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应该注意些什么?

2021-11-28陈高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中医医院

保健文汇 2021年5期
关键词:病因血压用药

文 陈高明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中医医院)

高血压与高血糖、高血脂合称“三高”,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比较常见,但是近几年已经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高血压病在我国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同时也是诱发其他疾病危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人身体健康的损害比较大。人们普遍不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对于高血压的认识也不到位,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高血压都容易出现盲目性,轻信一些偏方等,不仅无法起到好的治疗作用,而且会耽误病情。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除了遵守医嘱合理服药以外,更应该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此来协助控制高血压,减少危害。

高血压病因及症状

高血压即血压升高,是一种因为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是诱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罪魁祸首”,因此被人们称为“无声的杀手”。高血压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家族史;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年龄增长;膳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过多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避孕药、激素等药物;肥胖、糖尿病、肾脏实质损害等其他相关疾病。高血压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独立疾病,具体病因不明确,超过90%的高血压患者属于原发性类型。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明确,血压升高仅仅是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可能是暂时性的,因此也称为症状性高血压。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表现是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尤其是在劳累或者精神紧张后容易出现血压升高,在适当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在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抽搐、神志不清,可导致患者死亡。

高血压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高血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比较常见,但是高血压疾病也在慢慢地年轻化,主要原因是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加上不规律的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所以,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需要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在患上高血压以后更是要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并积极接受治疗,控制血压,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另外,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饮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从而提高血压控制效果,缓解症状。

第一,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一定要均衡。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控制每餐的食物量,避免出现食物堆积。另外在平时的饮食中要多吃一些可能对降血压有用的食物,并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对于血管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低盐、低糖饮食,因为盐分摄入过多就会引发高血压,同时还会造成其他疾病的发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晚餐不能吃太多,避免出现消化不良,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致使血压升高。

第二,高血压患者必须戒烟酒。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饮酒的人患上高血压疾病的概率要比不吸烟、不喝酒的人高很多,烟酒也已经被证实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具有直接关系,所以人们一定要重视烟酒对于人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第三,控制好自己的体重。肥胖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患有高血压,因为体重的增加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负荷压力,直接造成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一方面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一方面可以降低血压。

第四,适量的运动。很多人在患上高血压以后就处处小心,运动也越来越少,怕因为运动造成血压升高,影响健康。其实高血压患者是最应该运动的人,当然运动要适量,因人而异。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有助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于血压降低而言是具有好处的,可以维持血压在一个相对较低且平稳的数值。

第五,高血压患者平时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时间间隔最好是3个月或者半年,进而准确知道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第六,合理用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西药比较多,但是也有一些中成药具有很好的疗效,例如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脑立清、益安宁丸、清脑降压片、杞菊地黄丸等,中西药搭配使用的效果更好。

结语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临床高发病、常见病,给我国居民健康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人们应该提高高血压疾病认识,在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科学、及时戒烟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定期体检、合理用药,从而有效控制自己的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避免引发其他严重的疾病,享受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病因血压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不同病因新生儿惊厥临床特征分析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