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主要信息审核认定工作
2021-11-28白珊
白珊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作为我国人事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是职工工作能力审查、岗位晋升、职称评级以及退休办理的重要依据,为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确保干部严格监管措施的顺利落实,我党自2014年开始逐步开展了人事档案专门审查活动。专项审查的核心集中在职工“三龄”、“两历”“一身份”三个方面,工作成效颇为显著。然而审查中仍有不足与缺陷需要改进与弥补,方可确保审核认定工作规范性与精准性开展。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主要信息审查认定遇到的问题分析
(一)“三龄”时间缺乏精准性
1.年龄不真实
事业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存在记录的出生日期前后不符的现象,或是出生时间不同于身份证上的信息,或是职工年龄有所修改,因而导致职业年龄缺乏真实性。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在于历史遗留问题未及时解决,未明确出生时间记录时间应是以公历还是农历为标准,存在故意修改年龄现象,或是人事档案资料登记时工作不严谨,存在记录失误的情况。
2.党龄不正确
职工党龄审查方面存在入党记录时间不统一、时间记录出现错误的现象。此问题的出现有主观及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层面来讲,党龄计算方式不明确、故意调整入党时间是导致党龄不准的直接原因,同时,不同阶段所应用的党龄计算方式有所差异,也会导致党龄不够精准。
3.工龄缺乏准确性
职工工资表上体现的工作时间与档案登记的工作时间并不一致,不具备详细的工作证明信息,致使职工人事档案中所记录的工作时间存在前后不符的情况。按照转正时间计算工龄是导致工龄不准确问题出现的主要诱因,同时,若是履历表的登记不够详细,会因证明信息缺失而影响工龄的准确性。
(二)“两历”资料不够标准
“两历”资料标准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学历不统一及工作经历内容不全面两个方面。学历不统一是指职工入党资料缺失或学历学位档案资料不一致,这是由于向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提交职工资料时缺少了学历学位档案信息,或是人员调动时档案未同步调动,或是关于学历学位方面的资料丢失或损毁。而工作信息不完整主要是由于工作履历资料有所缺失,或是工作进修等方面培训资料丢失,导致职工工作经历出现了间断现象。
(三)“一身份”佐证信息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职工干部中,许多都存在佐证信息不全面的现象,有的干部没有派遣证,有的是缺少薪资报酬及人员任用等审批表格。此问题的发生诱因有客观及主观两方面因素。主观层面来讲,是事业单位对佐证信息的保管不够重视,或是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缺乏责任意识,工作不够严谨。另一方面,是由于是事业单位机构重组时未能全面交接档案,或是档案管理人力不足等因素导致的。
二、人事档案主要信息审查认定的方法
(一)“三龄”认定方法
1.出生时间认定方法
认定出生时间时,若是没有其他认定资料,应以人事档案当中出生时间信息的最早记录为准。若是出生时间被涂改,需要调取公安部门登记的原始户籍内容,以此为依据认定职工的出生时间。若是户籍信息比人事资料的形成时间更晚,应向职工家属求证,并查看其出生证明材料,且应以阳历作为出生时间的认定标准。
2.入党日期认定方法
认定入党日期时,应以入党志愿书的记录时间为依据,若是此记录与上级党委的标注时间存在差异,则应将上级党委的标注时间作为认定标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档案,应以支部大会接收预备党员的时间作为入党日期的认定时间,以预备档案转正时间作为党龄认定时间基准。
3.参与工作日期认定方法
以职工资料派遣报到证日期或是公务员记录表中的记录时间作为其参与工作时间的认定基准。若是派遣证与转正定级表中的时间并不一致,则应以转正定级表的时间作为参与工作日期认定时间。以职工劳动合约期作为有人事代理的职工参与工作日期的认定依据。
(二)“两历”认定方法
1.学历认定方法
学历认定时,应根据职工学历获取时间作为依据。若高等教育学历的获取时间在参与工作时间之前,并是在全日制高校中取得的学历,应将之认定为全日制教育。若不是全日制教育,则将之认定为在职教育。认定党校学历时,应对职工的报考党校的登记表、判断表进行审查,还要审查其学历证明,若党校进修时间不足一年半,则不可进行学历认定。此外,要根据教育或服务中心的认证信息作为国外发布学历的认定标准。
