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11-28孟庆昕王伟玲杜秉旋
孟庆昕 王伟玲 杜秉旋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进行完善和创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终身学习理念深入到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当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一、“三教改革”背景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高校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进行创新和完善,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对学生展开多样化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将“三教改革”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因专业能力当中包括操作实践能力、学科创新创业能力等,学生只有在“三教改革”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教学下进行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和意义。此外,产教结合模式不仅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还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展开针对性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教学,对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二)优化工程管理教材
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而高校根据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对高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并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人才培养目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丰富和优化建设工程管理教材和资源,使建筑工程管理教材和资源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符合我国建设工程行业发展趋势。此外,高校和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多样化建设工程管理教学模式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主,不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只有深化教材建设改革,及时融入行业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积极开发校企共编双元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活页式教材等,才能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建筑工程管理能力和素养,为学生步入社会和建设工程行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创新仿真教学模式
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三教改革”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相结合,为学生推行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型教学模式,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展开个性化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能有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学习到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此外,高校还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新仿真教学模式和实践操作课程,并将信息技术与实践操作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虽然我国新型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但由于教师自身教学观念并未及时更新,未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也未积极将“三教改革”融入到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当中,高校教师针对学生仍采用传统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此外,部分学生对建设工程管理知识和技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涨,进而无法有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二)缺乏安全管理经验
现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不仅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还能促进学生在建设工程行业当中的稳定发展。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部分高校当中的教师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并未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也未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新个性化建设工程管理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传统建设工程管理教学模式当中无法学习到符合自身发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不符合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无法胜任高难度的建设工程工作。
(三)忽视课程体系建设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虽然部分高校重视将“三教改革”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但由于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并未根据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标准将课程体系进行建设,使部分高校的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此外,因教师自身缺乏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水平,并未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本身和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只能对学生展开传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教学,学生也无法学习到符合建设工程行业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因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高校要想有效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建设工程行业的人才,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如此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巧。因高校教师自身教学理念未及时更新,并未重视将“三教改革”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相结合,导致学生无法在紧张、压抑的传统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当中进行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学习,也无法实现提高高校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根本教育目标。
三、“三教改革”背景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一)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建设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其对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还要引导教师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巧的教学。高校还应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引导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建设工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教学,进而为建设工程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高校还应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明确建设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高校在开展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建设工程教学内容与行业先进的建设工程管理技术相衔接,对学生展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参与企业工作时,能有效将自身专业能力运用到工作当中,以此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高校要想有效提高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学习能力,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建设工程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因此,高校应定期为教师组织交流会和座谈会,引导教师与其他教师展开交流和沟通,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自身实践教学水平,能有效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融入到高校建设工程教学中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此外,高校还可聘请专业的、实践经验强的工程管理教师,担任高校建设工程专业的兼职教师,与高校现有的教师共同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进而有效提高高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合理的构建课程体系
高校将建设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并为教师开展建设工程教学,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帮助教师有效对学生展开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教学,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因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和前提,而高校将建设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能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这不仅符合“三教改革”措施地提出,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高校要重视为教师和学生构建课程体系,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将教材进行更新和优化,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为学生构建基于“岗课赛证”(即“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特色核心课程—职业技能竞赛能力—1+X 证书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旨在探索职业素养、职业习惯、职业能力及素质拓展等相关岗位需求在专业课程中的深入研究,改进专业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化教学,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促进赛教结合,实现书证融通,增强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四)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三教改革”是指将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高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中融入信息技术,为学生展开新型建设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并在业余时间提高自身建设工程管理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将自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在课堂当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真正掌握建设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高校要想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就必须将“三教改革”融入到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并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优化和丰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内容,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使高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满足建筑工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