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家庭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策略
2021-11-28杨晓平刘青
杨晓平 刘青
(河北省任丘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任丘 062550)
中职学校学生时期我们正处于身体心理健康发展的特殊时期阶段,趋近于成熟,但仍然由于他们缺乏经验,青春期的一些心理症状也随之产生,因此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极其容易在生活中出现某些心理上的问题,或者给他们埋下某些心理病害的隐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和引起了社会人士的普遍重视。我国中职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以及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状况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各方重要的焦点。
一、学校体制教育对中职生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的影响与策略
(一)当代中职生的身心还不够成熟,在我们逐渐步入新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后,他们迫切地想着自己能够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教师、同学们的认可与尊重,但是他们在实际的社会人际交往中却很难适应和接受不了一种新的现代社会和人际关系,因此就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中职院校的专科教育项目由于其具有的专业性、逻辑性及其教学实践性都很强,且其教学内容也比较抽象,一些基础知识和理论相对较差的同学学习管理起来就很困难,再加上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合理的学习计划,导致他们往往无法紧紧跟得住自己所要求的进度而在实际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所需要面临和累积的而且知识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慢慢地使得人对于自己的学习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同时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对自我的认识缺少了合理性认识而使其对自我的判断结果太低,在其精神和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我不行”的意识和自卑感,对于学习逐步地失去了兴趣以及积极性的驱使力,有的中职学生甚至会觉得自己无法实现未来,没有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出现了一种自暴或者放弃的情况。中职生的选择择业方向往往是他们最密切需要关心的一个问题,中职生一边很多人担心自己的专业学历低、技能不太完全过关,害怕自己无法找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工作,一边又想着自己所寻求得到的更多机会和工作待遇好、薪酬高、轻松,能够成功地出人头地,但是毕业后整体的就业状况和他们的预测都会存在很大的空间和落差,这时他们就可能会觉得很沮丧。在我们的选择就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都会遇到伴随着紧张、兴奋、焦虑这样一种矛盾的心态,但是同时因为现在我国的学校选择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多数中职学生在自己选择所在的工作岗位时都比较少有自信,渴望通过学校或者特别是家长等方式来支持帮助他们彻底解决自己选择的就业困难。
(二)对于心理健康进行教学的工作,加大财力、物力以及社会各个方面人力资源投入的支持力度,健全对于心理问题以及其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中可能存在问题的科学研究设备装置、研发机制,扩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途径,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教学,把对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活动工作落到实处,培养他们积极询问上的健康心理以及健全的人格要帮助我校的中职生牢固地树立起自信,积极地开导那些成绩较差、自卑的中职生,帮助他们有效地缓解自己的心理问题,避免出现产生严重的身心问题。积极探索和开设各种类型的中职心理咨询服务渠道。学校可以定期地安排或者组织一些针对学生们的心理检查,之后再根据他们做的检查和结果对其情况和特征进行评估和分析,对那些急于重点了解自己的心理需要或者具备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年轻人提供帮助。还建议可以通过开展些其他的心理健康活动,比如开展心理面对面的活动、心理知识竞赛、意志力培养心理顾问咨询房等,让学生们通过参与到这些活动,拉近与教师以及同学之间的联系,减少他们的心理障碍。对一些虽然存在心理问题但又不敢做到面对面沟通交谈的同学,应该可以借助于网络咨询服务平台或者是电话咨询等手段,使得学生们更加愿意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此外,学校还应该适当地为广大学生开设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培养、就业观或者说这些是促进人体安全和健康成长的专业技术课程,并且还需要结合一些关于心理训练和其他心理教育指导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课程内容,提高我们广大学生自身心理调控的能力,抗挫受伤的能力以及对自身心理的抗压耐受能力,让我们的我们广大中职生要始终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身心和精神状态,正确并积极地认真去面对自己的世界和人生服务于整个社会,从而使我们可以大大丰富广大中职学生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我们广大中职生也十分希望成功,渴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得到家长、老师以及每一位同学的共识肯定与赞赏,走出了他们的自卑、孤独与困境,同时还建议大家可以定期举办关于“贫穷与富有”的一场辩论赛,以帮助纠正大家对待学生错误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消除他们之间的攀比心理,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或劣势,树立一种新的自信。另外,教师要更深入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及时认识和了解到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及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二、家庭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策略
