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德荣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综述

2021-11-28郑凯旋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初级阶段毛泽东思想

郑凯旋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党建党史教研部,吉林长春,130102)

郑德荣教授(1926-2018)是当代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是我国中共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人。多年来,他始终以“理想、勤奋、毅力、进取”为人生座右铭,将党史人的激情、责任感、奉献精神转化为前行动力,放弃了生活享受,勤劬不懈,几十年如一日从事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学术风格与思想体系,取得令学界瞩目的累累硕果。据统计,郑德荣教授公开发表论文260余篇(含与人合作),出版理论专著56部(含与人合著),承担过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在这些学术成果中,郑德荣教授不仅发表了多篇具开创性价值的学术论文,撰写了多部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并在其中提出众多具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观点。可以说郑德荣教授的学术成果、治学理念就像一座恢弘奇伟、内容丰赡的思想宝库,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学术研究焕发盎然生机。众多学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共党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为推动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研究与宣传工作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郑德荣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和代表人物。郑德荣教授是国内最早涉及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从党的十二大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起点,到十五大后对邓小平理论的系统研究,他对邓小平理论的探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止息,为深化和拓展邓小平理论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目前,学界对于郑德荣教授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方面尚未有专门的成果面世,仅在李洪河、夏学平的《学识·胆识·求是·创新——郑德荣教授学术思想评介》,程舒伟的《严谨求实,探索创新——郑德荣教授学术思想评介》等综述类文章中有所涉及。本文拟就郑德荣教授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问题再作进一步探讨。

一、郑德荣关于邓小平理论相关研究概述

郑德荣教授对邓小平理论研究从时间跨度来看大体上为30年,即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自党的十二大召开后,他就将自己的研究视野由中共党史若干问题、毛泽东思想逐步延伸、拓展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五大后他则是专注于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纵观郑德荣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在这一阶段,郑德荣教授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历史宏观层面的考察。1985年,在《毛泽东思想史稿(社会主义时期)》一书中,他用了一个章节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他认为,具有中国特色就是:一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经验;二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不能单凭主管愿望办事。并同时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1]1988—1989年,郑德荣教授以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6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2]为研究依据,发表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启迪》《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新发展》《认真汲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等文章。文中他对于“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各自特点、共性规律和经验进行提炼与概括。十年后,郑德荣教授又再次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发表了《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比较研究》,文中他从多个视角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分析。1991—1993年,郑德荣教授相继发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试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毛泽东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历史丰碑》《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文章,在文中通过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间、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历史关联性的精准分析,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由来和依据,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总的来说,在这个阶段,他以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的理论姿态,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为一个相互衔接的整体进行观察,再经过对不同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比对,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发展规律,得出基本结论。

(二)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在这个阶段,郑德荣教授更为注重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经过认真的思索与考量,他选择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研究的突破口。1995—1998年,他相继发表了《略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初级阶段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对我国国情和历史方位的科学论断》等文章。文中从历史由来与客观依据、基本国情与历史方位、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等几个主要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入的阐释。1999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书的问世标志着郑德荣教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已趋完整化、体系化。2001年,由郑德荣教授主编的《国情·道路·现代化》一书正式出版,此书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定的纪念建党80周年全国百部重点图书之一,书中的第六章专门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构建”问题进行深刻论述。2004年,他以邓小平的发展观为研究对象撰写了《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谛探析》《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文中通过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剖析,阐明了邓小平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质。2014—2015年,他又先后发表了《邓小平“走自己的路”思想动因探析》与《从“破冰再行”到“乘风破浪”——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等文章。总的来说,在这个阶段,郑德荣教授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已经逐步实现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具体、整体与局部研究的有机融合。

二、郑德荣关于邓小平理论若干问题研究

郑德荣教授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是多层次、多方面、多视角的,不仅有对基本理论的精辟阐释,还有对具体案例的深刻分析;不仅有对历史探索的追溯与反思,还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概而言之,他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关于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

从探究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到阐发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再到深度剖析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关系,郑德荣教授对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随着时代向前发展,理论逐步完善而与时俱进的过程。

首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说法,如何看待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成为当时理论界热议话题。在党的十三大闭幕后不久,郑德荣教授随即撰写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新发展》一文,在文中他对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与阐发。他认为:“从总体上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作为这次历史性飞跃主要代表人物的邓小平的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不能把邓小平的思想与作为科学体系和集中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既要看到两者的区别,又要从二者的联系上去看,应当把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看成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3]这段论述从“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视角探讨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在当时来看是具有一定的学术代表性与理论前沿性的。

其次,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蠢蠢欲动,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进行歪曲和抨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德荣教授撰文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在揭示了二者之间一脉相承的内在关联性的同时,也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具体来讲,他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毛泽东社会主义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起跳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包括:彻底消灭公有制;以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为动力;在社会主义的一定时期,应利用和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实行高度的民主集中制;人民当家作主。以上观点说明,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主旨精神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基本一致的,其中包含着符合中国实际的有益探索。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合理吸收和科学扬弃。恢复了毛泽东曾经坚持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现了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超越和升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部分。三是论证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关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避免借否定毛泽东社会主义观来否定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可以通过对历史过程连续性的考察,给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深厚的根基;能够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最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关系。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郑德荣教授正是以此为权威依据展开了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比较研究。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他从共同点与个性化差异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同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前者是后者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个性化差异在于:从理论内容来看,二者面临和解决的历史课题不同,理论体系的侧重点不同,回答的问题也不同;从理论特征来看,毛泽东思想传统文化的气息更浓郁,邓小平理论时代的特点更鲜明;从理论风格来看,毛泽东思想的载体多长篇论文,旁征博引,大气磅礴,邓小平理论的载体多简短谈话,语言平实,贴近生活。在此基础上,郑德荣教授又进一步指出,要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谈邓小平理论,将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二是教条地对待毛泽东思想,将邓小平理论对照毛泽东著作语录式地对号。

