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面向制造企业技术工人培训的策略研究

2021-11-28王洪娟

魅力中国 2021年33期
关键词:高技能工人院校

王洪娟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突破,我国的制造企业也加大重视对于机器人在实际生产之中的应用,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也导致了我国技术工人无法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满足不了企业生产与国家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依据时代发展的规律,国家开始重视技术性人才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我国实体工业的产业转型。随着政府、企业、社会的呼应,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场所,必须坚守住培养新时期创新能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理念。当前制造企业发展遇到瓶颈,可以转换思维模式,通过高职院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帮助员工自我提升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深化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模式,为企业输送更贴合的员工,构件双赢的合作模式。

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高职院校也必须贴合实际情况,依据企业发展需求,设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同时还可以对员工培养“工匠精神”,助力企业员工成为高技能人才。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可以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所有劳动者。专精于一种领域,针对该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保持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新时期下对于技术型人才的要求是具备知识性、技能型与创新性。技术人才是国家实体制造的核心力量,也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

二、当前高技能人才的价值

(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推动力量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飞快地增长。中国也成为全球重要制造生产地,但却一直缺乏这自主性、创造性,无法有效地提高国家地位与产业水平,从而导致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结构处于下游地位。在当前时期我国的制造业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有着极大的差距,与制造强国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他们更加深化加深对于高职院校的理解,更加注重对于技能技术的教学,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不难看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必须加大重视高等职业院校与制造企业的合作模式,推动我国制造业员工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提升制造水平的同时,推动结构转型。

(二)企业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在制造企业对于员工提升时,往往会更加倾向于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员工。因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要注重工人精益求精、认真钻研的工匠品质。在进行专业知识提升的同时加强提升工人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员工自身的价值。

(三)高职院校目标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体系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存在,因此其必须明确自身的教育特点,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进行产学研的融合,实现企业员工专业能力与职业组织的提升。企业工人虽然步入社会,高职院校也必须重视对职业精神的培养,将工匠精神纳入培训体系当中,培养工人爱岗敬业、奉献服务的高尚品质。依据国家政策,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深化创新自身教育体系,认清自身的教育职责,明确自身发展目标,深化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工学结合,从多个方面加强对于企业员工的培养。

三、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困境

目前我国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是极高的,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加快高职院校与制造企业的合作,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完善的学习平台,助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依据湖南省实际情况可以轻易地看出,湖南省的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缺口是非常大的[1]。通过观察德国的职业教育不难发现,作为制造强国,必须要具备优秀的技工,才可以创造出最优质的产品。经过对于湖南省内三家国有大型制造企业调研发现,技术工人团队中高技能人才的比重严重不足,团队体系不完善等问题[2]。湖南省目前也在加大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但当前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来自社会的阻碍

当前社会环境中,人们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年代,随之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得目前社会更加看重短期利益回报,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员工对于技术的学习是不够重视的。同时,社会对于技术工人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偏见,这不仅阻碍了企业与高职院校对其的培养,也会让他们丧失对于敬业创新的价值追求,没有相应的社会认同感。

(二)来自教师的阻碍

在对于企业员工培训时,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仅是需要对于企业员工进行相关领域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员工养成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对于难题的钻研性。但普遍情况下,企业员工由于在社会经验及实践经验较长,在社会的大染缸中已经形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目前,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对于教师的评比在教学科研、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都没能将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成果纳入其中,导致培训导师仅仅只是走个形式,企业员工浪费时间的同时没能学到相应的知识与技术。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是从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行教育,自身的实践经验没有企业员工多,自身对于职业素养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这也会使得企业员工对于这样的老师无法产生认同感,甚至会以为这样的老师没有资质对他们进行培训。

(三)工人对于培训没有正确的认知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术培养的重要场所,企业员工认为还不如在单位进行实践,无法对于培训的价值有着一个清楚的认知。由于企业员工对于培训的不重视,导致企业员工的学习主动性较低,缺乏自信,无法清楚地认识到培训对于个人成长深层含义。其次,现时期工人还普遍地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于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四)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对于企业员工培训的评价体系并没有一个合理完善的建立,对于工人的评价仅仅只关于技术是否有提升、取得多少证书,忽视了企业工人对于技能的领悟与钻研。对于培训讲师的评价也仅仅只看重其开展的宣讲次数,忽视了对于企业员工学习的重要促进作用。

四、高职院校与企业对于员工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对于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其肩负着为我国输送技术人才的使命。文化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中也要加入文化教学提升,在提升其文化素养的同时领悟到技术工人的积极含义,从而协助企业员工对价值观与人生观有这一个正确的认知。高职院校必须要贴合自身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据自身水平及专业特点,将职业素养的教育融入员工的工作生活当中。

将职业素养的培训结合到物质文化生活,在企业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进行宣讲,让工人可以切身体验到技能型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通过组织观看与之相关的视频,让工人感受到工匠精神在于社会中的体现,提升认同感。同时制定贴合实际的考评机制,学习企业制度标准,引领工人积极主动地领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提升工人的综合职业素质。

(二)教育模式的转变,提升工人专业技能水平

为了更好地为国家输送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企业全面系统地对工人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根据定位及特色,在对于工人进行思想教育、专业实践中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工人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提升自身水平与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同企业必须加强对于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职业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结合,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工人的专业能力、价值追求,引领工人将培训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

作为培训中的主导者,培训导师要依据企业员工整体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培训手段,将“以人为本”为基础理念,深入挖掘工人的潜力。企业与高职院校不仅要将专业技能作为考核标准,也要将职业素养纳入其中,培养工人认真钻研的,积极进取的品质,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职业理念。

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其实更为重要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相对比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的互动性会有效地提升企业员工对于技术的探究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之中,学习更为先进的技术。高职院校必须依据理论课程与行业发展前景,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环节、理论环节。建立实训平台,完善培训体系,培养工人的专业能力、专业理论体系与团队协作能力。在这里要注重的是,培训老师的首要职责是进行教育工作,做不到对于企业一线工作的参与,知识体系会容易与当前行业环境出现差距。因此老师也要与受训员工构件互相学习的友好关系,让老师在理论研究中得到企业员工实践的指导同时让工人可以在日常工作之外,走进实训平台了解行业最近动态及技术,学习更新的专业理念。

(三)培训团队的良好建设

培训老师作为培训的主导者,其能力的高低是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学习质量的。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此为工人们传达优良的职业素养。

企业员工不同于其他生源,其主要认为还是为了提升自身水平,更好的帮助企业发展,因此对于老师的要求也较为特殊,近些年来“双师型”教师理念愈发普及,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对于该理念的建设培养,利用“双师型”教师对于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将工人安排到学校培训,以此提升工人的专业理论知识,将在学校中所获取的经验带到实际工作当中,让人才的培养与企业要求相符合,提升工人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也可以将学校中具有代表性教师代表带到实际生产当中,让他们用健全的理论知识探究可行性,提升其实践能力。也可以与工人代表根据自身优势开展项目探究,激发教师开展科研的积极主动性,推进技术、产品研发的成果转化。同时设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从对于工人的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切入口,结合企业、工作、学习等方面进行整体评分,督促教师加强自我学习,更好地投入到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之中。这对于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是较为有利的。

总结:高技能型人才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是刻不容缓的,因此对于高等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职院校必须要明确好自身的教育职责,企业也必须认清自身的发展路线,两者一同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机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信息库,搭建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技能人才技术支持平台,为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技术、资金、师资的支持,调动企业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优秀的综合职业素养,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基于核心力量,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高技能工人院校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