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的关系研究

2021-11-28单连标

大医生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血栓脑梗死血液

单连标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1908)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而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紊乱,既往研究发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ACI病情情况,但只能对部分凝血体系进行评价,进而导致其评估具有一定局限性[1]。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观察和研究血液凝固状态动态变化的辅助诊断手段,主要用于测定血凝块形成速度、强度及稳定性,可在短时间内全面反映血液凝固与溶解的全过程,是评价血液高凝状态的一种直观的、较有价值的检测手段[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5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ACI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关系,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5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ACI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55~73岁,平均(62.81±2.48)岁。ACI组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53~72岁,平均(62.77±2.45)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组间对比。纳入标准:ACI组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的相关标准,且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临床资料完整者;发病后24 h内入院接受治疗者。排除标准:出血性脑卒中或伴有脑外伤、脑肿瘤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脑损伤者;入组前接受过溶栓、抗纤维化及抗凝治疗者;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临床配合检查依从性较差者;伴有意识或认知障碍者。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将其分为2份,分别注入2个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的抗凝试管中,分别用于TEG检测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取1份用0.109 mol/L枸橼酸钠9∶1抗凝,应用血栓弹力仪(Thrombelastograph Analyzer,型号:TEG-5000)检测TEG参数,包括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另1份血液样本按照上述方法抗凝处理后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浆,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武汉景川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CA-710)检测凝血指标,包括APTT、FIB、D-D。

1.3 观察指标 ①将ACI组患者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对比。②分析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TEG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150例ACI患者中腔隙性梗死(直径<11.50 mm,70例),小梗死(直径11.50~31 mm,50例),大梗死(直径 > 31 mm,累及2个脑解剖部位,30例)。③对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分析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 ACI组患者K、R显著短于对照组,MA显著大于对照组,血浆FIB、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研究对象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TEG:血栓弹力图;ACI:急性脑梗死;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R:凝血反应时间;MA: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D-D:D- 二聚体。

?

2.2 不同梗死面积ACl患者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 随着梗死面积的逐渐增加,ACI患者的K、R逐渐缩短,MA逐渐增大,血浆FIB、D-D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梗死面积患者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梗死面积ACl患者TEG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不同梗死面积ACl患者TEG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腔隙性梗死比,*P<0.05;与小梗死比,#P<0.05。

?

2.3 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与FIB、D-D呈负相关(r= -0.456,-0.337),R与FIB、D-D呈负相关(r= -0.319,-0.408),MA与FIB、D-D呈正相关(r= 0.322,0.3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多数ACI患者会遗留偏瘫、抑郁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ACI发病与纤溶功能、凝血功能等障碍有关,当ACI患者血液凝滞度增加时,可减慢血流速度,引发血栓,进而引起脑动脉管腔阻塞、狭窄,导致脑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症状,进而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临床上通过检测ACI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情况来评估患者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出血、微血栓等情况,但仅靠传统凝血指标检测对血栓风险评估具有一定局限[5]。因此,亟需探寻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以更好地评估ACI患者病情。

TEG能判断导致出血的具体原因,检出是纤维蛋白、凝血因子还是血小板的原因导致的出血,,其参数可直观、有效地评价血液高凝状态,相比传统凝血指标,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全方位且连续地对血液凝固与溶解过程做出反应,进而能够反映血液凝固状态的动态变化,有效评估ACI患者病情[6-7]。其中K、R值在血液高凝状态下会呈现缩短现象,可用于反映凝血动力;MA相当于血栓的最大坚固度,可用来表示血凝块的最大强度与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与血小板质量、数量及FIB有关;当血液凝滞度增加时,MA值可增大;FIB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低凝血期和继发纤溶期降低;D-D可有效反映纤维蛋白溶解程度,与ACI患者脑梗死类型、梗死面积、神经功能密切相关[8]。本研究结果显示,ACI组患者K、R显著短于对照组,MA显著大于对照组,血浆FIB、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ACI患者梗死面积的逐渐增加,K、R逐渐缩短,MA逐渐增大,血浆FIB、D-D水平逐渐升高,说明ACI患者血液黏滞度偏高,使得FIB、D-D处于过度激活状态。同时,进一步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K、R与FIB、D-D呈负相关,而MA与FIB、D-D呈正相关,再次证实ACI患者TEG参数变化与FIB、D-D密切相关,并表明TEG检测结果可准确反映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状态,对ACI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意义,能快速、准确地判断急性脑梗死的血液凝固性改变,可通过对治疗后的TEG参数预测患者预后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为早期识别继发性脑出血,降低溶栓相关疾病的病死率提供参考。

综上,ACI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现象,TEG参数变化与FIB、D-D有关,可用作评价ACI发生、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建议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血栓脑梗死血液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多彩血液大揭秘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神奇血液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