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研究
2021-11-28王璐璐
王璐璐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实验中学,山东 聊城 252500)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被广大教师、各位家长和所有学生高度重视,但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如果不采取针对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就很难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提高,而且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大打折扣[1]。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解决学生群体与个体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
新课程模式下的数学教学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2]。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深入挖掘数学问题,积极优化问题解决方案,并将其合理地应用于生活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全面融入于课程探索及课程分析的过程当中。另外,高效的数学课堂还需要学生采用自学、自主探究的方式对不同题型进行探究,并在合作、沟通、讨论过程中消除对数学学习的压力[3]。由此,高效的数学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并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构建高效课堂还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根据现有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设计个性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理解、记忆,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需要教师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提高核心教学水平。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
(一)基于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中融入生活中的常见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内容进行分析探讨。这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又能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情境、生活内容的探究,促使学生在强化练习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于兴趣培养
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概率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抽奖的生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抽奖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品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进而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教学氛围。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
多数教师还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教材内容照搬照抄,凡是教材上没有的内容概不涉及,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讲台下面听,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4]。部分教师能够接受新课标改革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大胆尝试、敢于创新,但实际忽略了教材的核心地位,总是一味地迎合新课标改革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理念,片面追求课堂教学氛围活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对整个教学过程缺少引导,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热闹闹、乱哄哄。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结论
在多数学校、教师及父母的观念里,“唯分数论”依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应对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是教学的主流思想。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都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不够重视,没有对学生进行客观性、综合性的全面评价[5]。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夺取高分,只能是要求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公式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至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则置之不顾。长远来看,学生的个性发展、天性天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限制,不利于日后的全面发展。
四、初中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研究
(一)重视课前预习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快速地适应此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课前的预习环节,了解第二天数学课程需要学习到哪些知识点及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预习方法可采用网课的形式进行,使学生了解课程中的重点及必考点,并加以记录,及时发现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及缺陷,方便第二天上课解决疑难问题。这不仅能够消除学生上课不积极的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我们设置的预习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只是让学生提前了解所讲知识的框架,不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做好预习,能够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数学知识框架,对所有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便于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认知水平,认为将教材上的内容简单粗暴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而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教学的兴趣。为了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高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上的主动权更多地让渡给学生,教师则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引导。在课堂上鼓励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多想解题思路。对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及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学生,多了解其遇到的问题并适当地给予帮助,让其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平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兴趣爱好等。如在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时,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预习,将不懂的地方写到小卡片上,并在上课之前上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们困惑进行教学,以便高效地运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
教师应加强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解决同一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扩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让学生更快地找到最简便的解题技巧,从而缩短做题所使用的时间。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采用灵活思维角度看待同一问题,通过牢记各个数学知识点击数学理论,通过运用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做好数学问题的探究。例如,教师需要构建创新化思维的教学模式,诱导学生根据不同问题进行理解与分享,并逐渐养成积极进取、积极探索的习惯,有利于让学生进行交流与争辩。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质疑、讨论、交流、争辩的地方,课堂气氛应该是和谐的、自由度较高的、宽松的、公平的,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参与实践活动。在课下辅导环节,教师也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多沟通,多交流。但是,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与教师沟通交流,这是普遍现象。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课堂的效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具体地了解数学原来的产生过程,从而加深对数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增加初中数学课堂的吸引力。如在讲授“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教材上的知识通过动画、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上画出一个直角坐标系,标注上A、B的对称点,让学生画出关于X轴对称的点分别在哪里,然后运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现给学生答案。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加深了对“轴对称”内容的理解,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提高初中课堂的有效性。
(五)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在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大到航空航天、网络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尖领域,广到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学难题,其有着无限可能,我们伟大祖国能够取得举世的傲人成绩是与数学分不开的。初中教师要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数学的关键作用。学生学习完相关知识后,不仅会做题,而且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工具作用,体验成功的乐趣。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生活化问题,还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例如,在教学“弦的垂直平分线必然会过圆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中投射一面圆形的镜子,并通过几组图片交替为学生叙述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学校里有一面圆形的窗户,小军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将球踢到窗户上,玻璃碎了,小军作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学生,主动向教师承认了错误并要购买一面大小、厚度、透明度与原来玻璃相同的新玻璃。由此引出问题:“请帮小军计算出他需要买多大的玻璃,和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教师以这样一道情境化问题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思考。学生纷纷为小军“建言献策”,课堂参与度高。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探究新知识,掌握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同时展示才能。对于学生的发言过程,教师要积极评价,以鼓励性的话语为学生树立探究数学问题的信心,使其意识到只要肯思考、敢学习,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生活情境化教学的运用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使其获得快乐的思维体验,并在解决问题时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成就感,对学习兴趣培养与学习能力提升有良多益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及时优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