内容让美食类短视频更多彩,创作者在创作视频内容的时候更用心,而不是一味地去模仿,去抄袭别人的爆款路径,避免引起观众审美疲劳,对同类型视频看的过多,导致网友看一眼就失去兴趣,更别说评论、转发了。
(三)保持账号垂直性
抖音进入大家视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各种各样的美食视频遍地开花,保持账号垂直性吸引精准粉丝很重要。账号垂直性指账号的根本、主攻方向。精准的定位之后去发同一类型的视频,才能够精准地抓住粉丝、留住粉丝。例如喜欢吃各地美食却又没时间去玩的上班族,可以通过观看旅游美食类短视频;爱做饭的人可以关注居家主妇的美食类短视频。作为短视频来说,短、平、快是它们的特点,所以没有很快地抓住眼球的点的话,用户就会很快的刷过去,这条视频就不会得到点赞以及转发,传播量就会减少。怎么样更好地传播成了问题。
正确的叙事策略能有效吸引精准粉丝。通过通俗化的口语表达方式、生活的场景以及熟悉的叙事顺序能够吸引到固定的粉丝。例如教程类美食的视频创作更像是菜谱短视频指导,把每道菜的制作步骤详细的拍摄出来,指导用户如何创作制作美食,账号本身就像是一本精致的菜谱,虽然可以没有真人出镜,但注重为大家展示“家常美食”的创作,步骤详细且画面质量优质,可以吸引到很多用户的关注。教程类内容的创作,除了“家常美食”这种,还可以真人出镜来打造个人美食IP,例如“川香秋月”在教大家做菜的同时,融入了家庭日常生活,捕鱼、摘枇杷、做咸菜等内容,朴实的生活吸引到了很多向往这种生活的精准粉丝。尽管可能每一个视频的叙事顺序都是如此,但观众还是乐意去看完整条视频。
(四)提升视频的表现力
美食类短视频提升表现力,一定要创新自己的表现手法,走创新化道路。美食视频的拍摄角度要好看,从选材到制作到享用美食都要有看点,主题人物表现要自然。若有植入的商品的话要和原视频内容不违和,内容衔接自然,拍摄上精益求精,拍出让人有食欲的效果。视频的分辨率要高,制作精良,大多大热的博主都有一个完善的制作团队的,注重策划,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讲故事。后期制作方面,会给视频配上与之匹配的背景音乐,或舒缓或欢快,给观众更好的体验感;视频字幕也是必不可少的,会相对增强视频的感染力,弥补拍摄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