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1-11-28张灿
张灿
(黄果树旅游区思源实验学校,贵州 安顺 561000)
尽人皆知,在小学阶段,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科,但是,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情况下,以往的教学模式早就已经无法达到现如今的教育需求,无论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对其学习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就必须对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予以适当的优化及创新,不断提高其学习热情,以此达到学习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作用
(一)符合新时期下的教育要求
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现况下,国家对小学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式的优化及创新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在实践工作中,我们也对这一教育改革及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基于此种现况下,合理运用生活情境展开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措施,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借助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阶段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予以合理的控制,不仅需要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立足于多个层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致力于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以便其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借助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还可以调动其学习兴趣,加强其实践能力,提升学习质量与效果,这对其未来的学习及生活等多方面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与重要意义。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所谓生活情境教学,主要是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小学阶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定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根据符合生活实际情况的基本原则进行,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切实性,为其塑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同时激发其形成数学思维。与此同时,生活情境的设置内容不能超过学生年龄与其接受能力。因为小学阶段涉及到六个年级段,对于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而言,数学教师在设置生活情境时,需要立足于学生自身经历与日常生活进行选材,由此一来不仅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其更高效地联想到生活情境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对于高年级的课堂教学而言,数学教师在设置生活情境时,考虑到高年级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思考能力,所以教师便能够直接考虑设计和所学数学知识具有紧密关联的生活情境。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开拓教学资源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设置合理的情境,就必须深入发掘相关知识素材,同时展开相关情境与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在新教改愈发深入的现况下,教学目标愈发明确,必须做好学生核心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工作。所以,数学教师在整理各类信息材料时,必须积极应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元素,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做好相关元素的提炼工作,然后再设置对应的生活情境,由此一来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比如,在对经济消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便能够让学生完善跟随自己的父母去商场与超市进行采购,在此期间,可以让学生对父母与卖家之间的还价过程及买卖过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而数学教师便可以以此作为基础,展开相关情境的建设工作,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买方与卖方,并对各类物品展开买卖活动。由于在这个阶段,会牵涉到多种消费与金额的转换,因此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便可以强化数学加、减法的应用,以此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在此期间,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更多乐趣,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二)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力度
由于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间建设联系涉及到许多方式,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年龄特点与其特性,建设适当的联系,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更好的应用所学的基础数学知识,同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的数学意识。所以,数学教师在借助生活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积极应用各类生活元素,数学教师能够把包含的物品单位设定成学生频繁触及到的内容。比如,在对三角板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便应该选择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事物,例如,三角板或是其他事物展开教学,不仅如此,数学教师还能够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合理应用,把部分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图片进行动态或是视频讲解,借助这一生活情境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对三角板相关知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其可以迅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加强具体化教学的运用
借助生活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举例说明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通常是十分优先的,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与案例予以全面的整合,尽可能地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案例,促使学生可以结合附近的事物,对各种问题展开更具体化的思考。比如,在对乘除法进行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设置一个具有导入性的问题,比如:小红、小明、小丽在分水果时,每人分一个水果一共能够分成多少个水果?在学生给出答案以后,数学教师便能够让学生设定多个数值,借助乘除法的合理应用,可以对例子予以进一步的延伸,同时对经典知识进行提炼,以便学生能够掌握其中的规律,总结学习经验,以此为后续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积极借助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时代进步的现况下,多媒体技术的实践应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愈发广泛,多媒体技术能够把以往更具平面化的知识变成更具立体化、多维化的图片或是音频等多种形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出设置生活情境必不可少的工具。比如,在对《四则运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便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设置潮湿果蔬区的生活情境,其中分别展示着香蕉、西瓜、火龙果、茄子、柿子以及黄瓜等一系列水果蔬菜的图片,促使学生被各种各样水果蔬菜图片所吸引的同时,借助文字的方式在各种水果蔬菜的下方标注单价,比如,香蕉2.5元/kg,西瓜2.5元/kg,火龙果8元/kg,茄子3元/kg,柿子4元/kg,黄瓜2.5元/kg。若是学生带着150元去超市采购自己喜欢的水果蔬菜,并选择不同的数量,再分别计算出自身一共消费的数额和剩余的数额。借助生活情境的设置,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借助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处理,同时还能够丰富教学模式,促使其能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以此调动起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结束语:总而言之,将生活情境融入于小学教学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与作用,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还需要做好创新优化工作,在把生活元素与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还应该实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合理衔接的目的,以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妥善应用数学知识,加强其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在此期间必须注意的是,这并非是一蹴而就便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合理运用、积极实践、循序渐进的,同时找到适宜的措施予以创新与优化,以此让教学目标得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