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积极心理学,加强中职班级管理
2021-11-28雷云凤
雷云凤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永川 402160)
引言: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在西方国家开始盛行并流入国内,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知识。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加强班级管理,从而帮助中职生拓展自身原有的积极力量,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同时,运用积极心理学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利器,增强中职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班集体。
一、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共创和谐班集体
学生在校的时间占据一天中的大部分,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时间也最久。为了帮助中职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促使中职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中职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体验,有效提高中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共创和谐班集体,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提出以下几点有效构建积极师生关系的建议:
第一,积极关心学生。作为教师应该要时刻关注本班学生的发展动态,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情况,同时也应该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生的情感、精神等方面。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隔阂,教师应该在情感的基础上建立积极师生关系。也就是说,作为教师,不能将活动局限于课堂之中,也不能局限扮演教师这一个角色。可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以“心理咨询师”或是“朋友”、“倾诉对象”的角色去回应学生对自身的情感诉求,真心实意地表达出教师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爱。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感受,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二,积极改善学生存在的行为问题。在积极心理学当中正面解读了关于学生的行为问题,指的是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指责或是训斥学生的问题行为,应该从正面去引导学生积极改善行为问题,从而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例如,在面对学生迟到问题时,作为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单独与学生谈话,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了解学生迟到的主要原因,先肯定学生正确的兴趣,再委婉的指出迟到的错误。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成长,有助于中职生建设健康的心理。再例如,对于班级中学生比较落后的学生,很多教师常常会对他们产生偏见的想法,认为他们故意不学习、拖班级后腿。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的问题,提升学习的成绩,还会让学生从小养成自卑、厌学等负面的情绪,对学生日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阻碍。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师,需要学会用更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面对学生的问题,并且积极地进行引导和帮助。为此,笔者便深入地和班级中的学困生进行交流,了解和掌握每个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发现有的学生是因为课上听不懂、有的学生是因为写作业效率太低、有的学生是不喜欢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是因为存在太多学习坏习惯、有的是受到家庭影响等等,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笔者进行了分类,之后思考不同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针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通过这样的方法,班级中的学困生逐渐改善了学习过程里的行为问题和态度问题,慢慢地开始提高成绩,获得了很好地提升。
二、构建积极的情感体验,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积极心理学当中有一个层面内容指的是主观体验感受,通过表达出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中职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他人的辅导和帮助。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积极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通过自我认知,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有缺点。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譬如,传授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通过联系、排除等方式加强记忆,从而减少在日常生活中的消极体验。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鼓励的用词用语,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学会认识自我的优点和特色,改善学生的心理困惑。
第二,通过积极暗示,培养学生提升自我的能力。暗示指的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引导做出一系列行为,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消极的心理。例如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中职生会感觉吃力,或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中职生容易碰壁,造成心理消极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暗示中职生,通过鼓励的方式替代中职生消极得地想法,并暗示中职生应该要积极面对。由于中职生正处于青春阶段,因此做出的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教师应该给予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第三,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挖掘潜在能力。积极心理学重点在于研究人的潜在能力等一些积极的方面,通过挖掘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的内在固有资源得到最大发挥的作用。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存在个体差异。每一名学生都有优缺点,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正视缺点,并挖掘潜能。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习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挖掘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之后,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优点,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点安排对应的班干部工作,对于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可以安排组长、班长等班干部,对于有绘画能力的学生,可以安排文艺干部,对于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安排体育委员等等,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学生释放自己的天赋;教师还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互动,积极地展现自己的魅力;教师还可以构建网络平台,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和互动,以此来更好地发觉彼此的优点和潜能。总之,教师要认识到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关注”的理念,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积极面,学会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三、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创设健康的心理
环境与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积极心理学中认为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因此,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例如布置温馨的班级,可以融入一些“家”的元素,使学生在校也能有在家的感觉,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体验。同时,教师还需要营造文化环境,提倡“积极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增强文化底蕴,做一个有文化涵养的学生。
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对中职班级的教学管理,促使中职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讲座以及宣讲、实践等方式,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以学习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方式,提高师生对积极心理学的认知,并且在日后活动中可以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情绪,激发中职生的积极人格,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笔者尝试做了以下方面的操作:
例如,首先,笔者创造了班级的班歌,邀请学生一起对班歌进行取名,班歌融入了团结、积极向上的理念和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笔者会引导班级学生积极地在对外的集体活动中演唱班歌,从而养成班级的团结一心、积极阳光的氛围;其次,笔者还创建了本班级的班训,通过班训,让班级学生能够更清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制作班训的时候,笔者还邀请了班级的学生一同参与,通过互相出谋划策、互相提出意见的方式,在笔者和班级学生的共同讨论下,一起完成符合本班级特色的班训,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和认可班训中的制度,从而积极地配合和遵守制度,发挥出班训的效果;接着,本次还充分地发挥好中职学生的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从而提高班级的团结力。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不同,学生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学习的压力也相对小很多,为此,笔者充分地借助学生的业余时间,开展团体运动、团队竞赛、友情操等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能够增进彼此的感情,营造更加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带来更多色彩;最后,笔者还建立了班级心理交流会,在心理交流会上,学生可以匿名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彼此之间互相匿名进行关心和交流,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帮助。总之,教师可以借助各样的班级活动、班级制度和班级文化,来营造和谐的班级学习和生活氛围,从而发挥出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提高中职班级管理的质量以及中职教育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运用积极心理学,加强中职班级管理主要是教师通过一种含蓄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形成乐观的态度。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下,中职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信任,并加强学习自信。同时,运用积极心理学有助于鼓励中职生,促使中职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达到中职素质教育的最初目的。因此,作为中职教师,需要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中职班级管理的影响和帮助,积极地借助本文中所提出的积极心理学下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策略进行班级管理改革,通过和学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等途径,来落实积极心理学,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和质量,为中职学生的发展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