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非遗旅游研究综述*
2021-11-28谢奇秀苏会卫谭日辉林选妙王舒悦
谢奇秀,苏会卫,谭日辉,林选妙,王舒悦
(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7;2.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541006)
1 前言
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以及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发展落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越来越多[1]。中国有40个项目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让非遗走向蓬勃的文旅消费市场,需要为其提供和搭建更加多元的传播载体与应用场景[2]。国内对非遗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旅游开发、遗产保护、非遗旅游资源等方面。人工智能与非遗旅游研究多集中在人工智能、智慧旅游、旅游预测等方面,人工智能与非遗的研究为数字化传播方面。目前文献整体上呈现碎片化,需要系统梳理国内外人工智能与非遗旅游的最新研究,为非遗旅游的实践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2 国外研究现状
2.1 人工智能在旅游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计算机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智能(AⅠ)方法识别大量旅游照片的内容突破了识别照片视觉信息的人工方法的局限性,ZHANG(2019)通过计算机深度学习技术对35 356张不同国家和地域游客在北京的103个场景的照片进行研究,分析比较游客的行为和看法,进一步推进了AⅠ技术在旅游目的地研究领域的应用;ⅠisTussyadiah(2020)研究述评了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在旅游业中自动化的运用现状,提出设计有益的人工智能,促进采用,评估智能自动化的影响以及利用AⅠ系统创造可持续的未来建议;MARTⅠN等(2020)通过调查旅游者的个体差异对人工智能在旅游策划中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拟人化,认知需求和智能手机使用与AⅠ策划评论结果呈正相关,AⅠ拟人化对刺激旅游消费有积极意义[5];VAJⅠRAKACHORN等(2017)以泰国当地节日为案例,研究了具有人工智能的商业智能框架系统,该系统能够将有关游客购买的产品、服务体验、满意度、住宿选择等数据转化为可以了解节日旅游的数据,帮助旅游业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需求[6];而在旅游目的地推荐方面,Hend Alrasheed(2020)则提出了一种多级旅游推荐系统框架,向用户提供类似其喜欢的一组目的地,以允许构造潜在目的地列表,只有系统根据用户的偏好和受限条件,在此列表上对目的地进行排名,提高推荐效率。
2.2 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人工智能多项技术被运用于旅游中,在旅游推荐方面,PAVLⅠDⅠS(2019)研究了人工智能中的推荐系统的推荐方法和技术运用趋势,并重点介绍了推荐方法和技术在文化遗产中的具体应用[7];Rob Law(2019)使用深度学习方法研究了预测澳门每月游客入境量的框架,实验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方法明显优于支持向量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ZHEN(2020)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设计了一种非支配排序启发式方法改进城市旅游交通更多样化和自定义的推荐方式;George S.Atsalakis(2018)运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ⅠS)的混合智能系统来预测旅游业新推出的服务,与单一方法相比,ANFⅠS的模糊逻辑的推理功能使预测更为准确。
2.3 人工智能与非遗研究
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有很好的保护作用,L.Stapleton(2019)将文化置于技术发展的中心,对主要的元数据标准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机器可读的本体模型,是文化遗产数据化也是学科交叉研究的过程。
YANG(2015)提出四大策略与四大规范性原则为非遗数字化保护提供理论指导;H.Dowding、S.N.Anasi认为相关机构应该采取有效的合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各个机构的优势对于推动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极为重要。
3 国内研究现状
3.1 人工智能在旅游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最早运用于旅游需求预测分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旅游的升级,人工智能更多地运用在智慧旅游中,它是智慧旅游核心技术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8]。刘博文(2017)例举了人工智能在旅游信息推送、旅游解说系统、旅游线路规划、旅游景点、旅游人数方面的智能化运用,以及问题和挑战(Ulrike GRETZEL等,2019);同时由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涉及大量数据,陈建敏等(2019)建构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模型来促进旅游服务的个性化和旅游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戴慧慧和唐晓云(2019)研究了人工智能将改变旅游的方式,在满足游客碎片化需求、改善游客个性化体验、提升企业服务效率以及辅助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3.2 人工智能与非遗
贾菁(2020)研究出人工智能技术对非遗数据的获取、整理更为智能高效,这种对构成数字化非遗资源的诸如词汇、图像、音响、语义等要素的全方位分析手段有助于促进非遗的修复和文化资源数据的传播。而在发展非遗旅游过程中,丁慎毅(2019)通过调查得出,需要对非遗进行数字化保护,在运用信息技术对非遗数字化过程中,还需要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需要通过融合知识图谱、副媒体、用户画像等AⅠ技术,提高非遗的展示与传播功能。例如易善炳(2020)研究得出可以将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营造客观世界中的虚拟现实,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语境,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复活”,进而促进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以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4 国内外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旅游中的运用已经十分丰富,不仅能够智能推荐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等,并且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旅游预测效果,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旅游消费。并且人工智能可以实现非遗数字化保护,运用VR等技术“复活”非遗,提升非遗的传播效果。然而,人工智能技术更多运用在智慧旅游方面,在非遗方面的运用注重对技术的研究,而运用人工智能将旅游与非遗融合起来的研究还比较少。非遗旅游是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现实路径,更需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广西拥有丰富的非遗旅游资源,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建设广西非遗旅游数据平台,建立一种数据资源主导新型保护模式,对促进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