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1-11-28冯宝忠

魅力中国 2021年18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学段理论课

冯宝忠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习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1]。这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各学段思政课程的连贯性、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和教学方法的适宜性,确保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前后衔接,循序渐进。

一、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是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需要,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全程育人的必然要求。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往深里走、实里走,增强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深度思考,为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协同合力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明确了方向。

其次,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建构统一德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早在1994 年党中央提出遵循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思政课程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提出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的要求。[2]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并就教材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效果和党的领导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部署。[1]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建构统一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支撑。

最后,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对于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习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的重要论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中心,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地位,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全过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树立系统思维,着力构建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教育体系,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之所以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是因为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课程目标与具体实践分离,缺乏足够的融通性。课程目标是教育者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教育思想通过教学实践达到的目的和结果。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是思政课教学的中心,所有教学活动只有紧密围绕课程目标设置进行安排才能顺利进行。课程目标的转换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前提和先导,要明确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解决什么问题,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悟到什么、养成什么,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存在思政课程目标与社会实践相脱节、部分教师没有将课程目标内化的现象,导致教学活动不能达成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同时,还存在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成一体,相互脱节的现象,还没有形成各个学段系统化、梯次性、相互融通的课程目标。

其次,课程设计没有统一布局,课程内容存在覆盖和重叠的现象,缺少必要的连贯性和层次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从其内核上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建构应该是在同一个系统视野下统合而成。而目前来看,在课程设计整体架构的设置上,不同学段课程设计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安排,使得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使得教育者对大中小思政课课程设计一体化的需求十分迫切。教材是完成教育教学要求的重要载体,教材的不同体现了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差异。各学段现有的思政教材编写缺少统一规划,教材内容相互重复,造成了教学过程中讲授内容单调重复,也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和懒散的学习态度。此外,不同学段教材还存在连贯性不强的问题,导致大中小思政课不能流畅衔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低学段所学过难、过深,高学段却所学较浅的现象,不能达到思政课程内容的应有的连贯性和层次性。

最后,课程教学缺乏合作交流,课程评价指标并不统一。课程教学缺少合作,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研讨。由于高校和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隶属于不同的教育主管机构,两者缺乏交流的意愿,也没有意识到不同学段的教师合作是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的重要方法。从当前有限的交流和互动的现状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少丰富、有效的合作的方式,交流互动的内容尚处在较浅阶段,没有产生系统化、组织性的整体的运作。针对这种情况习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大中小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应该加强联系和互动的要求。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建立集体备课平台,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然要求建立起标准统一、规范明确的一体化评价体系,进而通过评价活动来全面有效地检查思政课一体化的展开情况和实施效果,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当前由于各学段都仅建立自己的考核标准,没有设定统一的、明确的量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难以体现。教学合作的缺乏和统一评价标准的缺失还可能会导致教学偏离目标,不能更好地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目标要求。

三、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长期以来大学、中学、小学思政课“各自为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形成了“各管一段”“背靠背”式的教学现状,缺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分层次、递进式教学,也没有达到各学段思政课的协同效果。根据目前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对策进行解决。

首先,统筹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广义上指教育和社会的关系;狭义上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育教学应该达到的预期效果。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就要从整体上统筹规划课程目标。虽然大学、中学、小学思政课的三个阶段相对独立,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相同,那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崇高共产主义信仰的建设者。因此,作为一种有计划和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思政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坚定信念信仰,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有情怀、有担当、有能力的德才兼备型人才。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并不排斥,而是应该建立在不同阶段目标的层次性基础之上。大中小学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不同,统筹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要适应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成长规律,体现出育人目标和教学定位层次性和渐进性要求。因此,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深刻把握一体化的现实内涵,注重教学内容上的整体性和衔接性,教育要素间的融合性和互通性,构建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螺旋上升的各阶段课程教学目标,进而整体谋划,一体推进,从而达到预期的思政课教育目标要求。

其次,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内容质量的高低是关系思政课程内涵式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大中小学各学段课程能否有效衔接、有序推进的中心环节。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学生要提升的素养不同,但是后面段一定是先前阶段的提高和完善。目前由于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内容缺乏连续性、渐进性,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的系统性、整体性,妨碍了教育教学的有机衔接,破坏了大中小思政课程的一体性。办好思政课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遵循人成长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规划课程内容,做到思政课教育的整体性、连贯性、上升性。在教学内容整体设计上要体现不同学段特点,避免教育内容的常识性重复与回旋倒挂,形成一个主次分明、循序渐进的系统结构。小学阶段重在启蒙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准确把握和认识不同学段思政课程的特点与作用,切实理清和明确整体目标与阶段目标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确保课程内容重点突出、循序渐进,体现螺旋上升、主次分明的趋势。[3]尤其是“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正确的思想和人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青少年成长时期必须注重相互配合,有针对性培养。注重实践教育,积极挖掘、开发本地红色资源,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堂教学的鲜活性、感染力。

最后,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备课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在性质和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在实践中,各学段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缺失,相互了解不够,造成在教学实践中内容重复赘余,学生进了大学校园,学习的思政课内容与中小学思政课内容重叠,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备课平台,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有利于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对接性、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以及教学评价的连贯性。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改变传统的以所教学段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意识,大手拉小手,携手共进,为培养具有中国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学段理论课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