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产前心理问题探索及如何护理
2021-11-28罗万萍彭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文 罗万萍 (彭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妊娠是女性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才能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大多数孕产妇产前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容易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的心态,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还会导致孕妇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紊乱,从而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等问题,影响孕产妇的分娩,严重时会引发产后抑郁症。因此,应加强孕产妇产前心理护理,通过全面科学的心理护理办法,增强孕产妇自身的信心,引导孕产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检查,帮助孕产妇改善自身状态,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孕产妇顺利分娩。
孕产妇产前心理问题分析
恐惧心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人了解信息的途径增多,能够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在此影响下,大多数孕产妇往往会从网上了解一些关于产妇或者新生儿死亡的报道,对于自然分娩时产生的疼痛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孕产妇在住院之后容易形成恐惧心理,害怕自然分娩时的疼痛以及并发症,从而影响自身以及胎儿的安全。与经产妇相比,初产妇的恐惧心理更为严重。
怀疑心理。每一个家庭都注重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问题。在选择医院时,往往更注重医疗设备的整体水平以及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但由于缺少对妊娠知识的了解,孕产妇在住院之后了解到一些敏感信息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由于孕产妇处于特殊时期,会多思多想,往往会对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的能力产生怀疑,无法积极配合,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孤独心理。孕产妇在进入产房之后,家属陪伴时间缩短,孕产妇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容易形成孤独与不安的心理。
不安心理。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孕产妇对胎儿的性别存在好奇以及期待心理。在法律限制下,孕产妇无法知晓胎儿性别,所以十分担心家人是否会认同胎儿的性别,而这种情况往往会使孕产妇的思想负担加重。一般孕产妇在确定胎儿性别之前都会产生这种紧张情绪,影响孕产妇的身心健康。
孕产妇产前心理护理办法
全面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特点。为帮助孕产妇缓解不良情绪,纠正不良心态,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大多数孕产妇缺少对心理护理的观念,无法主动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利用亲切的语言引导患者表达自身感受,既能拉近互患之间的关系,又能确保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心理特征属于人的内心活动,在主观因素的影响下,孕产妇往往不能通过语言将内心的状态完整表达,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有效推测,比如对于经济能力较差的孕产妇而言,不安心理问题较多,对于经济能力较好、文化程度较高的女性而言,以怀疑和恐惧心理问题居多。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若孕妇以恐惧心理为主,医护人员要加强知识宣传教育,帮助孕产妇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更多关于分娩的知识,并能够帮助孕妇认识到现阶段的医疗水平能够帮助孕产妇解决其担心的问题。对于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医院会针对孕产妇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此来帮助患者消除恐感,同时也要注重给予孕产妇更多的精神鼓励,帮助孕产妇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强孕产妇的自信心,从而消除恐惧感。
若孕妇以怀疑心理为主,医护人员依然要将产前注意事项以及妊娠的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同时也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避免与孕妇讨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医护人员要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不要擅自讨论孕产妇的病情。通过孤独心理的护理方法,加强与互患之间的交流,通过增强彼此之间的熟悉度来提高孕产妇对护理人员以及医院的信任,帮助孕产妇消除怀疑心理。
若孕妇以孤独心理为主,医护人员要注意情感交流,选择轻松愉悦的话题,增加护患之间的感情,同时使孕产妇更加信任护理人员。尤其是孕产妇的家属不在身旁陪伴时,医护人员要竭尽自身全力,使孕产妇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家属的作用,但能够给予孕产妇更大的心理安慰。
若孕产妇以不安心理为主,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了解妊娠属于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使孕妇能够正确认识自然分娩,帮助患者消除不安恐惧心理。医护人员也要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胎儿的性别不是通过人为努力就可以确定,不要过分注重胎儿的性别问题,引入家庭幸福理念,使家属能够重视孕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由此帮助孕产妇消除不安心理。
综上所述,大多数孕妇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未知事物时,会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而对于孕产妇而言,孕产妇在孕期忧思过虑,心理问题会放大,孕产妇对于即将诞生的新生命往往会存在期待,同时也会使孕妇产生更多的忧虑,通过开展产前心理护理,帮助孕产妇消除消极心理。医护人员在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时,需要特别注意仪表以及说话的态度,在与孕产妇沟通时,也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够理解孕产妇因心情不佳而产生的情绪激动,试图通过语言帮助孕产妇平缓情绪,良好的沟通才能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有效消除孕产妇的不安心理。医护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获得孕产妇的信任,才能全面了解孕产妇的心理问题,促使心理护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