首先家长的强烈期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家长过分地重视和支持孩子们的学习,容易引起家长在学校内部产生心理焦虑、情绪不安稳定心里不平衡、对别人的表现为敌对性情绪、抑郁、学习上的压力较大、适应不好。因为家长过分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考试成绩给予了很多的重视,一旦这样的孩子并未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水平就轻则别言乱语。重则殴打,从而对孩子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极易引起孩子产生焦虑和厌学之类的情绪。父母们也应该进一步充分注重如何加强自己孩子综合品质素养的持续培育和不断提升,我们的每个父母一直都认为是我们对孩子的第一任教育指导者是教师和最好的老师和老师,家长的一切日常语言行为举止都将直接地严重影响涉及到我们的每个孩子。所以我们要做到把教育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首先必须要做到让自己成为优秀父母。心胸狭窄的家长和父母,很难培养处于胸怀宽广的孩子。如果我们父母的眼光狭窄,没有可以容人的力量,对于孩子也只是指指点点木造地夸夸其谈,久而久之在长时间的责怪和斥骂声中,这些孩子便会产生强烈的自我疑虑。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家长首先一定是要求自己想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身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树立远大的绿色社会主义事业理想、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建立和培养自己树立起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对他们和别人都一定要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对工作态度,从而能够使你们在生活中正确地引导和主动感染并看到你的亲爱孩子,更好地深入落实你们良性的亲子家庭教育,促进我们的孩子身心和精神健康地成长。
其次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度的惩罚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显示,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度.严格和惩戒均可能给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我们的父亲和他们惩罚自己孩子的同时,他们不注重和我们的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愿意给予我们的孩子进行解释的机会和平台,接受了父亲的惩罚之后迫于他们父亲的尊严,不敢将自己的愤怒及不满地表现在眼前,将这种抱恨的情感紧紧地压抑住了自己的身体和内心深处,这样一种负面的情感很快就可能会因为得不到了宣泄很久就可能会导致孩子们产生一些精神上的问题,据我们的数据统计,大多数经常遭遇家长和学校的父母惩罚的孩子成绩也都是不理想,有的甚至会变成厌学、抗拒等等。另外也可能是有一些孩子容易怒躁无法控制自身的性格和情感、经常和别人交流时发生骚扰、缺少了自信,更有甚者很快就可能对自己的生命和未来失去了希望。、创设一个和谐的气氛来建立一种良好互动与沟通的家园亲子关系:在一个家庭中良好的亲自关系建立能够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快乐地发展。良好的家庭和亲子关系的培养与形成,有利于我们的家长将他们健康的价值观和理念、社会对人生的目标表现方式带到我们的孩子,有助于其学会以后每个人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培养与形成,使其能够在家庭中树立良好的道德心及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其对自己良好习惯的教育与养成,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家长,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多的抽出一些时间多和孩子一起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和了解一个孩子的人生性格、思维和动态、以及他们在看到一个问题时的态度、意见和观点,真正地走进它的内心世界去认识和了解一个孩子,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就是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包容、理解、信赖、体验到了家庭的温暖,把他们当作亲人和朋友。这样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喜欢和父母共同分享自己的心事,父母对我们所给出的建议也就会很轻松地被接纳。
最后由于父母过度地干涉或者不加强保护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与成长,由于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都被认为孩子就像如同一件珍宝。父母和家庭中其他的孩子们往往会因为出于痛苦和关怀的心理而过度地对孩子们进行保护和干预,以至严重地限制了孩子独立、自主、勇敢等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些孩子表现得胆怯、害怕、焦虑,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没有承担起任何压力。家长的那种过分干预和保护有时候还可能会给孩子们的身心带来不良体验,他们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和父母这种类型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刻意与自己做成对手,并且把他人的善意也当成了敌意。于是就会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自己父母意志的事件,表现和思想上的偏执,人际关系的紧张等等不良后果。合理地要求和适当的管理,我们热爱和尊重自己的孩子但并非代表一味地放纵,不过分地干涉和约束,但也需要适当地提高。所以我们的家长要更多地给予他们一些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还要更多地给予他们一些发展的自由。被圈养在密闭笼子里的小鸟永远都学不到飞行,长在高温房间里的小树枝也经得起了风吹雨打。我们要做到的是想让孩子真正地培养出一个拥有健全的性格,首先将他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去接受磨炼,培养他面对困难,应对问题的能力,再一次次地在挫折和失败中形成,培养他建立起坚强的意志力及毅斗,从而使他成为未来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