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新经管战略
——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2021-11-28张雨婷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管核心素养

周 伟,张雨婷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1 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对新经管战略的指导意义

1.1 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①时代背景方面。培育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后工业化时代科技发展趋势对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所带来的颠覆性挑战[1]。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安德烈·焦尔当所说,在一个越来越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人们不可能了解今后50年将颠覆人类生活的各种创新,必须不断地对自身的成功和失败进行总结[2]。②功能定位方面。核心素养是连接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是对传统的人才培养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具体化。③要素构成方面。核心素养是个体应该具有的最必要、最关键的基础性素养,通过它可以带动个体发展所需要的其他素养的生成[3]。④实现路径方面。核心素养是可以通过后天持续不断的学习而获得的,学校教育是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的重要载体,这就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1.2 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对新经管战略的指导意义

(1)新经管战略要以培育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培养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挑战的应用型人才,是新经管战略的初衷和出发点。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应用型人才大都在生产服务一线的行业和岗位就业,而行业和岗位变迁的历史表明,最容易被替换甚至消失的,恰恰就是生产服务一线的行业和岗位。

(2)新经管战略要以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为着眼点。作为一个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工具关系的动态整体,核心素养不是依靠某个单方面的力量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长期的通力合作。具体到高等学校,就是要不断研究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和新特点,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为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的形成创造必要的条件。

(3)新经管战略要以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着力点。长期形成的传统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学业评价制度等,一定会不同程度地阻碍新经管建设的推进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只有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思维和使命的担当,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4],全面审视束缚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破旧立新,才能促进新经管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2 新经管战略中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

2.1 学术绩效主义下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偏移

考核评价机制严重影响了教师对教书育人这一天职的投入。①教师的课堂教学投入十分有限。教学是教师的第一工作,上课是教师的第一职责,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大学教学具有教学任务多样、教学对象差异、教学内容高深、教学过程探索、教学情境复杂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教学具有高度的学术性。教师必须要把教学作为一项学术事业,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倾心研究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水平。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投入严重不足,从组织教学内容到研究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设计到课后加强辅导,这些原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需的基本环节,在实践中都大打“折扣”。广受诟病的课程教学浅表化、“水课”等问题正是由此而衍生的。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的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5]。②教师的学生关注度普遍不高。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更是教师履行育人职责的基本要求。为此,教师必须要注重过程管理,密切联系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质、认知规律和个体需求等,促进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推动他们实现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新经管建设时期,“00后”将会陆续进入大学校园,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个性更加鲜明、兴趣更加广泛,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教师应该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增强对他们的了解。

2.2 宽松的学业评价制度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生成

(1)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难以获得应有的增进。传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认知能力是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表现的主要解释变量,而认知能力获得和提升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突出表现在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结构不够健全、知识面比较狭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这种状况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待,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是新经管建设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2)大学生的非认知能力也未获得应有的提升。非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相对,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所呈现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或响应方式,常表现为人的个性特质或非智力因素。新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非认知能力同认知能力一样,也能影响人的劳动力市场表现,甚至影响更加显著。研究表明,非认知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干预而改变和提高的,教育就是一种重要的干预形式。宽松的学业评价制度下,学生可以不必刻苦学习就能够毕业,这不仅不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不利于提高他们的非认知能力。不经过刻苦训练,学生是难以体会和理解自律、勤奋、毅力、担当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的。某种程度上,非认知能力比认知能力更重要。

2.3 多元选择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容易使学生迷失自我

面对未来,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直接就业,该面向哪个部门?哪个行业?继续深造,该选择什么高校?什么专业?如何取舍?更重要的是,每个方向都有成功“前辈”的优秀事迹在无形地牵引着他们,究竟怎么选择?不少大学生在这种无休无止的选择中纠结、彷徨,渐渐迷失了自我,有的发展目标经常游移,有的干脆就没有了发展目标。对于尚未成熟的年青大学生,如何在日益多元而快速变迁的信息时代、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社会中自主行动,的确是一个关系个人甚至社会发展的时代课题。

3 指向核心素养的新经管战略推进策略

3.1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本质职能的教育价值观

①加快落实教师分类分层考核评价制度。当前,尽管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建设“双一流”;推进“四个回归”;实施“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但高校为获得更多资源而激烈竞争的格局并没有改变,地方高校为提升办学层次而激烈竞争的格局也没有改变。在此背景下,让高校完全放弃学术绩效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是实行分类分层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让部分教师潜心于科学研究活动,大部分教师的工作重心还是应该聚焦于教学,尤其是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更应该如此。②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从人类的认识活动规律来看,教学是“流”,科研是“源”;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教学是基础,而科研是提高,二者密不可分,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首先,要制定有利于促进教学与科研同时开展的政策和措施,引导教师围绕教学开展科学研究。这样,就可以将教师从这种分离状态下解放出来,兼顾了教学和研究;其次,要改变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分开考核的现状,制定有利于教学研究的激励措施,赋予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③树立培养高质量人才就是为社会服务的大局观。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有助于学校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并据此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教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业务水平;也有助于社会参与高校的改革,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在高等学校越来越走向社会中心的今天,高校积极拓展其社会服务职能不仅必要,而且应该。新经管建设中,要平衡好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关系,根据学校定位和特色,开展有限度的社会服务活动。

3.2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①构建新型课程群,丰富课程内涵。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性的、重复性的工作将会逐渐被新兴技术所取代,现代服务业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只有具备“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能力”的人才,才能胜任未来机器不能承担的复杂的工作,这也正是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核心要义。核心素养的形成是通过多门课程的教学和训练累积起来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也不是依靠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就能够完成的,因此,面对新趋势,既要构建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又要丰富课程内涵,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教材,不能用过时的知识培养明天的毕业生。②组建课程组,发挥集体的智慧。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佳着力点就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组建课程组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当然,组建课程组只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严格落实才是更重要的充分条件。③加强过程管理,激发学生潜能。刻苦读书学习是学生的第一任务,但在宽松的学业评价制度下,经常旷课的、沉迷游戏的、多门课程重修或补考的学生,大多都能够按时毕业。他们未能求得真知,没有练就过硬的本领,不能体会奋斗的幸福,这不仅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变迁的需要。④促进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协同育人,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思政课程能够增进学生对这些优秀品质的理性认识,专业课程可以通过刻苦、系统地训练丰富他们对这些优秀品质的感性认识,两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 构建师生深度融合的学习共同体

3.3.1 通过课堂教学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①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践者和推动者,适当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也是新经管战略的重要抓手。为此,教师既要研究教学内容,又要研究教学组织形式,既要研究教学对象,又要研究教学方法。这样,教师才能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因课制宜选择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教学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来。②改革学业评价方式,提升学业挑战度。发挥学业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就是要加强过程管理,大幅度提高学生平时成绩的权重,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程度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③重视教学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持教学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作为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及时主动把学习中的困惑、难以理解的问题,甚至教学建议等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3.3.2 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激发学习动机,锻炼学习意志,培养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实践感知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教师增加直接经验、亲近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第二课堂同样需要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这对于丰富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拓宽师生的联系界面,尤其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是第二课堂学习共同体着重需要加强和提升的内容。

猜你喜欢

经管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模拟教学平台项目建设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