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导入研究
2021-11-28夏莲茹
夏莲茹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引言
语言和文化之间互为载体并相互依存,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同时需要学习文化,而高校开设英语课程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并使用英语开展交流。但是高校当前在开展英语教学时教学目标相对单一,忽略了在英语学习中深入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使得高校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缺失母语文化。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导入现况
高校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英语教学时,大多以优美国家的文化以及习俗为背景开展教学。无论是在课上所用的材料还是课外读本,其内容大多与英国文化以及美国文化相关,在讲课的过程当中,高校英语教师对于英美文化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一些教师甚至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效率,全程采用英文对学生开展教学,导致高校英语课堂无法有效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全面了解,在开展快语言交流的过程当中无法使用英语向他人传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致学生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当中仅仅可以听取别人所表达的英语文化信息,而无法向别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无法向外输出母语文化。一些高校英语教师习惯采用语文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忽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且在高校当中存在很多学生过分追求欧美文化,而对于我国所具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却不予理会,学生之间存在非常严重的母语文化丢失问题,这与我国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严重不符。而且在高校的英语课堂当中缺乏文化渗透理念,教师过分强调接受语言信息,影响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及我国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所以我国高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及英语表达能力,通过学生更好地向外输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缺乏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
(一)重视英语文化背景而忽略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之后涌入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以及语言,特别是英语文化在我国得到了空前发展。我国大多数青少年因为对这些外来文化好奇,并且认为学习外国文化知识是一种潮流,大多开始崇尚英文交流,了解英语语言背景,导致这些年轻人严重忽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大多年轻人崇尚“过洋节”,圣诞节、感恩节成了青少年最为青睐的节日,而对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以及重阳节却不够重视。一些人追求西方身材以及西方穿衣风格,全员模仿西方文明以及文化习俗,却少有人关注我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服饰及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情况不只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出现,同时延续到了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导致在高校英语教学课堂当中无法看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
(二)高校英语教师存在认知误区
大多高校英语教师在长期以来认为母语文化会对英语教学产生干扰,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应用中国思维方式表达英语,倡导学生在英语课堂当中采用纯英文形式开展交流,认为学生在英语课堂当中应该尽量采用英语开展交流,并且需要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背景为内容而开展交流。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及课外读物大多与英语母语国家文化相关,高校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与英语文化背景相关的书本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开展英语学习,但是这导致学生过于重视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对于自身所具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忽视,导致我国积淀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无法得到很好地传播。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积极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座文明古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历史的沉淀当中,我国形成了优秀的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等,这些都属于中华文明。因此,向学生传递我国上下几千年的文化文明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面对文化冲击,将学生鉴别文化的能力提升。所以高校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时,向学生讲解英语文化知识背景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向学生讲解我国积淀了上下几千年而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吸取英语文化背景当中的优点,还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避免大学生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的情况出现,使学生做到不仅可以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同时也可以发展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帮助学生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
跨文化交流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相互的。开展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则是通过语言交流,而学习语言的目的则正是开展跨文化交流。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为了实现跨文化交流这一目的,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文化,同时需要加强对学生开展母语文化训练。而且开展跨文化交流不能仅仅是单方面尊重一方的文化,同时需要对方尊重自己的文化,如果仅仅是盲目崇拜对方的文化,则会将平等交流这个杠杆打破。因此,高校英语教学需要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相融合,使得高校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吸收英语文化背景,还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外传播弘扬,这也可以充分激发我国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得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以及学习英语文化知识,保持平等的姿态开展跨文化交流。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扩大中外交流
随着对外开放之后各个国家的文化向中国涌入,各国之间开展双向交流。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不能仅仅吸收外国文化,而且需要帮助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而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向外输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所以高校当中的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文化观念,学会正确分辨文化知识内容,不能完全被西方文化洗脑,应当将传播以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承担起来。通过在高校当中学习英语知识了解并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采用英语向外国人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双方文化之间可以做到互相尊重。
四、高校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增加高校英语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目前在高校当中所采用的英语教材大多以英文国家的文化背景为主要内容,其目的则是避免学生在开展英语交流时采用中国思维模式,通过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避免学生说出“中国式英语”,但是高校英语教材当中很少出现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内容,这种情况严重影响高校学生学习以及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在一些教材的练习题以及阅读理解等内容当中逐渐将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篇幅增加,但其综合所占比重仍然较低。所以在高校当中需要改革英语教材,增加高校英语教材当中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板块,帮助高校学生在英语课堂当中了解并发扬中华上下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不仅可以向国外传播我国优秀文化,还可以将学生使用英语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担负起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转变英语教学思路,建立平等的语言交流环境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常常认为母语会对英语教学产生干扰,导致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过分注重全英文教学,而忽略了我国的母语文化。因此高校英语教师要改革传统的课堂单一语言输出方式,加强母语文化以及英语文化这两者之间的对比。高校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英语教材当中的英语文化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开展对比以及联系,在讲解英语国家的节日文化习俗时,对比讲解一下我国传统节日习俗,使学生可以了解英语文化以及中华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而且高校英语教师通过在教学时对比英语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可以从全方面了解这两种文化各自的优点以及缺点,避免学生出现盲目崇拜外国文化的情况,纠正学生“外来文化高尚,中国传统文化老土”的思想观念,使得学生可以理解文化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帮助学生建立平等的语言交流思想,增强高校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三)为我国高校学生创造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
英语教师需要为高校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可以融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英语文化,使其可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做到理解外来文化及包容外来文化,但是需要重点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对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英语书本进行阅读,并根据所阅读书籍当中的相关内容开展批判性地思考,将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观点表达出来,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所蕴含的内容。高校英语教师可以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在班级中开展演讲活动,在每一次英语课堂的前10分钟让学生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演讲,并让学生根据演讲内容开展讨论,将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加深,增强高校学生的民族自信,同时将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更加客观地学习英语文化知识。
(四)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只有高校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才可以将高校英语课堂当中的传统文化融入程度提高。在高校当中,一些英语教师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以及开展教学时仅仅注重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或者如何帮助学生采用英语讲解英语文化背景,在长期接受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之后,最终导致学生仅仅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却并不了解自身所处的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课堂当中缺失。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将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更加全面以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向学生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引导、感染学生主动了解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果高校英语教师仅仅痴迷于西方英语文化背景,又如何向学生传播、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呢?这只会导致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更加崇尚西方英语文化,而忽略积淀了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高校英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积极融入母语文化,增强英语与母语之间的联系,做到尊重、理解这两种文化,从而在高校英语课堂中更好地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国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结束语
简而言之,我国在经过几千年的变迁之后,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需要对其积极弘扬、发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需要建立平等的语言交流环境,积极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采用跨语言交流模式向外传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大学生可以全面地认识西方英语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