2.工作经历认定方法
以干部履历表作为工作经历认定依据,同时还要严格审查定级审查表,并将之作为认定基准。这两个表格均不可存在断层现象。若存在部分工作信息丢失,应补全佐证信息,呈报给人事中心,由其负责佐证信息有效性审查,审查无误后要签章确认,之后方可作为工作经历认定依据。
(三)“一身份”认定方法
以录用、任免等相关审批表作为社会招录人员的身份证证依据。若是为转业军人,身份认定时,要对其退伍军人记录表进行审查,检验其军官任免晋衔报表,还要严格审查入伍记录表,而后再认定其身份。若职工毕业于全日制院校,应以工作通知书、派遣证为依据进行身份认定,同时还应将转正确定、薪资报酬等审批表格作为身份审查与认定的重要依据。
三、人事档案主要信息审核认定工作科学开展的路径分析
(一)建立专业审查认定团队、详细记录人员档案审查情况
事业单位审查人事档案主要信息时,应筛选专业人员成立专项审查认定小组,由人事业务负责人担任组长职务,负责统筹部署整个审查认定工作,在审查开展前详细记录相关的资料信息。应增强档案部与人事部的协作与配合,以职工出生年龄、入党时间、参与工作时间、学历、工作经历、身份等方面信息的详细收集与调查为基础,详细登记人事档案审查情况,通过完整的资料收集,确保人事档案审查工作顺畅开展。
(二)严格审查认定人事档案资料内容
审核认定人事档案之前,应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活动,确保认定团队审查业务理论知识完备。若审查中存在档案内容不全面的情况,应与人事资料保管者及时沟通,尽可能补全所缺资料。如果人事档案中职工“三龄”信息不全,或是“两历”、“一身份”认定不够精准,需要通过二次审核,在可行性处理建议的提出后,由审核认定小组共同协商讨论,并详细记录档案核实认定表格,职工本人需在此表上签字,且审查者及审核认定人的签章也需齐全,而后方可将之与个人档案资料共同存储。
(三)构建完善的审核认定机制
人事档案信息审核认定工作需要连续性开展,且需以完善的机制作为指导,应通过审核认定措施的科学与全面实施,确保得出客观、精准的审查认定结果。应制定与实施任前审查机制,在员工招聘或晋升时,严格审查其人事资料,做到所发生问题的及时与妥善处理,资料无误后方可入职或晋升。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审核认定申诉体系,严厉查处审核认定中存在的违规或失误行为。当事人可以通过正规途径对不合理的审核认定情况进行申诉,并提交相应佐证信息,从而保障审核认定结果的公正性与精准性。
(四)确保人事档案管理符合规定标准
1.规范整理
人事档案的记录要书写规范、内容清晰,不可随意涂改。应遵循规范方法划分材料,合理排序,确保层次分明。应准确记录材料生成日期,严谨记录材料编号及页码。按照要求加工或装订材料,不可出现脱页漏装现象,不可使资料内容有所缺损。应以《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作为档案整理的重要依据。
2.科学存储
审查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时,若发现其中存在信息有误的资料,或是信息内容不必归档,则应将清除日期清晰标注在档案目录之上,注明档案清除的具体原因,且经办人要签字确认。根据资料来源进行退返,将之分别退还给个人或组织。将所有文书资料做好存储,其他无价值资料则可销毁。
3.严谨审核
档案资料入档时,档案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查入档信息,逐一核实新收集档案信息的精准性,确保信息审查准确无误、信息足够完整后再入档存储。若档案资料有涂改痕迹,应对涂改人进行追查,并对其给予严厉惩处。若是信息内容与政府规定不相符,与档案信息存储标准及存储方法不一致,应立即纠正。若存在记录缺乏规范性或是手续缺失的档案信息,应与材料生成部门及时沟通,由其负责补全信息,补交手续。
结语: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开展,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规范性管理起到了警示作用。面对人事档案主要信息审查中存在的“两历”资料不够标准、“三龄”时间缺乏精准性、“一身份”佐证信息不完善几方面问题,应从审核认定方法的调整入手,建立专业审查认定团队、详细记录人员档案审查情况、严格审查认定人事档案资料内容、构建完善的审核认定机制、确保人事档案管理符合规定标准,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性,高效管理与利用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公信力的提升,确保人事档案职能作用的最大化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