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高校对学生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价值和对策
2021-11-28侯轲
侯轲
(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消遣、便利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工具,同样也是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阵地。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忠实用户,网络信息的渗透,对大学生有着直接影响。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之中,其一言一行,也能够直观地反馈到网络环境之中,实现网络重构。高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必须注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念,提升政治觉悟,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一、当下高校对学生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价值
网络的传播有利有弊,好坏参半。一些不良信息借助网络渠道,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之中,试图造成负面影响。大学生身处象牙塔之中,多年浸润于书本里面,鲜少接触社会,缺乏阅历,心态不坚定容易动摇,思维能力较差[1]。一旦这些不良信息侵入,动摇大学生思想,就有可能带领大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带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安全问题的直观受害者就是大学生,高校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有力矫正,避免大学生沉浸于错误的沼泽之中,越陷越深,最终影响一生。因此,在高校之中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信息,可谓鱼龙混杂,复杂性和多样性是网络信息的特点。尤其是如今的网络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一些别有用心者妄图借助网络阵地,宣传不良言论,对我国青少年造成荼毒,从意识形态上对我国造成破坏。在网络环境之中,一些非主流思想蔓延,他们披着主流思想的外衣,以断章取义、虚构捏造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不良思想。比如说,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中,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为重要能量,督促人们不断前进。但是有的人或者机构,却对此思想进行曲解,散播言论:“社会环境竞争激烈,保持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没用的,最终的奋斗成果都要被他人所剥削,奋斗毫无意义。一个人辛苦奋斗多年,仍旧是为他人做嫁衣,这并不能够体现个人价值。”在长时间的信息浸润之中,一些大学生难免会被该言论所误导,从而丧失努力拼搏、不断奋斗的劲头,以“丧”的态度面对生活,导致学业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个人发展[2]。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当下我国大学生明显缺乏良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能力。
同时,大学生经过多年教育,逐步被主流思想所影响,建立良好的主流意识形态,心智较为坚定。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无声渗透,悄然的为大学生输送错误信息,就会逐步摧毁大学生的心智,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意识形态坚定,政治觉悟高,不易被动摇。但是仍旧有不少大学生,缺乏坚定心态,非常容易被他人言论所蛊惑,导致盲目崇尚非主流思想,是非观与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并对主流思想产生质疑,从而做出一系列错误行为[3]。
面对这些情况,高校必须拿出自己的态度,积极开展网络形态意识安全教育。从教育入手,带领学生们正确认知网络世界,明辨网络语言,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这就是当下高校对学生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价值。
二、当下高校对学生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扩充教育者队伍,强化教育力量
在过去,高校主要是通过思政教育,来传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要环节。但是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下,网络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高校必须做出调整,及时跟进教育步伐,创新教育内容。与网络相结合,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同时,大学生是个性张扬、寻求自由的群体,他们对于思政教育课堂的单一性与枯燥性早已心存不满,上课积极性较差,容易走神,有的人甚至干脆逃课[4]。如此这般,不利于高校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面对现状,高校必须做出积极改变。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扩充教育者队伍,强化教育者力量。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是为学生们传到授业解惑的灵魂人物。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形态,会直观反映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一定要从教育工作者入手,对高校教师队伍展开全方位地培养。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学习大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网络素养,提升教师的政治觉悟。建设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帮助大学生们树立良好三观,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网络环境,提升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将不良信息自觉的抵御在外。同时,借助网络,发挥其实优势,与家庭、社会建立紧密联系,扩充教育工作者队伍。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高校之中,还需要团结家庭、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扩大教育影响力度。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实现全方位教学。
(二)构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大学生正处于张扬、活泼、追求个性的年龄段,他们思维活跃,包容度强,接受度高,各类新鲜事物都勇于尝试。大学生处于未成年和成年人的交界地带。一方面他们脱离小时候的单纯幼稚,想要插上自由的翅膀,飞往成人世界,寻求锻炼和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身心建设还不成熟,意识形态淡薄,无法有效抵御成人世界的伤害,需要在高校接受强化训练,促进身心的不断发展。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年纪,大学生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诱惑,做出错误判断,造成不良后果。网络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休闲、学习都无法摆脱的重要工具,信息从各个网络渠道渗透,难免会对大学生带来影响。好的网络信息,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坏的信息,却能够毁其一生。高校要做的,就是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观念,增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构建网络安全监管机制,为大学生创设一个更为健康的网络环境,屏蔽负面信息。在构建安全机制的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第一,高校要保证可靠的资金投入,建设基础设备,做好设备防护工作。基础设备的质量越高,那么就越是能够抵御非法攻击,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甄别信息工作;第二,建立激励奖惩制度,明确分工,落实个人责任制。提升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时刻做好风险监管工作,将建设网络信息安全融入血液之中,保证校园网络环境的良好性;第三,构建健全的安全检查体系。信息化工作充满着复杂性与繁琐性,高校必须构建全面的工作体系,对校园网进行严格监管,定期检查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推动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多元化教育渠道,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鉴别水平
网络环境充斥着海量信息,每分每秒都会有大量新信息产生、传播,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是在海量信息之中,也不乏大量不良信息。大学生十分依赖网络,甚至达到形影不离的地步。一方面,大学生要借助网络,学习知识,提升自我;另一方面,大学生借助网络,交流观点,发表意见,追求成长。脱离网络,对于大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合理,也是不实际的。高校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让大学生能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之中,对各个信息进行有效辨别,从而选取出适合自己的网络信息,为我所用。高校可设置专门的课程,用以带领学生们正确看待网络环境,客观认知网络信息,解读信息内容,提升学生们的网络素养。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官方号等等,以网络渠道接近大学生群体,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社会主旋律,输送主流思想,开阔学生视野,保证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针对当下的社会话题,可借助官方渠道,进行理解分析,客观解读。以免一些不良机构断章取义,对大学生渗透一些不良思想。比如说,可以邀请高校有影响力的教师,定期开展网络直播,对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热门时间进行点评,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看待事物,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解析事件,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被不良思想牵着鼻子走。还可以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宣讲活动,通过班会,或者是校园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入地了解网络,明确网络的利与弊,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高校发展道路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建设内容。高校必须明确其价值,把握其特征,熟悉其内涵,熟练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高校范围之内,构建更为健全的教学体系,建立监管机制,建设校园网络环境,积极开展网络教育渠道,创新教学模式,联系家庭与社会,扩大教育范围,让高校大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接受教育,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之中,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学会正确鉴别网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