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推进高等教育线上资源共享共建
2021-11-28黄相玲刘昭弟张春丽罗芳林陈庚晨
黄相玲,杨 阳,刘昭弟,张春丽,罗芳林,陈庚晨,朱 斌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四川 资阳641300)
1 引言
新冠肺炎的突发实属偶发事件,纵观中外整个教育历史背景,大多数教育制度的变革都是由一些偶发性事件引起。例如,德国的普法战争催生了德国综合研究型大学的出现;美国的赠地法案事件是美国州立农工大学建立的萌芽;而对于中国而言,面对人口激增就业压力大的情形,中国在教育体制上也做出了较大的变革。总之教育的变革与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是存在必然的联系。由此可以推断新冠肺炎的突发性,可能带来的就是一场教育技术的重大变革,这其中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2 从教学技术层面回顾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文献记载纵观中国教育的发展史,中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教室授课模式,这一时期的主要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述课程为主,以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为辅助教学,课堂的知识体系框架主要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模式以教师教学内容为主,课堂内容的记录也是以手工记录为主,文献纸质资料记载是这一时期主要的特征。
第二个阶段是20个世纪30年代的电化教育模式,这一时期大量的电化设备被应用到教学中,如早期的投影幻灯机、录音机、广播等。这些电化设备的出现很好地辅助了教师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大量的信息资源通过声音、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课堂形式多样化,课堂知识体系不再仅仅靠单一的手写板书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模式也逐渐丰富,通过利用声音、影像等手段将课堂知识记录下来。
第三个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信息化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功能的新兴发展、多媒体的介入,使得整个教育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资源信息化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教师教学手段日渐丰富,学生获取资源渠道方式多样,网络是大量信息资源的载体,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已经有了雏形。
第四阶段是智慧教育,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1]。智慧教育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实现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智慧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交互,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3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的发展
自建国初期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在过去的70年中,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共建主要经历了被动选择、主动探索、全面发展的三个阶段[2]。
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这是中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的被动选择阶段,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萌芽时期。国家在教育政策、高校管理文件及科研方面对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都带有一定消极被动的色彩。如在教育政策中常出现“必要时”“商讨”等字样。这一阶段中国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的概念处于模糊的界定。
第二个阶段就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共建主动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从教育政策、高校科研管理上都表现出积极探索的态度,政策文件中开始出现“积极”“努力”等字样,与第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着明显的进步。这表明从整个教育的发展中,教育界真正探索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性对于高等教育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而与此同时对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教育资源共享的局限性上,教育资源共享只是在某一些领域进行。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是中国教育资源共享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已基本达到成熟,资源共享形式丰富多样,出现网络平台形式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方式便捷速度快等特点,并且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共享平台软件。国家也逐步重视教育资源的共享性,积极推进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教育领域范围内,也表现出全面性。资源共享不仅在物质资源和学校硬软件资源上有涉及,在教师课程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上也有涉及。例如,高校科研设备免费向公众开放使用,在新开发课程上很多课程课件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免费向公众开放使用。
回顾过去70年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的发展历史,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从态度上主要由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在形式上和影响范围上从单一到多样、由专项共享到整体共享。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理念在中国发展相对较缓慢,资源共享内容共享层次在区域之间也存在差别。
4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的现状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在层次上主要以高等学校内部共享为主,校与校之间资源共享相对较少[3]。例如,在学校硬件设施上,校内图书馆免费供全体师生共用,校内食堂为全体师生服务,在课程建设上,各高校内部都开设公共选修课等,这些行为其实都属于教育资源共享的范畴。在校与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就普遍较少,但随着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如学生的联合培养、非全日制学历的实施等,高校与高校之间合作越来越紧密,在教育资源共享上也逐渐开始发生改变,由校内到校外的趋势。在资源共享共建层次上,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重于共建。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资源的共建程度远远满足不了师生的利用需求,很多教育资源过于陈旧、缺少更新,教育资源的共建意识相对薄弱。例如,很多课程资源缺乏更新,课程教学模式几十年如一日,课程知识体系一成不变,缺乏更新。在组织形式上,目前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性没有明确的规范性,大部分教育资源的共享性都是来自个人自发行为,主要通过个人关系来实现。例如,高校实验设备的应用方面,学生在应用大型仪器时需要依靠自身导师的人际关系或者同学关系来实现。对于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在具体规范方面目前还没有较完整的规章体系,资源的共享性在高校内较混乱。从学校层次角度看,学校等级越高,教育资源共享性越完善,如211、985综合性的大学不管是在教育硬件设备上,还是在教师软件资源上,共享程度要比其他低等级的学校高。
5 面对新形势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的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全国上下实属紧急突发事件,要真正达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的。结合当前所处的教育阶段情形,在教学技术上积极利用各种线上教学支撑服务平台,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在教育观念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学会将教育资源合理共享共建[4]。如何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推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当前线上教学还不成熟的背景下是一大难题。
综合以上关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再结合当前中国的教育模式,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①教育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意识。在高等教育中教师要彻底摆脱过去的“个体主义”,真正发现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的意义。学校之间也要彻底清除“单边作战、单边发展”的办学理念,校与校之间多加强合作,教育硬件软件上都实现合作共赢。在这一方面校领导班子要起带头引领作用,真正意识到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在学校办学中的作用。②借助政府手段进行教育资源宏观调控。当前中国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如偏远地区和较发达的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利用和共享上的差异。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将市场机制纳入教育办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鼓励办学,一方面达到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另一方面解决教育资源的大量需求问题。③在教师教学层面上,结合当前智慧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加强学习教学方法,教师个人要积极转变个人的教学手段,除了会熟悉利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外,也要学会利用各种教学授课APP,如腾讯课堂、超星等软件。④在学生学习方面,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要积极主动学习学校和教师提供的有限资源,又要自身积极探索开发学习资源分享资源。教师在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中应将学生对教育资源开发和共建共享行为纳入考核,积极鼓励学生对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6 总结
结合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形势,在线上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的背景下。要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线上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复杂的难题,这其中包括教学技术层面、教育资源库的建设问题。而当前不同类型的学校在线上教学实践中也不尽相同,差异较大,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在短时间内全面实现具有一定困难,只有在大家集体努力下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