(二)关于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

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多年来力求探索、突破的一个重大课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透视和剖析,提出了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系列推测和设想,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必然客观规律,充分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向往与憧憬。但是由于历史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这就导致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在如何巩固、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遇到很多现实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毛泽东曾尝试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邓小平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并解决了困扰社会主义国家多年的一系列难题,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郑德荣教授认为,邓小平主要从四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突破。首先,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局限性,把理想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找到了一条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发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其次,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邓小平改革动力论提出以改革为动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的持续解放和发展,这就突破了社会主义只有发展生产力,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传统观点。再次,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问题。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明确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商品经济发展不可逾越,计划和市场本身并没有社会制度属性,都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二者互相渗透等重大问题,一举突破了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最后,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突出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诸多要素中的首要意义,“厘清了不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模糊观点和错误认识,突破了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教条化理解的藩篱”[4]。

(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同时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对于这一重大理论问题,郑德荣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由来和依据。郑德荣教授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客观依据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首先,从中国现实国情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不久,经由短暂的新民主主义过渡而来的,因而就其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水平来说仍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其次,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来看。生产商品化、社会化、工业化、现代化是任何社会属性都要遵循的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而要完成这个历史进程,至少也要一百年,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再次,从历史遗留问题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操之过急,工作过粗,过渡过快,没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积极因素,致使在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活物资短缺,人民未能摆脱贫困,留下历史后遗症,拖延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进步伐。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郑德荣教授在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理论阐释。他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社会主义加初级阶段,而是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有机构成一个特定内涵的科学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5]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郑德荣教授将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是社会发展进程:转轨中的社会主义;四是未来行进目标:奔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郑德荣教授认为应包括以下几项: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郑德荣教授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排除‘左’、右干扰,夺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思想武器;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反映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客观基础和基本要求,反映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决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基本内容;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客观基础;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体现‘一国两制’理论的重要依据。”[6]

(四)关于邓小平的发展观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时提出的著名论断,其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还凝聚着深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智慧,进而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迅猛发展。郑德荣教授经过对这一论断的深入分析,得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谛在于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7]的独创性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充分论证。第一,从生产力来看。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从根源来讲,是因为发展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第二,从党的先进性来看。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规律,抓住了发展这个硬道理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机统一。因此,只要坚持发展,中国共产党就能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第三,从社会主义制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比资本主义制度先进,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生产关系,进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第四,从解决矛盾和问题来看。发展之所以能够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关键就在于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只有抓住发展,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拥有主动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第五,从科学发展观来看。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和完善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三、郑德荣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学术风格

郑德荣教授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思想深邃、自成一家,不仅有着深厚广博的学识积累,匠心独到的理论见解,更凸显出鲜明的研究特色与学术风格。

一是注重历史与理论的结合。“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郑德荣教授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特点之一。郑德荣是当代著名的中共党史学者,多年的史学研究生涯让他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在治学中也逐渐养成了“以史立论”的学术风格,即在研究、阐释理论问题时决不就理论言理论,而是注重从历史的视角切入,从既往历史中去探究理论的源头与依据,去探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路径,去探求理论的未来走向,进而使理论更具有逻辑性、合理性、延展性、权威性。如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开始追溯的;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察,是从上个世纪30年代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说起的;他对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解,是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

二是实现纵向贯通与横向衔接的融合。有纵有横,纵横结合是郑德荣教授在研究邓小平理论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思维与写作方式。他认为,在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历史层面的考察,上挂下连实现纵向贯通(如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传承关系的深入分析,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的系统梳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整体解读),又要强调对邓小平理论内部的剖析解构,以点及面实现横向衔接(如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一国两制”论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位)。也只有如此,才能全方位、立体地对邓小平理论展开研究。

三是善于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比较法的娴熟运用是郑德荣教授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又一个显著特点。他认为,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通过比较的方式能够更直观、立体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异同与内在联系,进而对特定事物得出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因此,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历程的整体把握,还是对邓小平理论蕴含的理论、观点、结论的具体分析,处处体现出比较的力度。如他对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浓郁血缘关系的探究,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揭示,对“两次历史性飞跃”各自的特点与共同规律和经验的深入探讨,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共同基本点与不同特点的剖析,无一不是在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正是在一次次多维度、深视角的比较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路走来曲折、艰辛及不断取得突破的动态行进历程。

综上所述,本文大致梳理和简要介绍了郑德荣与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情况。郑德荣教授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及郑德荣教授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学术特色等内容,不仅展现了郑德荣教授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且还为持续推进郑德荣学术思想研究提供了重要文本依据。当然,篇幅所限,本文对郑德荣教授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思想、观点只能做大致上的介绍与梳理,有的部分尚未涉及,有的部分还有待深入探讨。如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邓小平如何对待和评价毛泽东领袖地位以及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定位等。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初级阶段毛泽东思想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刀山火海咱敢上
毛泽东思想挂了帅牛鬼蛇神脚下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